首页>
根据【关键词:场】搜索到相关结果 8066 条
-
艺日志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古董
艺术品
私人收藏
拍卖市场
-
描述:
亚洲内海——13-14世纪亚洲东部的陶瓷贸易展期:2018年4月27日-8月26日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广州GUANGZHOU莹润青釉、如脂白瓷;淡雅青花、飘逸褐彩……中国陶瓷自古因其纹饰精美、造型实用而扬名天下,流传四方,在2000多年的传统海洋贸易中,占据主导
-
古玩价格与价值之辨
-
作者:
李彦君
之林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大名窑
艺术价值
技术价值
欣赏性
鸡缸杯
汝窑
艺术品市场
斗彩
一个人
古玩
-
描述:
精神世界的外化,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综合素养,亦从中反映一个时代,它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价值;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稀有度,稀有度是艺术品市场永远的法则。知名度高的稀有物比如五大名窑,特别是汝窑、鸡缸杯、成化斗彩……它们大多都能在流通市场上体
-
Modern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艺术品
私人收藏
拍卖市场
-
描述:
古希腊雕刻追求理想美,集中表现在其人体雕塑上。此展为大英博物馆的开春大展,将有150余件雕塑作品集中亮相,被称为是“古希腊艺术中理想美的盛宴”。其中的一大亮点是现藏于梵蒂冈的《贝维德雷的躯干》,这是米开朗琪罗最喜欢的雕塑,并以此得到灵感,创作了西斯廷大教堂天花板壁画中的亚当,该雕塑有着两干多年历史,首次离开梵蒂冈来到英国。
-
明代雕塑大师伺嘲宗的盘膝音像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艺术品
私人收藏
拍卖市场
-
描述:
明代雕塑大师伺嘲宗的盘膝音像
-
Classic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艺术品
私人收藏
拍卖市场
-
描述:
明清时期,德化窑的能工巧匠们充分利用德化窑白瓷的特性,吸收传统的雕塑技艺,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瓷雕艺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代大师,塑造的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成为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大量陈设器和实用器的烧制,精巧雅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趣
-
柴烧要的是怀旧的味道
-
作者:
冯善书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与现代气窑和电窑出品完全不一样的肌理色彩和艺术效果。加上柴窑数量少、烧制成本奇高,因此作品在市场上奇货可居,价格往往要比气烧和电烧陶瓷卖高一倍以上的价格。前几年,在深圳文博会、广州艺博会和各地的茶
-
成化彩瓷之磨痕现象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在故宫藏瓷中,相对其他时代的各种瓷器,成化彩瓷数量上少了很多,种类也不多,且多为小件,而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对大家来说是一个疑惑。《南窑笔记》中有关彩料的说明,正是为了讲明一点:由于釉上彩两次烧造,因此都是加铅的低温彩釉,这类器物在使用时就容易脱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关于成化彩瓷的颜色 关于成化彩瓷的颜色,《南窑笔记》上“彩色”条目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先於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於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区填出者是也。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以上颜色皆清朝名……” 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以上这些颜色都是宣德、成化彩瓷所用的,宣德的紫、绿、黄、矾红器物,都是以这些作为彩釉料,成化时将其应用烧造出美艳的成化斗彩。我在这里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南窑笔记》中有关彩料的说明,正是为了讲明一点:由于釉上彩两次烧造,因此都是加铅的低温彩釉,这类器物在使用时就容易脱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
瓷中奇葩话斗彩
-
作者:
王家年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斗彩工艺始于成化时期,“斗彩”一词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其名有两种传说,因“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另有说法,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这仅是传说而已,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 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他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
-
民国张济华款一枝红杏碗赏析
-
作者:
赵芬明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去年和朋友驾车去保定旅游,碰巧有个朋友的藏品要出手,于是我们就一起去看。因为时间短促,所以随便挑了十几件瓷器就返了回来,这些藏品虽然都是一些开门的老货,但都是民窑产品,其中有一对民国白瓷碗,虽然年份比较短,但看着画片还是不错,于是就夹在这些藏品中一块买了回来。后来也没来得及仔细看,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一直到闲暇的时候才想起来鉴赏一下上次淘来的宝贝。 这是一只敞口深腹白瓷碗,通高5.8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5.2厘米。釉面白中泛青,其中含有细碎气泡,分布均匀。碗侧手工绘一枝红杏,两大一小,红杏色彩饱满艳丽,颜色过渡自然,用杏黄色打底,墨色渲染,色彩饱满层次分明,有立体感。枝干用墨笔勾画,转折遒劲有力、刚健有骨。尤其是绿色的树叶点缀其间,冷暖色调搭配相得益彰。叶脉用锐器剔刻,具有神来之笔。画面整体生动自然形态逼真,渲染得当,刚柔并济结构严谨,却不失奔放豪迈之风,具有浓厚的中国画效果。 这是一种釉上彩的工艺。产品素烧成型后,在釉上绘制画片,待颜料半干之际,再用锐器剔刻叶脉细部,这样颜料就不会再次弥合,因而在剔刻的部位留下了清晰流畅的白色线条,这种工艺借鉴了磁州窑的剔刻之法,使画片更具有感染力。
-
妙笔生花意无穷 粉彩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四大名瓷,粉彩瓷的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层次感,充满诗情画意,这些使得粉彩瓷较之其他三种瓷器更富有艺术感与观赏价值。粉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出现,雍正时期可谓其发展的高峰。这种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现如今成为各大拍卖会的宠儿,这妙笔之后究竟是怎样无穷的意味呢? 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四大名瓷,粉彩瓷的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层次感,充满诗情画意,这些使得粉彩瓷较之其他三种瓷器更富有艺术感与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