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图志】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关于《琵琶行》中一诗句的释疑
-
作者:
黄志浩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和郡县图志》
榷茶
新平县
《琵琶行》
《旧唐书》
中书舍人
茶叶专卖
新旧《唐书》
《新唐书·食货志》
浮梁
-
描述:
》,此问题得以冰释。《旧唐书》中《穆宗本纪》云:“元和十五年( 80 6 )……三月……戊午……罢申州岁贡茶。长庆元年( 82 1)……五月……壬子,加茶榷。”据《旧唐书·德宗本纪》载,唐德宗建中
-
论汪藻在南宋史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
金建锋
来源:
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官修史书
起居舍人
学史
史学观
诏旨
九域图志
史学成就
靖康要录
汪藻
-
描述: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上饶)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文学家,有《浮溪集》传世。汪藻当时虽以文名,但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史学家,在南宋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史学家司马光至李焘、李心传之间的过渡性人物,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其当代人中,汪藻见识超越时人,极度重视当代史,不遗余力地撰述当代史,贡献良多。然而后
-
李吉甫及其《元和郡县图志》
-
作者:
吕志毅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和郡县图志》
补志
忠州
陆贽
唐宪宗
赞皇县
州刺史
节度使
李吉甫
藩镇
-
描述:
李吉甫(758—814),字弘宪,唐宪宗时大臣.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为宰相李棲筠之子,李德裕之父.李吉甫少时好学,善写文章.二十七岁时,任太常博士,该(冫合)多闻,尤精于唐朝故实,为时人所称道.陆贽为相时,疑李吉甫有朋党,贬为明州员外长史.后陆贽被贬忠州,朝廷起用李吉甫为忠州刺史,使之惩治陆贽,重构其罪.李吉甫到任后,宽宏大量,不休旧怨,厚遇陆贽,深为时人所推重.后曾官郴州刺史,又迁饶州刺史.
-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画考察
-
作者:
汪洋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经世致用”
西方绘画
黎庶昌
法义
文化艺术
海国图志
非专业化
郭嵩
走出国门
-
描述: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清政府闭关自守的门户开始被强行打开,一部分肩负"经世致用"的国人开始走出国门,从洋务的使命与意义上游历西方诸国,从而不同于以往的"为宗教而旅游"的游历方式。这批西行的游历者在周游过程中悉心考察,尽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国以后,还要将在国外游历情况向朝廷禀报,因而这些游记成为国人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的珍贵史料。由于这些西行者主要使命是"海国图志",考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西洋科学技术方面,但也不乏涉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游记如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黎庶昌的《西洋杂志》、郭嵩焘的《出使英法日记》等等。这些游记除了留下大量西方油画见闻和油画材料及技法介绍等文字史料以外,还涉及与西画相关的博物馆、画院、展览会等记述,甚至在西画教育方面也引起他们的关注。尽管这些材料显得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而且大多是一种"非专业化"的评说,但这些走出国门的使节以自己亲身经历,对西方绘画的发展方方
-
写在我的《中国记忆与中国梦》之后
-
作者:
吴厚信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感
民族灾难
强国梦
传统技法
中国梦
中国记忆
《海国图志》
李鸿
民族复兴
令人
-
描述:
鸦片战争100多年以来的民族灾难让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中国梦"这三个字曾在我的头脑中萦绕,挥之不去,用绘画手段描绘这段令人痛彻肺腑的历史,是我的艺术梦想,但是苦于一幅单幅画和传统技法无法准确、全面、完善地表达这一深刻博大的主题,忽然有一天电影思维像灵光一样闪现!仁人志士100多年来为实现强国梦受难与
-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优秀
综合材料
导师
天津
美术学院
玻璃钢
海国图志
作品
雕塑
-
描述: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
图志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外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柯克
实体店
图志
阿富汗问题
孟中
万寿亭
缅四
大型国际会议
赫尔曼德
二维码
-
描述:
巨型雕塑"马头水鬼"震撼亮相金秋十月,英国苏格兰福尔柯克,著名马头形雕塑"马头水鬼"赫然屹立、震撼无比。据悉,这是为响应给苏格兰退伍军人筹款的一年一度的罂粟募捐活动。而今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因此活动的意义更为重大。"马头水鬼"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形雕塑,一战期间马匹被大量用于向前线运送军火物资。据推算,共有800万只马在一战中丧生。
-
话说浮梁茶
-
作者:
符红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史料记载
茶叶生产
工夫红茶
唐代
唐宋时期
元和郡县图志
茶叶销售
敦煌变文
历史悠久
-
描述: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
画家董一道与《古滇土人图志》(一)
-
作者:
陈泰敏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画法
透视原理
图志
字贯
滇声报
画史
关云长
峨山县
利图
漫画作品
-
描述:
在云南的绘画史上,清末民初的董一道可称作是最早吸收西洋技法的第一人。董一道(约1881——1931年),字贯之,号墨医,玉溪峨山县人,著名画家,精于国画、油画、水彩画、钢笔画等画种,尤其擅长画山水人物。他的绘画采用透视原理,讲求明暗向背,远近比例,被时人评为“情景逼真,精工绝伦”。在书法方面,其亦得董其昌笔意,清挺有骨,秀而不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