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乡下人家
作者: 邓红燕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劲堃   广东美术馆   爱国主义精神   伍启中   主题创作   壮丽史诗   中所   邓超华   美术作品  
描述: 邓红燕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化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热爱写作,笔耕不辍,至今已有一百多篇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 曾经,我在乡下中生活,是真正的乡下人家。我真实地感受过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也真切地感受过乡村生活的美好。 乡下人家,容易欣赏到怡人的乡村田园风光。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翠绿的山冈,清澈的小河,艳丽的野花……至于楼房屋舍,炊烟袅袅,瓜田李下,溪水潺潺,更是田园风光里不可或缺的好景。当你行走在村道上,颜色各异,五彩缤纷的野花,向你绽开了热情的笑脸,往往会让你误以为是身处世外桃源中。 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充满情趣的。闲暇时,他们淌水下河,摸鱼捉虾。生猛的河鲜,只需用水焯熟,足可品味到新鲜的口感;口渴时,他们走进果园,采摘鲜果,足可品尝到香甜可口的滋味;黄昏时,他们步入菜园,择取农家菜,稍加烹调,足可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味道;晚风习习,他们坐在摆放于家门边的冰凉的石板上,手摇葵扇,优哉悠哉地乘凉,好不惬意。 乡下人家,对人有礼貌。无论亲疏,在路上相遇时,总会打招呼,或是问候一番。在遇到困难的时侯,村民之间也会互相帮助,互相照应。既体现了“同姓三分亲”,还体现了“同村三分亲”。
黎母山上五彩路
作者: 杨羽仪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197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劲堃   广东美术馆   爱国主义精神   伍启中   主题创作   壮丽史诗   中所   邓超华   美术作品  
描述: 黎母山上五彩路
谈档案工作者的苦与乐
作者: 王玉珍   来源: 贵州档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档案事业   档案信息   档案工作者   党的十五大精神   爱国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效益   勤奋敬业   社会效益   利用效果  
描述: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搞活的浪潮冲击下,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门话题无非是财权名利,而档案工作却始终进不了热线,甚或被人遗忘。档案工作清贫辛苦,平凡而朴实。不是整理案卷,查找资料,就是埋头伏案,编研撰写。从分类、编号、抄目、装订这些平凡工作做起,一页一卷、一针一线都倾注着档案工作者的心血。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五彩缤纷",只有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脚踏实地耕耘着、奋斗着......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档案工作虽然清苦,单位被人们称为"清水衙厅’,日常工作又总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但它毕竟联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干工作、创事业,哪一样能离开档案?档案不但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
开先河 新晚報唱响文化舞台歌
作者: 刘慧同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哈尔滨   晚报   读者协会   爱国主义教育   高雅艺术   江姐   白毛女   市场化经营   文化舞台  
描述: 的追求与崇尚牵起手来。于是,机关、学校、街道便奏响了"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和声……多少年了,哈尔滨的文化舞台投有这样火爆过;多少年了,通过文艺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像今天这样产生如此大的社
广东省方志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史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人民政府   方志馆   文献收藏   精神财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   省情教育   岭南文化  
描述: 大事件、重要任务、重大成果反映广东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巨大成就与综合实力,成为开展国情、省情、方志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牢记历史不忘怀 再立新功创佳绩
作者: 焦庆元   来源: 工商行政管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略平台   爱国主义   伟大转折   红色旅游   中国革命   长征精神   会宁县   中国工农红军   市场主体   教育基地  
描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会宁因此享誉华夏,名垂青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圣地。多年来,会宁工商人在长征精神的鼓舞
阿默尼亚:浮华时代的绚烂俪影
作者: Giulia Grandi   Dave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基本的   爱国主义精神   色彩   艺术家   运用   表现形式   建筑学   作品   女性  
描述: 人类出生,存在和死亡都是受身体约束的。《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人体》与他们周围的一切所接触相融合,通过他们各异的具体特点和他人接触并被他人感受。自艺术存在以来,对人类身体的描绘就成为了一个最基本的题材。他的核心在几个世纪里都保持不变,但在身体的表现形式的拿捏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变革。对人体的描绘普遍反映出艺术世界的文化。女性画像是改变最多的,并且不可避免的她还在继续被约束限制。如今社会灌输给我们的一种对人体比例的统一审美标准是以过分纤瘦为美。骨干的机器人似的体形被人们引以为傲,《社会上诱人的》模特都是按工业社会新的标准来选择的。阿默尼亚想从当下流行时尚中解放他的艺术,他描绘女性,那些拥有强烈身体美感的主角;艺术家断然抛弃了符合时下理想的完美人体,他宣扬重拾过往时代的美感。他显示了人体美感理念的一种相对性,使人意识到确定是否真正美丽的重要性。但很遗憾,就内在的和从美学观点来看,真实的美丽和受社会强制意愿影响下表现出来的美丽是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在他的作品中,平衡不只是通过身体的表象来表达,同时还有色彩的运用和画布上的构图,以及完美的石刻雕塑。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作者: 龙怀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夫上校   哈墨尔先生   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描述: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动人的悲剧色彩,成为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短小的篇幅,高度的精炼
一帧抗战烈士瓷板画像
作者: 黄志平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民国   铭文   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   上海闸北   攻击   中国军队   南昌   侵华日军  
描述: 近日,笔者在藏友老陈处见到一帧抗战烈士瓷版画像(如图)。该瓷板画像品相完好,包浆熟旧,确属真品无疑。瓷板宽22.5厘米,高32.3厘米,厚约1厘米,背有三道与瓷板等高的白色支烧条痕,居中的墨彩料绘像幅宽16.5厘米,幅高23.2厘米,局部稍有脱彩和磨
油画《张伯苓》创作随感
作者: 张玉祥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开中学   随感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早期   南开大学   创作   张伯苓   油画  
描述:爱国主义精神兴学育人,历尽艰辛,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在重庆创办南开中学,并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杰出代表。
< 1 2 3 ... 6 7 8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