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再谈唐青花瓷器的装饰工艺
作者: 朱戢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研究   古陶瓷研究   青花瓷器   釉上彩   装饰工艺   唐代   釉下彩   唐青花瓷   着色剂   一次烧成  
描述: 我们曾经对1983年扬州唐代罗城遗址出土的一批青花瓷器残片从考古地层、器物排比和这些青花瓷器本身的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过分析研究,论证了我国唐代青花瓷器的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指出唐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与后来的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年来,唐青花瓷已逐步为国内外古陶瓷研究界的许多专家、学者所肯定。但也有同志撰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唐青花瓷与后代的青花瓷器在烧造工艺上有明显的差别,其装饰工艺是采用了釉上彩的技法。随后,唐青花瓷是否属于唐三彩类型的陶器,它们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它们是怎样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诸如此类问题的提
扬州发现的一件唐青花瓷片
作者: 马富坤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釉   博物馆   吸水率   发现   深度   文昌   邮电大楼   唐青花瓷   扬州市   瓷片  
描述: 1983年初,扬州博物馆在扬州市文昌阁东侧约60米处,邮电大楼工地的一条南北向、深度约2.8—3米的壕沟南端西壁,发现一件青花瓷片(图一、二)。这件青花瓷片系一碗的底部。曲腹,浅圈足。足径3.8、壁厚约0.35厘米。胎色白,质地较疏松,吸水率低。胎上施一层厚0.5毫米的白色护釉胎,外罩一层白中泛黄的玻璃釉,底无釉。碗心饰一朵直径0.8厘米的五瓣青花纹饰,构图简单,色泽浅蓝,较深处略呈灰黑。
唐代青花塔式罐研究
作者: 徐大江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式   中晚期   元青花   黄冶窑   青花瓷器   纹饰   唐三彩   唐代   唐青花瓷   出土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中极富特色的传统主流产品,千百年来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青花瓷已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对唐代青花瓷的初步认识
作者: 李再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步认识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唐三彩   釉下彩   唐青花瓷   巩县   中国文物   扬州  
描述: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有关青花瓷器的起源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这便是唐代青花瓷器的发现。由此而展开的探讨结果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史实:我国青花瓷器在千余年前的唐代就已问世。然而,“唐青花”不见于史籍记载,目前有关出土资料较少,使研究难以深入。“唐青花”的基本面貌仍未全面揭开,还需研究者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试论唐代青花瓷器的产生与演变
作者: 朱戢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生与演变   青花瓷器   唐三彩   长沙窑   釉下彩   钴蓝   唐青花瓷   装饰艺术   巩县   点彩  
描述: 1975年至1983年在古城扬州的唐代遗址中多次出土青花瓷器残片,已引起国内外古陶瓷界的关注和重视。虽然有些看法不尽相同,但对早期青花瓷的研究不失为有益的探讨。笔者曾撰文对唐代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生产窑口以及装饰技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唐代青花瓷器是采用了与“唐三彩”陶器上相同的钴蓝料,在巩县窑白瓷的基础上,采用釉下彩绘的技法所制成的新品种。唐代青花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涉及到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诸多因素,本文拟从唐代青花瓷器产生和演变的客观因素谈些粗浅看法。
中国青花瓷与伊斯兰青花陶
作者: 马文宽   来源: 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斯兰青花陶   唐青花瓷   元青花瓷  
描述: 唐青花瓷的生产先于伊斯兰早期青花陶。元青花的再度兴起是中国瓷器总体发展趋势的产物,当时国内国际环境亦起了促进作用。元青花通过海陆两途远销到广大的伊斯兰国家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1400年前伊斯兰陶工生产出元青花的仿制品,1396年元青花出现在伊斯兰细密画中。唐、元青花瓷中的某些伊斯兰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唐代青花瓷浅识
作者: 汪旭   张培   邵华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氧化钴   白釉蓝彩器   唐青花   巩义黄冶窑  
描述: 大约在初唐晚期阶段,白釉蓝彩器作为陶瓷工艺的一个新品种,在巩义市黄冶窑开始烧制。随后相当长一段历史进程中,白釉蓝彩器在制作工艺、烧成温度以及造型与装饰等方面都有明显进展,并逐渐成熟,形成自身独具的风格特点,成为我国第一代青花瓷,即"唐青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