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品市场】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当代中国油画路向何处?
-
作者:
吴士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艺术市场
绘画语言
中国艺术
艺术价值
当代中国油画
博士研究生
艺术品市场
美术学
架上绘画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架上绘画死亡的论调愈加高涨,而油画首当其冲。这种论调反映了油画作为一个画种潜伏的危机,也反映了人们对绘画语言进一步创新与探索的渴望。
-
国内明永乐青花瓷器市场价位有待突破
-
作者:
马继东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永乐
艺术制作
上海博物馆
艺术精品
艺术品市场
明代瓷器
美术馆
-
描述:
近20年明代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令人瞠目。20年前花几百元钱就能买一件明代的官窑,那么今天一件明代青花瓷动辄就上万元了。如果说明代青花是瓷器市场上永远受藏家追捧的宠儿,那么永乐青花则是她王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永乐与宣德被看成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顶峰时期,其艺术制作水平后人难以企及。从2001年开始永乐青花的价位在逐渐回升,近年有望突破1995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
中国油画市场二十年
-
作者:
林松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市场
八十年代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传统理念
艺术品市场
拍卖行
中国油画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一、中国油画市场发避孕历程回顾1、油画市场的开端中国油画市场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一些常驻中国的外交家、外企工作人员,还有部分游客
-
中国香港油画市场最新动态(一)
-
作者:
方莆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收藏家
中国内地
成交额
中国香港
成交价
艺术品市场
作品
林风眠
中国油画
-
描述:
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走势,各门类艺术品价位全面稳中有升。相对而言,中国内地收藏家的目光仍集中在中国传统艺术上,对于油画、雕塑等自西方引进的艺术门类,收藏界接受缓慢,收藏者人数既少,吸纳亦持谨慎态度。中国嘉德今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共推出拍品94件,成交57件,成交率60.6%,全场成交额763.8万元。其中徐悲鸿的《凭桌》成交价286万元人民币,占全场成交的37.5%。反观中国香港艺术品市场,油画拍卖场面异常火爆,不少实力强劲的买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香港佳士得今秋共推出两场中国油画专
-
美术·2003年的关注与思考
-
作者:
冯远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3年
当代中国
艺术家
艺术创作
中国画
美术创作
艺术品市场
理论建设
美术馆
中国油画
-
描述:
送走了创作活跃、展事连台、绩效双丰的2002年,迎来2003年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年中,改扩建后的中国美术馆重新开放,将推出“走向新时代”大型回顾展和馆藏精品展;中国油画学会将推出“第三届中国油画
-
投资书画须多留个心眼
-
作者:
杨国华
来源:
金融经济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
真伪鉴别
中国
艺术品市场
书画
-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艺术品市场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然而,艺术品市场也涌动着一股浊流,这就是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令一些收藏爱好者很伤脑筋,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因而,掌握一些书画鉴定的基本知识十分必要。归纳起来,书画的鉴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了解古今书画的作伪“流派”。根据各地区特点和风格,自古以来伪造书画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扬州造”:康乾盛世时,扬州有人专门伪造当地名家石涛、郑板桥的书画。特点是笔法呆板,技法拙劣,夸张有余,假迹明显,被戏称为“皮匠刀”,不难辨别。“苏州造”:自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在苏州桃花坞等地形成了作坊式造假书画,这些伪作一般有底稿,且多工笔重彩,以青山绿水为多,落款都是大名家,如李思训、赵伯驹、仇英等人。另外,还加上如苏轼、米芾、黄庭坚、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的题跋。特别是仿仇英摹本《清明上河图》更是泛滥。“河南造”:即“开封货”。明末清初,河南开封地区以伪造假书法出名。所伪造对象多为唐宋元名书法家的书法如“颜柳”、“宋四家”、“赵孟兆页、鲜于枢等,也有伪造岳飞、文天祥、朱熹的。形式多手卷,间有屏条,质地为经染色作旧的棉纸,书写圆滑,写后揉折,以显古旧这样,纸上常有冰裂纹样折...
-
国内经济腾飞有助中国画升值
-
作者:
郭浩满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价格
升值潜力
西方绘画
艺术品市场
中国绘画
-
描述:
数月前,一幅欧洲古典油画以8000多万英镑拍卖成交,又刷新了西方绘画的价格纪录,这相当于10亿多港元的金额,正好可把中国近100年来老中青名画家精品全部买下。两者市场价值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到底是中国绘画艺术比不上西方绘画,还是另有原因,的确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