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后】搜索到相关结果 65 条
-
费正:我的纸上小画
-
作者:
费正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北
自我缺失
风后
画家
体制内
黄土坡
速写
高丽纸
黄河
粉彩
-
描述:
这些画不值得写文章,它们只不过是一次下乡采风后根据速写画成的粉彩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体制内的
-
张方白艺术访谈录
-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录
《鹰》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方式
张方白
艺术家
后现代
作品
笔法
中国油画
-
描述:
邹跃进(以下简称邹):我们今天的访谈从你1991年的个展《实在》系列开始好吗?张方白(以下简称张):好的。邹:我记得《实在》系列作品,在1993年又参加了张晓林在中国美术馆主持的油画双年展。不管从哪种意义上讲,《实在》系列不仅是你艺
-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笔谈讨论(35) 拓展严肃美术的圣地
-
作者:
朱金华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笔谈讨论
艺术风格
绘画艺术
人文精神
艺术形式
艺术品格
-
描述:
绘画与雕塑,是“技术难度很高”的典型造型艺术,数千年来,许多作者劳其筋骨,砺其心志,“用高超的‘术’”的功力,“去追求高尚的‘美‘”(1)的境界。“不断把‘美’和‘术’推向高层次辩证统一的艺术家
-
这秋天不冷不热好凉爽——志安诗文瓷画后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实在
欣赏
短文
自我
后记
不热
年画
-
描述:
这秋天不冷不热好凉爽——志安诗文瓷画后记
-
世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雕塑
-
作者:
丁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路向
“后现代”
价值定位
艺术风格
人文主义文化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背景
雕塑艺术
标准多元化
自然万物
-
描述:
当今世界文化的格局,正在进入所谓的“后现代”时期,按照通常的理解,首先意味着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其次,也意味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我认为,“后现代”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事物,它一定有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
中国的雕塑到了应该自由的时候!
-
作者:
朱青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发展国家
解决方案
雕塑史
雕塑观
现代艺术
评价标准
问题研讨
新评价
现代雕塑
原创性
-
描述:
价值所在。作为理论家,解释什么是雕塑导致他评价历史和现行的创作。作为雕塑家,理解什么是雕塑致使他实现每一件作品。而且,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之后,经过160年的雪耻图强,其实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文化
-
世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雕塑走向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界
校园文化
城市文化
后殖民主义
苏联模式
社会的影响
初级阶段
“五四运动”
文化背景
雕塑艺术
-
描述:
学术主持人语:本栏目在前两期围绕“雕塑与校园文化”、“雕塑与城市文化”的主题发表了专家们的观点。与其说它是来自多方面对雕塑的认识、期望,毋宁说它反映了雕塑在思想界、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同时也佐证了“雕塑的文化”和“文化的雕塑”之意义。
-
2004届毕业创作的一点感想
-
作者:
张松涛
田喜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力劳动
个性
构思
毕业创作
精神压力
后现代
物质世界
理想主义
创作过程
作品
-
描述:
,反映着他们眼中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评价和疑问,以及即将投身其中的复杂心情。雕塑专业毕业生的创作是美术学院所有专业里劳动量最大、耗时最长、最辛苦的创作过程。从最初的构思草图到最后完成几个月的时间里,不只是殚精竭虑地构思探索,更多的是大量的体力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面临求职、考研等令人心焦的精神压力,
-
重在召魂
-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关怀精神
民族精神
绘画技巧
中国
后现代主义
艺术语言
油画
-
描述:
中国油画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当我们把洋画、油画明确地称为“中国油画”时,含有了已经中国化,民族化的判断。这种中国化、民族化自然包含着中国美学(包括中国书画)意识对这外来画种的融化,但不可忽视在精神的层面上,中国的社会生活、社会
-
帕米尔的阳光天使
-
作者:
燕娅娅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阿依松达》
燕娅娅
《丝路花语》
《天窗》
《秋后》
《帕米尔的红头巾》
绘画主题
油画
-
描述:
十年来,南疆一直是我绘画的主题。自从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我就被迷住了。散发着古老而神秘气息的戈壁沙漠弥漫在瞬间的精细与微妙中,巨大而丰富。生活在这儿的人,用真诚而朴实的个性丰富和充实着贫乏的生活,正如一位作家所言:“用眼睛和心灵去触摸和阅读时光流程,去阅读高原和高原人是一种莫大的欣悦。” 带着一种冲动,我每年都要去一次南疆,那种心情,尤如朝圣。高原、阳光、孩子……面对这个充满光色感觉的世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