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日百年——全国重点高校中国传统雕塑教学研讨与唐陵考察活动侧记
作者: 唐尧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末代皇帝   最后一幕   石马   摄影灯   唐十八陵   西安美院   靖陵   唐陵   唐王朝   仗马  
描述: 考察唐十八陵的最后一幕。闪光灯中的明星是唐末代皇帝僖宗靖陵前残存的唯一仗马,体量不及真马。另有一件石人,尺度亦不及真人。继锋擎灯侧照,余观其细节,乃草率为之。尤其明显于背部,只潦草浅刻几道以示衣纹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作者: 李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20世纪   变迁   文化艺术   战后   日本   50年代   公共艺术  
描述: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以户外雕塑展为先导,对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的渴望拉开了都市重建的序幕。1945年9月,战败仅仅一个月,日本文部省便提出了“建设和平的日本首先从振兴文化艺术开始”的理念。20世纪50年代
论雕塑的独立身份与语言的独立性
作者: 赵天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艺术独立身份   独立性   艺术风格   后现代主义   艺术语言   雕塑艺术  
描述: 西方后现代艺术出现以后,雕塑形态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实的雕塑渐渐退居边缘,缤纷多彩的抽象与半抽象的、具象和非具象雕塑以及各种各样的与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后工业社会材料与后现代观念
新设计与物品艺术——重新解码德国当代艺术与设计
作者: 蔡江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当代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   物品艺术   德国  
描述: 今天世界各门类艺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日益走向彼此接近。可以预测,未来的艺术与设计将更加趋向综合,形成多种观念的综合、多种材质的综合、多种手段的综合和多种工艺的综合。哥特·莫肯(GunterMetken)曾指出:“因为今日之各种艺术彼此相近,建筑师像雕塑家般工作,设计师艺术地装置他们的住房,艺术家倾向于家具和装饰品并倾向于富想象力的建筑,故而三者在此聚集起来。”确实,当下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1990年起,我就读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UdKBerlin),在旅德的8年里,亲身经历了两届卡塞尔文献展(1992和1997),一届成尼斯双年展(1999)。从近年西
制造神话的艺术家克莱因——后现代艺术研究笔记之一
作者: 王瑞芸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性   柔道   艺术研究   艺术家   单色画   后现代   克莱因   作品   “虚空”   造神  
描述: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既不画画,也不做雕塑,但却被看成艺术家。甚至享受着比一般画家雕塑家更高的礼遇。评论家为之张目、艺术史家为之立传、公众为之喝采。这类艺术家都推举一个名叫马塞尔·杜尚的人为祖师爷。而杜尚的代表作竟是一个现成的男厕所用的小便池。如今这个有杜尚签字的小便池被当作圣物供奉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受人瞻仰。这也是艺术吗?简直是胡闹! 许多人不理解难道这些艺术家是疯子,他们的拥戴者是傻子?有道是“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深入追寻这类作品的内在意义的时候。“人人都是艺术家,什么都是艺术”这句话萦绕在我们耳边。仔细体会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我们明白杜尚原来说的是:“我们应该有一颗看待世界、看待万物、看待自己与他人(包括总统与平民)的无差别心。”按照社会学的通俗解释就是“人人平等”尽管杜尚的小便池与老庄早就说过的“道在矢溺”(语出《庄子·知北游》)之意不谋而合。但对于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来说,要完全理解并接受杜尚还需假以时日。 读艺术史的人谁都知道乔治欧·瓦萨里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因为在关于文艺复兴美术史的著作中,它的话几乎被引用在每一页上。但由于以前没有中译本,中国人罕有读到全?
最重要的是呈现与众不同的智慧
作者: 王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状况   智慧   感受   艺术倾向   发展滞后   展览   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中国美术  
描述: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90年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提及的是第一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在80年代到90年代转变的时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在这个展览之前,整个雕塑界的状况,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方面是雕塑界对于当时中国的新艺术倾向,投入的热情不明显,雕塑
寻找新的文化切入点——水墨艺术二人谈
作者: 孙振华   鲁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的文化   文化身份   后现代视野   切入点   水墨艺术   水墨画   理论视野   艺术家   现代主义   理论背景  
描述: 孙:前不久在广州召开的“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我以为你们都在谈进入当下的问题,谈文化身份问题,谈中心与边缘的问题。尽管你们口头上不大使用后现代这个词,可理论背景
九十年代审美文化的四种倾向
作者: 刘成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主义   九十年代   文化的民族主义   后浪漫   世俗文化   感觉主义   审美文化  
描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以及物质主义成为社会的价值主流,世俗文化在90年代崛起就有了它所依托的社会物质背景。刘成纪的论文以世俗文化为重心,探讨了90年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倾向。语言(文字)既能够表达绘画艺术的某种内涵,又存在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曾定凡在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语言与绘画的关系,提出自己颇有见地的思考。 山西太原龙山石窟是我国重要道教石窟。张明远对有关该石窟的历史文献中的舛误作了勘正,有助于将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新发现的山西灵石县解升镇王家大院,是保存完好颇有特色的清代民宅建筑群。 本期“学人档案”介绍的温廷宽先生,是当代著名篆刻家和雕塑史论家,他以其坚实的学养、厚积薄发的功力和坚持从考古出发、实证研究的方法,树立了一代学人的人格风范。
信手涂鸦的大众艺术家——凯兹·哈林
作者: 邵亦扬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1997年上半年   80年代   男同性恋   艺术家   艺术精神   后现代主义理论   性的人   大众艺术   艾滋病  
描述: 安迪·沃荷被称为一时性的人物,但是凯兹·哈林有理由被认为是时代性的人物。他那些迅速传播于地下铁和建筑墙壁的信手涂鸦,毫无矫饰地反映了流行于80年代的艺术精神。 1997年上半年在悉尼澳洲当代美术馆举行的凯兹·哈林展,是澳洲对这位艺术家的首次全面展示,展览呈现了哈林艺术的整体面貌,包括他早期的纸上素描、大幅绘画、雕塑等。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哈林的作品都能从曼哈顿活跃的街区文化中汲取灵感。作为一个叛逆者,哈林抓住了纽约城市中令人吃惊的差异。他醉心于男同性恋聚居区的特异文化,黑人和拉丁音乐的颤动韵律,市中心夜总会的体验。这些来自于当代城市生活经验的图像,无疑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构成学在纯美术领域中的作用
作者: 何海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态   艺术设计学   形式语言   视觉效果   构成因素   现代主义   心理联想   纯美术   雕塑   后印象主义  
描述: 自本世纪初包豪斯的教育体系确立其地位,构成学便成为艺术设计学的基础课程。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能够非常自由的运用各种形式语言,把各种视觉元素随心所欲地进行编辑,创造出视觉效果动人的设计作品,在很大
< 1 2 3 ... 170 171 172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