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古代陶瓷雕塑艺术
作者: 刘春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品种   景德镇   陶瓷雕塑   审美意识   描绘花纹   作品   雕塑艺术   古代陶瓷   中国古建筑   瓷器  
描述: 我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瓷器的国家,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制瓷艺人的审美意识不断地加强和提高,瓷器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在这些造型千变万化、釉色丰富多彩的瓷器品类中,“瓷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傲立于众瓷中,它一经问世,立刻博得了人们的赞赏与钟爱。
中国石狮造型初探(连载二)——佛教雕塑中的石狮形象
作者: 尤广熙   来源: 石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石狮   造型   古建筑   雕塑   石文化史  
描述: 佛教在东汉明帝水平年间自印度传入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战争等,社会长期纷乱不安,人民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上层社会走向腐化颓废,更多陶醉于享乐生活,为了企图永久巩固其优越地位。便借助宗教迷信来麻痹人民,以消除其斗争意志。“当被剥削阶级在反抗剥削者的斗争中,表现得软弱无力,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美好的来世生活的信仰”。 既然朝野贵贱,由于各种现实原因都信仰佛教,佛教便在这片沃土上发展起来。随着佛
中国石狮造型初探<连载一>
作者: 尤广熙   来源: 石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石狮   造型   古建筑   雕塑   石文化史  
描述: 中国石狮的造型依据是自然界中的真狮,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大月氏与安息国各遣使来贡狮子,一般认为是狮子在中国出现的最早年代。(引自王子云著《中国雕塑艺术史》) 狮子在印度被誉为“兽中之王”,是护法之物。狮子造型引入中国后,早见于佛教艺术盛期的南北朝
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
作者: 陈明达著   来源: 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雕塑史(地点:   古建筑(地点:   中国)   年代:   建筑史(地点:   建筑史   中国   古建筑   古代)  
描述: 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
俄罗斯古典建筑
作者: 苏民安著   来源: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建筑(地点:   俄罗斯   学科:   摄影集)  
描述: 俄罗斯的建筑面貌,在本书的摄影作品中大致得到了反映,这里有占重要位置的教堂、城堡、钟楼、宫殿、贵族府邸、民居、仓库等等。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还和其它艺术如雕塑、壁画、手工艺术等结合,和周围的环境(包括山谷、河流、森林等)相交融,产生“交响”的作用。苏民安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通过摄影机,来捕捉这些艺术作品的美。他常常根据客观对象确定自己的视角,或把握整体,表现建筑物与自然有机的结合;或突出立体建筑,以表现其气势;或突显装饰细部,以显示能工巧匠的丰富想象和不凡的手艺;或有意强调建筑轮廓线的节奏变化,揭示俄罗斯建筑艺术中融入的音乐美。
展示六朝古都历史文明的窗口——记南京市博物馆
作者: 白宁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朝天宫   冶城   盘口壶   六朝古都   釉下彩   铸剑   春秋时期   历史文明   南京新街口   古建筑群  
描述: 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新街口西南,王府大街与建邺路交汇处,有一座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这里绿荫环抱,古木葱翠,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朝天宫曾被誉为金陵第一胜迹。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此铸剑,又称冶城。以后历朝历代在此或为寺宇,或为道观,或为园
中国古建史论丛书 第1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建筑(学科:   地点:   中国)   建筑史   古建筑  
描述: 本套丛书包括:《柴泽俊古建筑文集》、《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罗哲文古建筑文集》、《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4册。
砚边手记
作者: 游新民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群   界画   古籍   篇章   萧统   异体字   八大山人   中国画   昭明文选   古建筑  
描述: (一)文革结束后不久,似乎一夜之间书店里便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梁朝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便是我挤在充满汗臭的人群中买到的,尽管常有异体字夹在其中,读起来十分困难,但我还是经常摇头晃脑,高一声,低一声地吟诵着,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书中所述不乏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但我翻阅最多的是有关描写建筑的篇章;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珑;炕浮柱之飞檩兮,神莫莫而扶倾;(门元)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宫
满族建筑(二)
作者: 蒋博光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满族建筑   皇宫   古建筑  
描述: 1626年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大统后,在其原建王府的基址上扩建皇宫,由南至北为大清门外南琉璃照壁墙和它以北的东西各五间的朝房,奏乐亭,内三院(后改内务府)以及宫墙外的东西下马碑,西下马碑迄北的轿马坊。1637年(崇德二年)又建了文德坊,武功坊,及东、西华门。进了大清门向北为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高台五宫、西小配宫、后面便是御膳房、宫仓、内楼等生活所需的附属建筑。崇政殿以南为皇太极视朝的所在,以北基本上属于皇太后及后妃的寝宫。并在大内宫阈内外建有果棱、熬蜜房、粉子房、炭楼、库房、亲随值宿的“堆子房”等。大清门是皇宫的正门,就是午门。建于1632年(天聪六年),南向、五门九棵大木,前后出廊硬山造,瓦顶宽黄琉璃瓦绿剪边。像头及博风砖,为琉璃瓦件,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井异兽。当时是文武百官候朝之所。进人大清门中间为御路,向北百米登月台,便是崇政殿(俗称金驾殿)。殿面阔五门九模大木,前后廊大式硬山、周围是雕有微磷、狮子、梅。葵、莲等纹饰的石栏杆,望柱下为嫡首。屋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挥头、博缝板及正垂脊筒,除纹饰与大清门不同外,亦为五彩琉璃。殿内“澈上明造”,椽望满绘飞云流水,梁架为和努彩画。廊柱为方形红色梅花柱,檐柱为...
云南通海秀山古建筑群调查
作者: 周霞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   建筑处理手法   古建筑群  
描述: 云南通海秀山古建筑群调查周霞云南通海县城位于昆明市正南边,距昆明市155公里。秀山小巧玲珑。紧邻县城,俯瞰烟波浩淼的杞鹿湖。古木参天,翠流若黛,以风景秀丽著称,素有“秀甲南滇”的美喻,故名为“秀山”。自古以来,秀山就是佛教圣地。相传自汉之田勾町王毋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