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古建】搜索到相关结果 294 条
-
乐平县浒腌戏台
-
作者:
陈廷才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彩绘
独特风格
人物故事
乐平
藻井
浮雕
翘角
戏台
古建筑
-
描述:
乐平县镇桥乡浒崦村南口,矗立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清代古建筑——浒崦戏台。这座戏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全台饰以金色彩绘,金碧辉煌。门、窗、飞檐全为石、木雕镂而成;人物、动物雕刻更是千姿百态,生动逼真。
-
为古建筑请命
-
作者:
张开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箭楼
中南海
白塔寺
北京城
文物价值
北海
古建筑
假古董
五龙
-
描述:
我国的古建筑是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一份极其丰富和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文化水平。其文物价值比绘画、雕塑等其它艺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和地下文物也不同,随着岁月的流逝,只能
-
浅析中国古代窗棂纹样蕴含的吉祥文化及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
作者:
李维丽
姚金贵
邓懿媛
李强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窗棂纹样
吉祥文化
古建筑
-
描述:
中国古建筑结构合理,且造型优美,特别是古建筑中窗棂纹样,以其精致的图案、玲珑剔透的造型,成为传统建筑中最为有力装饰构件之一.这些精美的图案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味道,蕴含吉祥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时至今日,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也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明式家具圆香几名品得失谈
-
作者:
张辉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窗棂纹样
吉祥文化
古建筑
-
描述:
在明式家具中,方家有所共识,香几的美,超越各类器物,可谓出类拔萃,这是为何?我们可以分别从桌子和香几的构造形态进行对比观察。人们使用桌子时,身体会长时间接触桌面,所以,一般桌子腿部不会宽出桌面,也很少是三弯腿,以方便肢体活动。香几为陈设器物,不受主人身体尺度的限制,在不超越视觉尺度的情况下,式样可以无限度地作出夸大、对比和变化,可圆可方。如此,香几的三弯腿做法明显多于桌子,香几肩部也常大大宽于几面,形成婉转柔美的视觉效果。由于不用过多承重,香几设计大多极尽玲珑,曲线妖娆,袅袅婷婷,强烈地呈现出明式家具中研美委婉一脉的风格。明式家具香几器美之因,除了不受身体空间制
-
浅议中国古建保护
-
作者:
苏丹丹
王静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建历史价值
古建保护
古建筑
-
描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建筑拔地而起,而对古建筑的保护却显得日渐薄弱.古建筑除了其本身的体量感,还作为一个精神象征,记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云.对于古建筑的解读,不能简单依靠其外在的轮廓装饰
-
利川假月经济,扮靓生态宜居名城
-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建历史价值
古建保护
古建筑
-
描述:
文/李义 图/向信田杰李相町 今年国庆黄金周是利川市高速公路贯通后的第一个大长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景区、住宿、餐饮、客运、商贸等相关产业持续走高,假日旅游氛围浓郁,旅游经济健康繁荣,顺利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既定目标。 假日旅游经济新气象 “十一”黄金周,利川市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新高。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 7万人次,同比增长170%;旅游直接收入达130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同比增长194%。其中,纳入全省假日统计的腾龙洞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36106人次,外宾445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74.5万元,同期分别增长74%、310%、182%。 假日旅游新特点 客源市场构成多元化。随着利川对外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和成熟,今年“十一”假期,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除来自稳固客源地重庆、武汉及恩施周边地区外,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等地的游客亦络绎不绝,表明利川旅游客源市场已逐步向中远程空间拓展。 自驾车游客增长迅猛。今年“十一”假期,在旅游团队稳定增长的同时,自驾车旅游持续升温,腾龙洞、龙船水乡、大水井等景区停车场、景区周边道路上都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私家车,随处可见家庭团队和肩背大行囊的“驴友团”。 农家乐体验游倍受青睐。以自驾车自助游为主要形式的消费群体,成为了乡村游产品市场的消费主体,带动了乡村“农家乐”市场。据不完全统计,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农家乐旅游者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百万元。 旅游志愿者成为亮点。利川市在国庆节期间招募旅游志愿者,有近500名全国各地志愿者踊跃报名,最后挑选了30名优秀志愿者在高速公路出口、重点景区等处开展旅游服务活动。节日期间,旅游志愿者共发放旅游指南10000余份、旅游抽样调查问卷2000O余份,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4.0000余人次。 旅游消费大幅上扬。据统计,游客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去年人均消费380元,今年已达到480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30010,平均旅游天数和花费同比增长50%,旅游住宿、娱乐、购物等支出大幅增长。 假日旅游新措施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做好今年国庆假日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早启动假日旅游协调机制,专门召开了假日旅游协调工作会,落实黄金周期间的各项制度及各部门职责。节前,旅游、工商、安监、交通、卫生、质监、消防、交警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30余次,开展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2次。节日期间,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督查,确保了“十一”黄金周旅游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超前谋划,营销到位。按照“巩固周边市场,拓展远程市场”的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航空、人民网等知名媒体的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国内重大旅游交易博览会,在武汉、重庆、合肥、上海等地进行了专场旅游推介,举办了国际旅游小姐利川巡游活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利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整合力量,完善要素。为迎接“十一”假日旅游高峰,针对利川市“五一”旅游接待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按照应急与谋远的原则,迅速展开“十个一批”重点工作,各项旅游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一是强力推进腾龙洞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高速公路下线至腾龙洞片区整体形象改造规划、民族风情园至腾龙洞景区6公里旅游公路“黑色化”改造、腾龙洞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修建等项目。二是大力完善旅游要素,新增2家二星级酒店和16家商务酒店,增加床位1200余张,四星级酒店“尚品国际”元旦即可投入使用,2家五星级酒店均已破土动工,年内将有3家四星级酒店开工建设;组织申报了120户2010年湖北省星级农家乐;腾龙国际旅游公司新增了20辆豪华旅游巴士:新增了2家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开设了购物门店。 各负其责,准备充分。节前制定了全市黄金周旅游工作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部门职责,强化了服务意识,完善了协调机制。各部门、各旅游接待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密切协调配合,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准备,确保游客进得来、出得去、吃得上、住得下、游得好,基本实现了“游客满意在利川”的目标和假日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目标。 出政策,扶持旅游新跨越 为了保证假日旅游经济再上台阶,利川市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市财政优先保障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旅游产业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协调发展的融资平台,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供财政、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意见》、《高星级酒店建设的优惠政策》一系列政策基础之上,再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建没生态宜居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以此保障利川旅游的二次创业和利川旅游的新跨越。 创精品,引领旅游新发展。品牌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旅游品牌的生命。要突出特色旅游主题,培育避暑休闲、溶洞观光、民族文化三大旅游品牌。将腾龙洞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洞穴旅游精品,争创国家5A级景区。完成大水井景区李氏庄园维修工程,启动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鱼木寨、船头寨、女儿寨,打造土家第一山寨品牌。进一步完善佛宝山漂流景区基础设施,力争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积极推进佛宝山整体招商。启动龙船水乡景区二期开发建设。加快推动中国水杉植物园、齐岳山、朝阳洞、玉龙洞等中小景区建设步伐,以创建精品景区来引领全市旅游新发展。 强基础,提升旅游新形象。一是力ⅡJ陕重点工程建设。围绕腾龙洞景区的提档升级,捆绑整合资金,重点实施两个中心(腾龙洞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利川市旅游集散中心)、两架桥(景区内跨清江景观桥)、两个码头(腾龙洞景区水、旱码头)、两座寨(景区石寨、木寨)、一个酒店(腾龙国际五星级园林式酒店)、一个坝(清江两级翻板坝)、一个园(民族风情园)、一条街(腾龙大道特色民居一条街)、一条路(改造升级腾龙洞景区环形旅游路)、一座雕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雕塑)的“四个二、六个一”建设工程。二是要加快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318国道、利奉公路、利成公路、利云公路水平,启动佛宝山旅游公路、苏马荡旅游公路建设,积极争取腾龙洞至恩施大峡谷旅游公路、利万高速立项,切实提高全市旅游公路的通达水平,提升旅游景区可进入性。 抓要素,完善旅游新链条。大力推进星级饭店建设,加快腾龙国际、基斯顿两个五星级旅游饭店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二、三、四星级旅游饭店创建指导。加强对旅游购物场所建设的指导,在工业园区建设一家大型旅游购物场所。大力打造特色餐饮,开展“十大利川糟品菜肴”评选活动,向游客推出有利川特色的菜品。 挖文化,丰富旅游新内涵。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形,没有文化包装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为提升利川市旅游内涵,下一阶段将重点实施“魅力工程”。一是在广电传媒中心打造大型土家歌舞剧《清江恋歌》,为旅游团队提供夜间文艺节目。二是举办第二届龙船调艺术节,打造龙船调旅游文化品牌。三是启动40集电视剧《大水井》拍摄,提高利川知名度。四是继续推进一景一书、一景一歌、一景一名导工程,提升景区文化新内涵。 促营销,拓展旅游新市场。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市场就是旅游的生命。拓展利川市旅游新市场,一是创新机制。成立政府旅游公共营销中心,政府营销形象、企业营销产品。通过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战略营销、渠道构建、规范管理,以品牌为核心,推动利川市旅游形象的有效传播,打造利川旅游品牌。二是营销策划。聘清专业策划机构进行营销策划,充分利用活动宣传、专题宣传、网络宣传、节庆宣传、资料宣传,努力提升利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李义,中共利川市委副书记、市长;向信,利川市团委副书记;田杰,利川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相町,学生,利川市“十一”黄金周旅游自愿者。) 责任编辑/胡长华
-
不待扬鞭自奋蹄
-
作者:
田德军
孙昌宏
楚冰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建历史价值
古建保护
古建筑
-
描述:
通讯员/田德军孙昌宏 本刊记者/楚冰 素有鄂中门户之称的荆门,美丽富饶,钟灵毓秀,教育改革的东风更是催开这片热土百花竞艳。 创建于1995年的东宝中学,十多年的筚路蓝缕和励精图治,目前已拥有51个教学班,学生3360人,教职工30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明星教师56人,有研究生学历教师24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实验先进学校、全国机器人大赛先进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科研兴校50强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向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正如一朵奇葩,东宝中学在荆楚大地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运筹帷幄,共谋东宝教育发展大计 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东宝中学的前身是青山中学。随着行政体制变革,青山中学划为东宝区管辖。1994年,全市高中布局调整,东宝区仅保留了位于城区的青山中学。当时的青山中学蜗居在城区一角,占地面积不足10000平方米,只能容纳16个教学班,条件简陋,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了东宝人民的子女享受良好的高中教育,促进东宝经济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谋划商榷,决定举全区人民之力将青山中学迁出城区,在原东宝初中基础上扩建,力求办一所高规格、高水平的现代化普通中学。 目标引领,科学规划。1994年选址规划,1995年破土动工,1996年开始招生,1998年初具规模。围绕“三年建成规模,五年形成特色,八年跻身省级示范”的目标,市区党委、政府悉心关怀,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学校一班人恪尽职守,科学规划,拼搏奋斗。十年辛苦,喜结硕果。今天的东宝中学,占地12.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0多万元。已形成教育教学、生活住宿两大建筑群体,分设教学、生活与运动两大区域。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建设深得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的好评。大手笔的规划,高速度、高质量的建设,惜才爱才用才育才的大教育观,为东宝中学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高远,敢为人先创示范 学校建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东宝中学校委会一班人着眼高远,志在谋求更大的发展。学校立足实际,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带领全校师生开始向新的高峰攀登——争创省级示范高中。 理念是主导,创新是出路。学校请专家来校指导,培训教师,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育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中来,.全面实施育人战略,一切活动围绕育学生、育干部、育教师、育员工展开,培育人才、汇聚人才、开发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实施依法治校,体现人文关怀;创新德育模式,建立立体网络,全面全程育人;创新教学方法,使用科技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效率;创新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服务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高起点的定位,严谨有序、科学规范的办学为创建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队伍是核心,学研是根本。学校努力营造出一个学习型的氛围,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课和优质课竞赛等形式督促青年教师的学习进步,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派遣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学校学习取经,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设立“教师论坛”、 “教研沙龙”,实施“青蓝工程”等培训方案,组织教师学大纲、研考纲、练考题,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锤炼出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校还特别注重教学人才的吸纳与配置,老中青有序更替。根据现实状况,学校每年都要到高校招取新毕业的大学生,吸纳外省市年富力强的业务中坚、教育精英。一拨又一拨的行家里手带进了清新空气,一个又一个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新鲜出炉,为东中发展输送着新鲜血液。正是有了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全纳”的办学理念,有了一支能吃苦、肯奉献、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及坚持不懈地教研探索,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新建高中中率先进入省级示范行列的典范。近年来,学校教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3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论文900多篇,获省、市级各类优质课奖180余人次;学生在国家、省、市级获奖千余人次。 和谐进取,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文理并茂,特长名优”的办学方向,以“树立信心,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不等不靠,从我做起的奉献精神;狠抓校风,稳步提高的实干精神;团结合作,着眼全局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薪精神”的东中精神,在硬件设施上上档次,在管理的细致科学上挖潜力,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找抓手,自我加压,开拓创新,推进学校迈向内涵发展。 重塑校园文化。借省级示范高中复检的东风,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规划,先后投资近300万元改造了食堂和学生公寓,新建了两栋学生公寓,使学生的住宿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又投资近700万元新建了校门综合楼及校园操场,解决了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和学生集会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不断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栽植观赏树、育草坪,布置假山喷泉、曲桥亭榭、雕塑回廊等景点,树起标语警示牌,建起百米文化长廊;“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寝室文化”等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异彩纷呈;“诚、朴、毅、勤”的校训,“健康活泼”的校风、“敬业精业”的教风、“求真求新”的学风,新风蔚然。菁菁校园,飘溢书香与花香,清新优雅,和谐愉悦,文明向上,一派生机与活力。 “教学生学问,先教学生做人”。学校在加强德育网络和队伍建设的同时, “行育”与“心育”并举,重小事,抓细节,落实“一日常规”,培养习惯;开展“东中之星”、“优秀团员”、“道德标兵”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进行消防、防踩踏、防震减灾等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师生法纪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构建阳光德育体系,培养学生阳光形象、阳光心态、阳光行为;开展师生“结对子”、心理咨询、班主任“谈心制”等活动,写好“师生心语录”,为学生释疑解惑,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关爱“心困生”、“留守生”及单亲、离异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实施“跟踪教育”,多一份体贴与关怀,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和教师的厚爱;抓好“希望教育”(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责任教育”,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尊、自重、自爱,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快乐学习。 因材施教,全面育人。学校坚持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题,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四主一体”的教学理念。变灌入式训练性学习为启发式引导性学习;变讲述性个体式学习为探究性合作式学习;变学习过程的“吸收—一储存——再现”为“探索——转化——创造”。由此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与素质。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兴趣特长分层、分类培养,定期举办各种竞赛,如数、理、化、英奥赛,作文大赛,书画作品赛,器乐演奏赛,学生交谊舞、拉丁舞赛,知识抢答赛等,举行了演讲会、朗诵会、主题讲座、课本剧演出、国庆演唱会、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健身启智,增长才能,让学生拥有个性飞扬、自主发展的广阔天地。 “争一流,出特色,创名牌”,东中人迎着新的目标,带着对事业的忠诚与智慧继续耕耘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 责任编辑/胡长华
-
时代英杰 期待花开 策划未来
-
作者:
黄中柱
吴虹
宋士刚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建历史价值
古建保护
古建筑
-
描述:
、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他就任人事处处长后,先后招聘引进90余名各类人才,极大丰富了湖北美院的人才队伍,评选出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省政府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
玲珑剔透“鹳雀楼”
-
作者:
杨伯珠
来源:
今日山西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鹳雀楼
工艺品
古建筑
足银镀金花丝摆件
工艺美术
-
描述:
玲珑剔透“鹳雀楼”
-
《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馆》的形式设计
-
作者:
黄崇文
刘爱民
张占生
来源:
中国博物馆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中华民族
艺术珍品
传统民族文化
佛教艺术
装饰材料
古建筑
佛像
文物
文化宝库
-
描述:
佛教艺术,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结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艺术得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的滋润,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为其特性,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又精致,宏博而又深妙,品
<
1
2
3
...
16
17
18
...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