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昌宏】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不待扬鞭自奋蹄
-
作者:
田德军
孙昌宏
楚冰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建历史价值
古建保护
古建筑
-
描述:
通讯员/田德军孙昌宏 本刊记者/楚冰 素有鄂中门户之称的荆门,美丽富饶,钟灵毓秀,教育改革的东风更是催开这片热土百花竞艳。 创建于1995年的东宝中学,十多年的筚路蓝缕和励精图治,目前已拥有51个教学班,学生3360人,教职工30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明星教师56人,有研究生学历教师24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实验先进学校、全国机器人大赛先进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科研兴校50强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向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正如一朵奇葩,东宝中学在荆楚大地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运筹帷幄,共谋东宝教育发展大计 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东宝中学的前身是青山中学。随着行政体制变革,青山中学划为东宝区管辖。1994年,全市高中布局调整,东宝区仅保留了位于城区的青山中学。当时的青山中学蜗居在城区一角,占地面积不足10000平方米,只能容纳16个教学班,条件简陋,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了东宝人民的子女享受良好的高中教育,促进东宝经济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谋划商榷,决定举全区人民之力将青山中学迁出城区,在原东宝初中基础上扩建,力求办一所高规格、高水平的现代化普通中学。 目标引领,科学规划。1994年选址规划,1995年破土动工,1996年开始招生,1998年初具规模。围绕“三年建成规模,五年形成特色,八年跻身省级示范”的目标,市区党委、政府悉心关怀,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学校一班人恪尽职守,科学规划,拼搏奋斗。十年辛苦,喜结硕果。今天的东宝中学,占地12.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0多万元。已形成教育教学、生活住宿两大建筑群体,分设教学、生活与运动两大区域。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建设深得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的好评。大手笔的规划,高速度、高质量的建设,惜才爱才用才育才的大教育观,为东宝中学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高远,敢为人先创示范 学校建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东宝中学校委会一班人着眼高远,志在谋求更大的发展。学校立足实际,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带领全校师生开始向新的高峰攀登——争创省级示范高中。 理念是主导,创新是出路。学校请专家来校指导,培训教师,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育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中来,.全面实施育人战略,一切活动围绕育学生、育干部、育教师、育员工展开,培育人才、汇聚人才、开发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实施依法治校,体现人文关怀;创新德育模式,建立立体网络,全面全程育人;创新教学方法,使用科技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效率;创新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服务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高起点的定位,严谨有序、科学规范的办学为创建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队伍是核心,学研是根本。学校努力营造出一个学习型的氛围,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课和优质课竞赛等形式督促青年教师的学习进步,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派遣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学校学习取经,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设立“教师论坛”、 “教研沙龙”,实施“青蓝工程”等培训方案,组织教师学大纲、研考纲、练考题,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锤炼出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校还特别注重教学人才的吸纳与配置,老中青有序更替。根据现实状况,学校每年都要到高校招取新毕业的大学生,吸纳外省市年富力强的业务中坚、教育精英。一拨又一拨的行家里手带进了清新空气,一个又一个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新鲜出炉,为东中发展输送着新鲜血液。正是有了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全纳”的办学理念,有了一支能吃苦、肯奉献、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及坚持不懈地教研探索,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新建高中中率先进入省级示范行列的典范。近年来,学校教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3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论文900多篇,获省、市级各类优质课奖180余人次;学生在国家、省、市级获奖千余人次。 和谐进取,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文理并茂,特长名优”的办学方向,以“树立信心,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不等不靠,从我做起的奉献精神;狠抓校风,稳步提高的实干精神;团结合作,着眼全局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薪精神”的东中精神,在硬件设施上上档次,在管理的细致科学上挖潜力,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找抓手,自我加压,开拓创新,推进学校迈向内涵发展。 重塑校园文化。借省级示范高中复检的东风,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规划,先后投资近300万元改造了食堂和学生公寓,新建了两栋学生公寓,使学生的住宿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又投资近700万元新建了校门综合楼及校园操场,解决了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和学生集会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不断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栽植观赏树、育草坪,布置假山喷泉、曲桥亭榭、雕塑回廊等景点,树起标语警示牌,建起百米文化长廊;“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寝室文化”等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异彩纷呈;“诚、朴、毅、勤”的校训,“健康活泼”的校风、“敬业精业”的教风、“求真求新”的学风,新风蔚然。菁菁校园,飘溢书香与花香,清新优雅,和谐愉悦,文明向上,一派生机与活力。 “教学生学问,先教学生做人”。学校在加强德育网络和队伍建设的同时, “行育”与“心育”并举,重小事,抓细节,落实“一日常规”,培养习惯;开展“东中之星”、“优秀团员”、“道德标兵”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进行消防、防踩踏、防震减灾等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师生法纪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构建阳光德育体系,培养学生阳光形象、阳光心态、阳光行为;开展师生“结对子”、心理咨询、班主任“谈心制”等活动,写好“师生心语录”,为学生释疑解惑,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关爱“心困生”、“留守生”及单亲、离异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实施“跟踪教育”,多一份体贴与关怀,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和教师的厚爱;抓好“希望教育”(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责任教育”,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尊、自重、自爱,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快乐学习。 因材施教,全面育人。学校坚持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题,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四主一体”的教学理念。变灌入式训练性学习为启发式引导性学习;变讲述性个体式学习为探究性合作式学习;变学习过程的“吸收—一储存——再现”为“探索——转化——创造”。由此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与素质。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兴趣特长分层、分类培养,定期举办各种竞赛,如数、理、化、英奥赛,作文大赛,书画作品赛,器乐演奏赛,学生交谊舞、拉丁舞赛,知识抢答赛等,举行了演讲会、朗诵会、主题讲座、课本剧演出、国庆演唱会、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健身启智,增长才能,让学生拥有个性飞扬、自主发展的广阔天地。 “争一流,出特色,创名牌”,东中人迎着新的目标,带着对事业的忠诚与智慧继续耕耘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 责任编辑/胡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