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市场指数:艺术市场的双刃剑
作者: 马健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指数和   综合指数   市场行情   中国艺术   拍卖公司   艺术品   双刃剑   市场指数   变动情况  
描述: 艺术市场指数的历史与现状所谓艺术市场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艺术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或某件(类)艺术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市场指数,或许当数由苏富比拍卖公司编制的艺术市场综合指数
防水粘结泥胶
作者: 谭京生   来源: 中国胶粘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工程   防水防潮   屋面防水材料   抗压强度   粘结材料   异常变化   绿色环保型   密封材料   粘结强度   水泥制品  
描述: 河南潜力新技术工程研究所推出的防水粘结泥胶,可广泛用于防水、堵漏、粘结、密封、雕塑等工程。主要性能:抗压强度2-14.8MPa;粘结强度2.5MPa,不老化,时间越久强度越高,一般能提高20%;抗高温85℃,抗低温-40℃,无异常变化;憎水性好,防水防潮,胶泥状业不会在水中解体。主要
购买民族自豪感?
作者: 呼图图   来源: 市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国联军   欧洲人   庚子事变   乾隆年间   伦敦   中国   民族自豪感   义和团  
描述: 1900—1901年间,为救助被义和团围困的欧洲人而在北京呆过。所谓“救助被义和团围困的欧洲人”,指的就是“庚子事变”。中国清朝皇室的匾额和珍玩,在“获得者”的家乡出售和拍卖,已有百余年的传统。
东邪西毒——作品手记
作者: 江宏   来源: 新美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布面   记录   发展历程   释放   凝固   情绪化   绘画   作品   油画  
描述: 东邪西毒——作品手记
雕镂百味人间——徐竹初和他的木偶艺术
作者: 岳子晨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偶人   布袋木偶戏   弘一大师   表演艺术   戏剧人物   戏剧性   中国艺术   艺术馆   制作   形式演变  
描述: 木偶古称“木禺”,起源于周,是由木俑的形式演变而成。木偶真正作为戏剧性的表演,是在汉以后。唐·杜估《通典》记载:“……作偶人以戏,善歌舞……北齐后主高纬尤所好。”三国时,马钧制作的木偶纤巧细腻,玲珑剔透,能表演多种技艺。唐
纪念性的变迁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题材   变迁   年代   历史主题   理想主义   主题创作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纪念性雕塑  
描述: 在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历史主题创作,出现了一批经典的历史主题创作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这些作品无论从艺术的还是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直至90年代出现了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历史主题创作一直是当代画家的重要选择。今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总结和研究一个时期以来的长征以及革命历史主题的创作,对于全国美术界目前正在进行的重大历史主题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期的“特别企划”展开“历史主题创作的历史与现实”的专题讨论,探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历史主题创作的历史,以及当前进行历史主题创作的现实境遇。
国外展览资讯
作者: 澹如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性变化   艺术流派   设计理念   购物方式   时尚   安东尼   青年文化   经济的   雕塑   社会思潮  
描述: 60年代,是西方世界一个充满动乱、反叛与激情的时代。经济的恢复,科技的进步,各种社会思潮、艺术流派,尤其是青年文化的兴起,给时装界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从设计理念到购物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伦敦无疑处在这场时尚革命的风口浪尖上。
风骨与气象——论文楼的艺术创造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   金属材料   艺术探索   中西文化   作品   社会历史变迁   雕塑艺术   中国美术  
描述: 披戴着半个世纪社会历史变迁的多采风云、浸染着中西文化融通交织的浓郁情韵,“文楼雕塑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于2006年初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它让人们全面地认识到文楼独特的艺术历程与创造。
南北朝佛教雕塑的艺术演变及特点
作者: 曹又亲   来源: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变   民族化   世俗化   佛教雕塑  
描述: 印度佛教雕塑艺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因袭印度佛雕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而是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雕塑艺术的新鲜血液,融合为中国式的佛教雕塑艺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族化和世俗化为特点的中国雕塑艺术,这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
跨越四十:海内外上海著名艺术家联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金茂大厦   参展艺术家   油画艺术   艺术历程   历史变迁  
描述: 2005年12月9日至18日,由王鼎媛、金盼策划的“跨越四十——海内外上海著名艺术家联展”在上海金茂大厦举行,参展艺术家有王劼音、冷宏、周长江、查国钧、赵渭凉、魏景山。“跨越四十”的名称是以纪年的形式来记录跨世纪的前后四十年,对六位油画艺术家的艺术历程的变迁作了一次回顾和检阅。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