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神奇的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作者: 卞志荣   来源: 物理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变温度   奥氏体   恢复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物理教学   形状记忆效应   双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   工程应用  
描述: 人教版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第1节"固体"中的"科学漫步"中介绍了"能记忆形状的合金"。对于这样的前沿科学领域,物理教师应该有所了解,方能以"一碗水"激起学生创新和智慧的浪花。现就
感受色彩是油画风景写生的灵魂
作者: 潘晓东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基础   灵魂   形式感   感受   农作物   风景写生   色调变化   研究式   秦岭北坡   油画  
描述: 作为一个热爱风景写生的油画家,年轻学画的时候务必要争取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油画原作,同时还要在高水平的老师指导下打好素描基础和一定的理论基础,另外至少还要画数百幅的风景写生才能奠定一定的油画色彩基础。人到中年时,我赞成我们的油画家最好能通过研究式写生、变化式写生、创作式写生来入手扩展自己的
关注投资品种的变现能力
作者: 玲珑   来源: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品种   民俗特色   小户型   按揭   变现能力   外国人   西区   房子  
描述: 5前,我在本市最具民俗特色的西区按揭了一套跃层小户型,装修后以2500元的价格租给了外国人,自己则在单位附近与人合租了一套旧房子,每月分摊房租。这番折腾,让我每个月不贴钱就把房子养起来了。
象征性现实的拟态花形:观杨瑞芬工笔花鸟画
作者: 立儒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恽南田   画苑   技法   工笔花鸟画   写意画   陈老莲   象征性   意象   拟态  
描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从唐朝至宋元,在造型上一直崇尚严谨写实。自明陈老莲开始注重意象的概括和变形后,恽南田则开创了没骨法的工笔花鸟画,这技法上靠近了写意画。到了近现代,画家求变的思想日益增强。于非闇的双勾重
藕舫二题
作者: 吕晓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童趣   彩瓷   风景   童子   虫子   画意   头重脚轻   长街   探头  
描述: 绝佳的巷子。 前两年网上出现一只笔筒,照片拍得很糟糕,取景的角度不对,器物有很大的变形,头重脚轻;焦点也不对,十分模糊,加之身上的积垢还未洗去,几乎看不出它的美丑。很多人发表评论,说它是假的,笔筒
浅析青花瓷演变之历程
作者: 罗伟文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演变   历程  
描述: 当这样一种感觉的颜色绘制到瓷胎上,然后上一层透明的釉,再经过烈火烧制,蓝白相配,出来的效果,想必最初另我们的祖先也肯定着实惊艳了很久。难怪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窑变无双:谈我对高温窑变釉的创作感悟
作者: 彭楠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窑变   写意   意象  
描述: 釉,土与火的融合,水与土的升华。高温窑变釉的形成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窑变是一门"土与火"的艺术,意念和个人风格在火的洗礼中得到了继续创作的灵感和艺术营养。这偶然产生的玄妙。原是
延续与转变:对塑料家具设计发展的思考与认识
作者: 杨文龙   熊微   来源: 设计艺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料   家具设计   延续   转变  
描述: 二战后,塑料家具设计得到了初步发展,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广泛讨论,社会背景的深刻变化,使得塑料家具设计在此时期从设计思想直至设计语言均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归纳为延续及转变——对人性化设计
组织结构变革中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机制研究——以联想集团为例
作者: 李海东   林志扬   来源: 管理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增强机制   组织结构变革   路径依赖   路径创造   联想集团  
描述: 经典的路径依赖理论因具有较强的历史决定论倾向,因而无法解释重大的技术和制度变革以及新路径的产生,这些问题推动着研究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了路径创造和路径突破。战略行为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根据"战略决定
浅析“中国形象”的“他者”身份对于中国文化自审的影响:以华人旅行文学为例
作者: 胡铂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移民文学   中国形象   他者   华人旅行文学   形象变迁  
描述: 了"时而乌托邦,时而黄祸地狱"的隐喻系统。本文就这一过程,对"中国形象"在文化形象变迁过程中如何进行"他者"身份的变化进行阐述。
< 1 2 3 4 5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