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原生】搜索到相关结果 96 条
-
原生态歌手塔拉吉斯:裕固族“百灵鸟”
-
作者:
曲晓刚
来源:
广播歌选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歌手
裕固族
原生态
歌曲
祁连山
CCTV
第三代
《星光大道》
-
描述:
,五彩斑斓,她就是裕固族第三代原生态民歌手塔拉吉斯,这位以一首《传奇的草原》歌曲而获得CCTV《星光大道》周冠军的裕固族歌手刚从北京回到肃南。
-
罗旭的原生态“局/阵”
-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视觉符号
艺术馆
艺术家
展览
原生态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生物形态
-
描述:
云南有位文艺奇人姓罗名旭,与当下中国各大美院出身的职业艺术家不同,他一生所受的传统美术培训时间寥寥,惟1988年跟从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钱绍武先生进行了一年的所谓正规艺术教育。罗旭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经历过失业、创业、破产,从建筑队走到陶瓷厂,经历艺术学徒生涯,1996年开始以艺术家的狂想和
-
撬开人类视觉文化经验史的缝隙:简评吕建国的意象油画创作实践
-
作者:
吴鸿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生状态
文化经验
焦点透视
民间美术
早期人类
人类本能
美术馆馆长
光学影像
美术作品
意象油画
-
描述:
"和"运动性"。这些特征也保留在所有文明中那些未经历过"专业"影响而呈现出一种原生状态的民间美术作品中。甚至在上个世纪初接受了以油画为主的西画观察方式的改造之前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文化传统中,这种主观性和运动性的特
-
云南珍宝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运
立体感
圣火
艺术性
文化内涵
运动员
原生态
艺术品
观赏性
云南
-
描述:
永不熄灭的奥运圣火原生态艺术品。石质坚硬,长存不朽。圣火图案完整、清晰,似浮雕,有立体感。和谐,优美的火焰随风舞动。圆形圣火象征奥运盛会的圆满,以及全球各族人民和运动员的大团结。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荣获2008年7月中国·昆明东盟石文化博览会藏石精品邀请展金奖。
-
艺拓新境——观沈行工油画
-
作者:
丁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色彩
油画语言
拓新
造型能力
"原生态"
人物刻划
个性化
色彩语言
作品
位置经营
-
描述:
艺坛。事实上,作品中所塑造的那些淳朴、清纯、呼之欲出、状带当今“原生态”的农民、村姑们的形象,所流转着的那种滋润、平和、温馨的意绪,所饱蕴着的那份江南农村特有的生活美质,早已富于吸引力地嵌印在广大观众
-
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的原生态与创造表现
-
作者:
陆晓云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饰艺术
黔东南苗族
原生态
创造表现
-
描述:
立体的浮雕装饰效果,使服饰图形疏密有致,富有独特的苗民族原生态艺术美感。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的创造表现则可反映在具象的描绘、抽象的表达、心象的流露和工艺的开拓上。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是典型的原生态文化和非
-
谈传统花鸟画中的“原寸规则”
-
作者:
田梓榆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积极作用
空间环境
规则要求
绘画观念
画笔墨
原生态
写生
文化环境
传统文人画
-
描述:
自古以来,花鸟画遵循着力求表现草木禽虫原生态的"原寸规则"这个约定俗成的绘画观念,并形成了独特而稳定的绘画格式。写生在这种格式的形成中起着特殊且具决定性的意义,花鸟画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生体系
-
五彩斑斓的新湘桂
-
作者:
叶秋江
来源:
当代广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搅拌站
扩能改造工程
高速铁路
湘桂
项目部
原生态
广西
高速列车
铁路局
铁路建设
-
描述:
序:蔚蓝色沿着广西北南轴向的铁路线坐火车行进,朝车窗外看去,树是越来越密,花是越来越多,景是越来越美。心旷神怡的你还会发现,一路上铁路不远处总有一种蔚蓝
-
刘雍:奖杯是一部原生态文化史诗
-
作者:
莫治江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原生态文化
苗族文化
传统工艺
贵州
工艺制作
中国
民族工艺
雕塑
史诗
-
描述:
等多个艺术领域,着力于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环境的交融,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出自这样一位大师之手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奖杯,具有什么样的魅力?
-
中国声乐艺术之路探索
-
作者:
高宏菊
来源:
音乐天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声
音乐教育
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重新思考
原生态
立足本土
声乐演唱
唱法
世界人口
-
描述:
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泱泱大国,其声乐艺术应该在五彩斑斓地国际声乐艺术舞台上拥有的合适位置。回顾过去、重新审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土洋之争、唱法之分及原生态音乐的认识也到了该重新思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