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卡尔】搜索到相关结果 77 条
-
艺术展推荐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艺术展
生物性
卡尔
雕塑家
极简主义
成品
-
描述:
巴尔提·卡尔:轻罪 列于当代画家及雕塑家巴尔提-卡尔来说,关于身份的核心问题(如身体、性别、语言和动机)与作为一种存在的、审美的、生物性的和道德的喻义的表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作为当代画家与雕塑家,卡尔过去20年来的创作涉及现成品、极简主义、抽象主义(通过重复的手势和形式)、神话与叙事的不同传统。
-
卡尔·安德烈:极简与无为
-
作者:
王文静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运动
卡尔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史
雕塑家
极简主义
-
描述:
“不雕刻”的雕塑 1935年,卡尔·安德烈生于马赛诸塞州的昆西,二战期间,那里的造船厂招募了大量的工人,他的瑞典后裔的父亲也是其中之一。安德烈的艺术要追溯到在船厂边的童年,父亲对材料着迷,他们常在
-
人生的楼梯
-
作者:
刘东伟
来源:
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负责人
法国
卡尔
雕塑家
人生
梯子
人像
罗丹
楼梯
-
描述:
有一次,法国雕塑家罗丹听说一座新落成的大楼要雕刻人像,于是前往洽谈。那天,参加洽谈的还有另外一位雕塑家卡尔。大楼负责人对罗丹和卡尔说,雕像需要放在三楼的楼梯口,下面你们随我去看看现场。
-
雕刻人生的女艺术家姜杰
-
作者:
卢耀坤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免费
自由
经理人
卡尔
雕塑
-
描述:
姜杰是中国的顶级雕塑家之一。在常人的眼中.她的作品里有很多都是儿童元素,这是为什么呢?
-
“守成与腾飞:中法建交五十周年范曾卡尔多联展”开幕
-
作者:
董清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参赞
北京大学
大学校长
文化艺术交流
卡尔
法国驻华使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法建交
-
描述:
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促进中法两国文化艺术交流,2014年8月29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守成与腾飞—中法建交五十周年范曾卡尔多联展"开幕。开幕式上,我馆馆长吕章申、北京大学
-
让-安托万·乌东《作曲家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胸像》,1775年,石膏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参赞
北京大学
大学校长
文化艺术交流
卡尔
法国驻华使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法建交
-
描述:
让-安托万·乌东《作曲家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胸像》,1775年,石膏雕塑
-
卡尔维诺文学世界的启迪
-
作者:
ArtChina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世界
生活经历
水墨画
莫斯科
美术学院
卡尔维诺
女性形象
油画
-
描述:
潘曦早年毕业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有着多年旅居国外的生活经历。之前长期使用油画等西画材料,近些年偏爱绢纸等材料,她的绢上作品自成一格,用浓烈的色彩在中国丝上描绘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有着东方水墨画的洒脱随意。不过最近潘曦产生了新的灵感,惯用的女性形象已悄然化身为一片又一片轻柔的羽毛,孕育出"轻Lightness"展。艺术是雾中散步的经历。也许在某个幸运的清晨,远处迷雾中隐隐现出一角屋宇的轮廓,像极了心中栖身之所的模样
-
形象的背离——张志坚的油画创作 Zhang Zhijian at Today Art Museum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世界
生活经历
水墨画
莫斯科
美术学院
卡尔维诺
女性形象
油画
-
描述:
形象的背离——张志坚的油画创作 Zhang Zhijian at Today Art Museum
-
像砖瓦工那样创作:卡尔·安德烈与他的立方雕塑
-
作者:
Winnie
欢欢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砖瓦工
方格形
艺术作品
纽约
艺术家
卡尔
创作
雕塑家
所有物
极少主义
-
描述:
我的艺术之源来自我对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物的欲望,否则它就永远不会出现。——卡尔安德烈一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1935—)是美国极少主义雕塑家,他的雕塑以排列整齐的方格形式为独有特征,包括
-
屏幕影像与精神克隆——王迈油画创作中的理性自觉
-
作者:
岛子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西方文化
生命体验
影像
互动关系
现代乌托邦
理性思维
人文理性
油画创作
理性主义
-
描述:
卡尔·波普尔认为,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理性主义传统”,亦即批判的传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在那些致力于培育自己感性能力的人中——尤其是艺术家中——有不少人对理性采取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