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毕加索成为大救星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坦因   标志性   毕加索   印刷品   绘画   大都会博物馆   雕塑  
描述: 时局艰难时,博物馆纷纷选择“刨箱底”。大都会博物馆春季特展便推出毕加索的上百幅作品以吸引观众眼球。从难得一见的《情色场面》到标志性的《斯坦因画像》,再到最近从《盲人的一餐》画布下发现的一幅小狗图,所有毕加索的绘画、雕塑和印刷品无不来自博物馆的收藏。
“对话2010”视觉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荷兰文化馆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文化馆   上海世博会   视觉   艺术展   荷兰   作品形式   对话  
描述: 2010年5月29日至6月13日.“对话2010”视觉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荷兰文化馆举行。此展精心挑选了二十四位来自中国与荷兰最具潜力艺术家的最新力作.作品形式涵盖绘画、摄影、装置、雕塑和影像等。
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
作者: Artchina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上海展览中心   博览会   艺术作品   珠宝商   艺术精品   经销商   国际文化交流  
描述: 据悉,由外滩18号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鼎力支持的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将会于5月16至2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超过40个国家的国内外顶级艺术经销商和珠宝商将携手一批知名画廊参与此次博览会
澳大利亚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设计   世博园   主题   立面   世博会   中庭   澳大利亚   表演   参观者   雕塑  
描述: 澳大利亚馆位于世博园东南亚和大洋洲区,即B片区的中心,紧邻主题馆,高20m,占地4 800m~2。展馆大胆的雕塑形格局由Wood Marsh公司和Think!OTS联合设计。展馆醒目的外形和颜色诠释了澳大利亚馆的景观,同时也展现了澳大利亚现代城市设计的微妙
澳大利亚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城市设计   Think   颜色   世博园   公司   外形   雕塑   OTS   东南亚   大洋洲   联合设计   澳大利亚   诠释   景观   中心  
描述: 澳大利亚馆
世博会中国馆竣工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雕塑感   中国馆   中国元素   凝聚   城市广场   建筑面积   竣工  
描述: 2月8日上午,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竣工。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6.01万m^2,由中国国家馆、地区馆组成。其中国家馆高69m,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呈抖拱形.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
方圆塔机甘德尔山主峰展风采
作者: 汪新军   来源: 建筑机械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拔高度   博物院   建设施工   外形设计   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   主峰   塔机  
描述: 日前.在海拔高度1805m的内蒙古甘德尔山主峰上,2009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乌海博物院现正在紧张的建设施工当中,乌海博物院建筑高度88m.建筑面积1.3万m^2,外形设计为成吉思汗雕塑巨像。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技术开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建筑形象   象形文字   建筑布局   艺术风格   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设计方案  
描述: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包含了殷商时期的高级宫殿建筑形象的基本要素。该馆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引起殷商宫殿“四阿重屋”联想,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以产生殷商文化辉煌的装饰
世博建筑的技和艺
作者: 朱晓琳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建筑师   游乐园   生态技术   新材料   建筑艺术   新工艺   种子   设计技术   创意  
描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像一个建筑的秀场,建筑、创意、设计以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影响力渗透到公众的视野:飞碟、种子圣殿、紫蚕宝宝、柳编篮子、MINI游乐园……永久的与临时的建筑共同在世舞台上秀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活跃在这些建筑之内的装置、雕塑、绘画、家
混凝土:万能建筑材料
作者: 赵敏   来源: 建筑细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三维造型   建筑形式   混凝土建筑   哈迪德   表皮   混凝土材料   建筑材料  
描述: 两座备受瞩目的混凝土建筑于近期落成:一座是丹麦海宁新建成的博物馆.另一座是刚竣工的罗马MAXXI博物馆。前者以独特的褶皱表皮彰显自身魅力(见208页),而后者的建筑形式既富有流动感又极具雕塑性(见
< 1 2 3 ... 5 6 7 ... 72 73 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