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7191 条
-
艺日志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绘画作品
梵蒂冈
米开朗基罗
艺术家
设计师
大都会博物馆
日志
-
描述:
米开朗基罗:神圣绘图人和设计师展期:2017年11月13日至2018年2月12日地点:大都会博物馆纽约NEWYORK展览将展出米开朗基罗的150件素描,3件雕塑,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件绘画
-
法相庄严: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艺术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佛教造像艺术
博物院
社会动荡
山西
庄严
南北朝时期
法相
-
描述:
山石窟外,更多隐于乡间的古刹禅林。此次深圳博物馆展出的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共有55件/组,其中有23件为一级文物。这批展品多为山西本地出土,其中如榆社县福祥寺出土的东魏菩萨立像,姿态婀娜、神情安详,给人以
-
柴烧要的是怀旧的味道
-
作者:
冯善书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与现代气窑和电窑出品完全不一样的肌理色彩和艺术效果。加上柴窑数量少、烧制成本奇高,因此作品在市场上奇货可居,价格往往要比气烧和电烧陶瓷卖高一倍以上的价格。前几年,在深圳文博会、广州艺博会和各地的茶
-
成化彩瓷之磨痕现象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在故宫藏瓷中,相对其他时代的各种瓷器,成化彩瓷数量上少了很多,种类也不多,且多为小件,而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对大家来说是一个疑惑。《南窑笔记》中有关彩料的说明,正是为了讲明一点:由于釉上彩两次烧造,因此都是加铅的低温彩釉,这类器物在使用时就容易脱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关于成化彩瓷的颜色 关于成化彩瓷的颜色,《南窑笔记》上“彩色”条目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先於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於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区填出者是也。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以上颜色皆清朝名……” 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以上这些颜色都是宣德、成化彩瓷所用的,宣德的紫、绿、黄、矾红器物,都是以这些作为彩釉料,成化时将其应用烧造出美艳的成化斗彩。我在这里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南窑笔记》中有关彩料的说明,正是为了讲明一点:由于釉上彩两次烧造,因此都是加铅的低温彩釉,这类器物在使用时就容易脱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关于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
瓷中奇葩话斗彩
-
作者:
王家年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斗彩工艺始于成化时期,“斗彩”一词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其名有两种传说,因“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另有说法,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这仅是传说而已,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精美工艺的赞扬和肯定。 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他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康熙斗彩蓝地红绿彩双龙戏珠碗。 雍正时期施釉工艺比康熙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彩料的提炼更为精细,并开始在斗彩中使用渲染法。用彩方面,一般颜色都比以前略为浅淡,所以雍正时期的斗彩色调柔和淡雅,同时此时斗彩中还偶尔出现了点缀粉彩的情况,突破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创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
-
民国张济华款一枝红杏碗赏析
-
作者:
赵芬明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去年和朋友驾车去保定旅游,碰巧有个朋友的藏品要出手,于是我们就一起去看。因为时间短促,所以随便挑了十几件瓷器就返了回来,这些藏品虽然都是一些开门的老货,但都是民窑产品,其中有一对民国白瓷碗,虽然年份比较短,但看着画片还是不错,于是就夹在这些藏品中一块买了回来。后来也没来得及仔细看,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一直到闲暇的时候才想起来鉴赏一下上次淘来的宝贝。 这是一只敞口深腹白瓷碗,通高5.8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5.2厘米。釉面白中泛青,其中含有细碎气泡,分布均匀。碗侧手工绘一枝红杏,两大一小,红杏色彩饱满艳丽,颜色过渡自然,用杏黄色打底,墨色渲染,色彩饱满层次分明,有立体感。枝干用墨笔勾画,转折遒劲有力、刚健有骨。尤其是绿色的树叶点缀其间,冷暖色调搭配相得益彰。叶脉用锐器剔刻,具有神来之笔。画面整体生动自然形态逼真,渲染得当,刚柔并济结构严谨,却不失奔放豪迈之风,具有浓厚的中国画效果。 这是一种釉上彩的工艺。产品素烧成型后,在釉上绘制画片,待颜料半干之际,再用锐器剔刻叶脉细部,这样颜料就不会再次弥合,因而在剔刻的部位留下了清晰流畅的白色线条,这种工艺借鉴了磁州窑的剔刻之法,使画片更具有感染力。
-
妙笔生花意无穷 粉彩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四大名瓷,粉彩瓷的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层次感,充满诗情画意,这些使得粉彩瓷较之其他三种瓷器更富有艺术感与观赏价值。粉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出现,雍正时期可谓其发展的高峰。这种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现如今成为各大拍卖会的宠儿,这妙笔之后究竟是怎样无穷的意味呢? 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四大名瓷,粉彩瓷的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层次感,充满诗情画意,这些使得粉彩瓷较之其他三种瓷器更富有艺术感与观赏价值。
-
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渐成大产业
-
作者:
石庆伟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刚刚在北京结束的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清代乾隆年制腰刀,以4830万元人民币成交,另一件乾隆瓷器粉彩描金佛像,从5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近50轮的竞价,最终以1081万元人民币成交。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和私人财富的增加,文物艺术品收藏和交易迅速壮大,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产业。
-
谈“痕迹学”在鉴定上的应用(五)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明清瓷器是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最爱,全国收藏明清瓷者有上千万,队伍最庞大。青花的典雅,粉彩的柔美,五彩的艳丽,斗彩的妙曼,珐琅彩的瑰丽……都深深地吸引人们的视线。 我也十分喜爱陶瓷,特别是彩瓷。因为我小时候住的房子周围是一片桃树,等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那真是太美了。一看到彩瓷,特别是柔美的粉彩,我就爱不释手。
-
文物艺术品市场“捡漏”新说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博会
烧制
艺术陶瓷
市场
艺术效果
味道
怀旧
陶瓷产品
-
描述:
社会上风传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捡漏”之说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此传说又得复燃。此种传说,是有害无益的,民众街头巷尾议论一下无甚大碍,新闻媒体且莫参与宣传鼓吹,否则助长此风,贻害无穷。譬如,央视“X宝”栏目走进承德,某专家大肆夸奖一位女“藏友”,用两千元在古玩市场买到一只“清嘉庆粉彩百花不露地大碗”,是嘉庆官窑真品,市场的价格是几十万元,捡了一个大漏! 现在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已经成熟到何等程度,怎么会让一个不懂文物的人在市场上,用两千块钱买到一个“清嘉庆粉彩百花不露地大碗”,真乃天方夜谭! 其实不论古今,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轻而易举地“捡漏”,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