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双周历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一些时尚大师的杰出作品。 时间/5月1日-7月15日地点/上海虹庙艺术中心(南京东路496号石潭弄50号) EXHIBITION·展览 上海|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Fro,阿根廷 雪天画廊搬运工与抽象画家——Juan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Juan出生于阿根廷,样子俊朗,声音沧桑。他2000年到纽约读艺术,毕业那年,阿根廷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他决定留下来。Juan的工作室离时代广场不远,旧厂房改装的房子。为了让低收入的人有住房,纽约某些地段的房租的升值幅度受到政府的控制。Juan很幸运。 Juan有几份兼职的工作,在赚够生活费之余,保证每个星期有三四天时间进行艺术创作,他画的是抽象油画,颜料一层一层地覆盖在画布上,让人感觉学生。“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拥有了创作的自由,代价就是不稳定的生活。为了赚钱我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记得我曾经为一个画廊运画。下雪天,开着大货车,回到画室的片刻安宁是我最享受的。只要你明白什么对于你是最重要的,我们都得找一个生存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音乐、绘画、大自然、某个人、某段记忆,当然也可以是酒精、毒品或物质享受。我选择了艺术,因为做艺术时,我可以找到我和所牛存的这个世界的共鸣。”
我爱我爱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文/章汉英·图/杨小字 初春的武汉,乍暖还寒,几场急雨过后,空气里总有点清凉的感觉。如约按响了门铃,屋里暖暖的灯光、悠扬的音乐蔓延出来。入门,一个大大的鞋柜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故意做旧的鞋柜体积很大,几乎占领了整面墙,上半部分柜门是用涂料涂成的彩色玻璃,下半部分则是分得很细的木格子,里面有一层纱,花色隐隐透出来。这个鞋柜不但收纳能力超强,也极具装饰感。 “柜子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能放下不少东西,里面的纱布是用剩下的窗帘,可以挡灰尘和味道。”屋主小吴说。一道拱形的门廊,分隔出厨房和客厅,厨房一侧又另开了一个小拱门,下面砌成工作台,放上平时常用的咖啡、茶叶、水果、零食,拿取方便;反之,从客厅那面看过来,这又是一个简易吧台,随时享受休闲。 厨房与客厅的过渡,是那面弧形的书柜。看不到任何棱角,用砖和水泥打造,圆润得像仕女的臂膀。一道波浪似的书柜边,正好又成了客厅沙发区的标识。小吴就是这样用连续的拱门、弧形线条来营造视觉上的穿透感。所有来访的朋友,对这个90平方米的家,第一印象就是空间宽敞,视线好。原因就在于以白色为主调的房子,没有复杂的造型,有的只是流畅的线条,柔和的线条加上暖色的灯光,家的温馨自然传递出来。 餐厅紧挨着画室,墙上的那面彩色玻璃柔化了光线,化解了色彩的单一。小吴觉得装修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有好想法,就努力去实现吧。客厅没有电视背景墙,但在电视机旁,小吴创造性地搭建了一个小窑洞用于收藏CD,而这花费极少。餐厅没有复杂的吊顶或者酒柜,可是餐桌旁的彩色玻璃窗和贴满电影剧照的装饰墙是那么的漂亮。 两个人预算不多,所以家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有着一段被选中的冗长过程。当初,小吴逛淘宝店,输入一个产品名,他能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非要从海量信息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小吴也因此积攒了一肚子经验,他淘得的东西有的比店面便宜一半,他收藏的淘宝网店网址常被人追着要。 武汉的八月,热且闷。呆着不动都会出一身汗,但是每个周末夫妻俩都会去卖场逛,不仅为了淘,还为了学创意,学人家如何布置。据说有次逛到累了,小陈居然坐在路边就睡着了,而小吴就在旁边默默地等着她,等她醒了,继续逛。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样子?“要简洁,要留白,要有家的味道,要有自己的画室。”在遇到小陈之前,小吴过了近十年的蚁族生活,他在心里把理想的家刻画了千百遍。如今,他有了自己的画室——把椅子,一个画架,一幅正在创作中的油画, 盏影棚里的射灯。灯光打下来.油画成了剧中的主角,沉默但魅力四射。 突然,小陈笑着指向窗外,“看!有斑鸠在我家窗户上做窝,每天衔几根树枝过来,跟我们装修一样。”
各国城市里发生的趣闻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Dr.Martens曾经是潮人心中的必备单品,1960年4月1日推出的8孔鞋款已成为经典代表,简称“1 460”。今年适逢50周年纪念,品牌在全球多个地方推出一系列活动以壮大声势。这个月,在香港
From加州 用微型旅行箱装下纽约城的——Craig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如果你觉得艺术家多少有些狂傲不羁,眼前这个平易可亲的中年男人Craig也许或让你有些意外。Craig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有一份朝8晚4的小学教书工作,他的妻子是个空中小姐,每个星期有三四天在外面飞。Craig于是要担负起照顾小孩的全部工作。应付这一切,对于一个职业艺术家来说是并不很容易。 Craig的家和工作室在纽约市皇后区,这一区的居民大多是结婚生子了的上班族。这里环境优雅,房租相对便宜,但离曼哈顿城比较远,文化娱乐活动不多,艺术家很少在这边出没。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校区以及接送小孩方便,Craig放弃了布鲁克林区的艺术家工作室,他把车库加以改装,让它成为自己的梦工场工作室。Craig的家是一个老式的小洋房,前面带着舒适的花园和一棵老树。Craig种了十几种花,春天,每星期都有不同的花开放。 “你为什么对微型绘画和雕塑这么钟爱?” “1987年,我刚搬到纽约,被这个城市的力量震撼住了。这个城很大,艺术市场也很大,那时流行画很大的画。我当时22岁,这个新环境让我既兴奋又迷茫。我的艺术怎么样才能凸显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做了很多试验。我也学着画很大的画,把颜料随意洒在画布上,用火来烧画布,各种方式无奇不有。可是这样画了一年,我觉得迷失了。我在追赶潮流,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而干。这时,我想起了大学时一个老师的建议——画小画。我买了几个10厘米大的画框,画了起来。从身边的入画起,先画了一个朋友的肖像,又画了一个自画像。突然间,我明白了自己在做什么。你看,这是五官,这是头发,这就是年轻时候的我。”指着珍藏已久的几张小肖像,Craig解释道。“我开始专心画小画,还自制了一个画箱,里面可以放十张小画布、颜料、笔和调色盘。我提着这个小箱,骑着自行车,在纽约的街头写生,记下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渐渐感觉,我的艺术终于和我生活的这座大城市连接起来了。” 微型油画反响不错,Craig把它们发展成了装置作品。一根树枝,几片黏土,一些旧照片,旧硬币,儿子上完手工课留下的小纸片,都可以是他创作的材料。他在旧货店或路边收集被人遗弃的旧皮箱。在一个墨绿色的旧箱子里,Craig布置了一个小世界,里面有纸做的摩天大楼、街上捡的小瓶子、地铁票、十字架、自由女神像,以及5厘米大的画有纽约风景的微型画。Craig把纽约给他的印象,精雕细琢地浓缩在这个小旅行箱里。让人捧着箱子看了又看,生怕错过了某个细节或故事。我想到一句东方的古话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Craig的工作室只有10平方米左右。他在里面盖了一个阁楼, 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作室里还划出一小块地方作为Craig大儿子的“工作室”。 “有时候我要照顾小孩,又希望可以挤点时间来做艺术,所以就教我儿子也做艺术,他有他的一块地盘,我们俩就可以一起做了。但如果要准备重要的展览,我得凌晨4点起床,先在这里做3个小时作品,然后在8点前赶回学校教课。我曾经这样连续工作了两个月,虽然很辛苦,但每当我凌晨摸黑来到工作室时,月亮还挂在天上,我喜欢这份宁静,还有艺术给我的快乐。”
读者俱乐部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www.douban.com/host/pkn/ 来www.imartcc.com回答问题吧 1.上期(259期)“城事”栏目中,PKN广州站的第三回活动主题是什么? 2.本期(260期
京沪穗港不容错过的艺文讯息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观察、感受、创作、歌唱,《我的高中同学》说的正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各种面向:爱情、亲情、疑惑、彷徨,道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 上海“马戏团1号”一一许哲砜内地巡演当所有的音符化身为各种动物
From坎萨斯城 用缝纫机和涂料制造时空穿梭机的——Rachel & Eric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Rachel和Eric是一对艺术家夫妇。Rachel做装置和环境艺术,Eric画画。他们从19岁上大学时在一起了,已经牵手走过十几年光阴。2007年他们从堪萨斯搬到纽约,几年奋斗后,双双在艺术界得到了认可。Rachel的作品最近在Bloomberg总部展出,Eric的画也被纽约很好的画廊代理。3个月前,他们生了一个小男孩,取名为Watt。小不点圆头圆脑,有着Rachel的金色头发和Eric的蓝色眼睛,活像一个洋娃娃。 Rachel和Eric的工作室和家在布鲁克林区的DOMBO。DUMBO是一个艺术家聚居区,布满了画廊、酒吧、咖啡馆、时尚又别出心裁的饭店和商店,以及大量由厂房改造的艺术家工作室。Rachel和Eric的工作室坐落在河边一栋Loft结构的大楼里。由于是旧厂房的翻新建筑,大楼的楼层很高,保留着以前工厂用的载货电梯和要用双手使劲推开的大铁门。在粗犷的外观里,Rachel和Eric的家很温馨。一进门是一排落地书架,上面放着几百本艺术类的书籍和画册。客厅挂着一张漂亮的波斯地毯,厨房里充满各种各样的锅碗瓢盆和调味料,制造着美食的气息。房间里挂满了Rachel和Eric的作品。他们把房予隔出4个空间,两人各有一个独立的工作室。 Rachel喜欢用纺织物做软雕塑。她储藏了几箱不同颜色和质感的布料。RacheI用缝纫机把它们一快一块缝起来,组成不同的几何形状,然后把这些十几米至几十米长、彩虹般颜色的纺织物,安置在建筑或自然空间中,形成一面柔软的墙或巨型的挂帘。置身于她的作品中,像突然跨越了时空,来到一个明亮的理想世界。“为什么喜欢用缝纫作为你的艺术创作手法?” “缝纫在传统中是女性的活儿,通过它我可以用很柔软的材料来制作巨型的作品。我从旧的衣服纹样里寻找灵感,同时,我对建筑、营造空间很感兴趣,这种手法包含了建筑、绘画和织物的智慧。纺织物这种材料很特别,用它来做雕塑,形状可大可小,可以与光和空间相结合。我总希望可以制作一种很耀眼、很有力量,但又很个人、很精巧的艺术。缝纫时,每一块布都经过我的手连接而成,这就是我要表达的。” Eric做的是传统抽象绘画。他热衷于对油画这种艺术语言的研究。一幅画、一张照片、一座大桥、一种颜色、一道日出日落的光芒,都可以引发他的灵感。他通常要花几个月来完成一张画。这样的速度,在纽约这个瞬息万变、讲求效率的城市里,似乎不合时宜。Eric有自己的坚持:“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画完的画。一幅画完成了,参加了展览,展览结束后,我把画拿回家,看着看着,又会在上面继续画。画画之于我是一个生命的历程的反映,我们就是因为不断成长和改变,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在绘画中,我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漂亮不漂亮的一个结果。我的每张画都有它记载生命轨迹的分量。” 生活在纽约的年轻艺术家,经济压力都很大,像Rachel和Eric这样选择要孩子的并不多。 E: “在纽约生活一切都很贵,我们俩个都要兼职一些工作来支付生活的花销。现在我们有了小孩,每天都得有人留守在家照顾他,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来更好地安排生活,同时保证做艺术的时间。” R: “我们俩谁都不想找一份全职工作,如果要一周工作40个小时,我们就没时间做艺术了,这样生活在纽约也没有意义。” E: “生活在这里,就要学会妥协,一方面纽约给了我们很多资源和机会,另外方面我们要更努力地工作来应付支出。选择了这样的人生之旅,我们觉得很幸运。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超人,是个地球拯救者。” R: “我希望他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思想者,我不介意他做任何职业。他可以是个科学家。如果他想成为一个棒球运动员,我就陪他打棒球。”
各国城市里发生的趣闻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Wenzhou 中国温州 金钱之后,迎来了当代艺术 温州商人、中国鞋都、名车满地、奢侈品消费大户,除了这些印象,温州还有什么7在这个房价紧逼京城的小地方,绿水青山成了一栋栋高楼的陪衬,仅剩的小街旧楼,也成了日韩服饰的批发市场。然而,总有一些有心人,在努力地让这里重整文化艺术的可能。于是,便有了温州首届当代艺术周,创意园柒号艺术中心便是温州首个以艺术为平台的全方位平台。作为开幕展,策占人杨卫给温州带来了方力钧、岳敏君、何多苓、艾敬、左小祖咒等艺术家的作品,种类多元丰富,既有大型版画油画、也有雕塑、影像视频装置等,展览名为“转折”,预示着当代艺术消费市场在温州开拓的历史转折。艺术周除了展览、演出、工作坊等活动外,还请来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讲座,让温州全面接触当代艺术,并有举办城市双年展的长远目标。●文图,杨弘迅 Shanghai 中国上海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开幕 千年古镇朱家角近日喜迎人文艺术馆开幕,已故画坛泰斗吴冠中亲笔题写的馆名同期揭幕。馆藏的艺术品由俞晓夫、廖炯模等125位国内当代著名油雕艺术家历时近两年创作完成,所选出的115幅油画和15件雕塑,充分尊重真实的历史记载,借助画笔刻刀,沿着时光痕迹和文化脉络,细致描绘了朱家角特色的民风民俗。人文艺术馆整个建筑群由有大小空间10个,其中四个大方盒子空间更可同时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馆附近还有两棵470年树龄的银杏树,室外庭院5个,造型精致优雅,尽显江南传统院宅的错落有致的风格。不管是熟客还是初来乍到的游客,艺术馆的建成也让朱家角更有看头,更有韵味了。在未来,朱家角人文艺术馆还将以碑廊的形式,集中展示中国书法家协会众多名家创作的书法作品,为小镇注入更多的水乡情趣。●文图/陈轶婷 Shenzhen 中国深圳 欢乐海岸 欢乐海岸是华侨城集团继开创中国主题公园先河后,在主题商业、时尚娱乐、创意文化领域的又一次创想与实践。项目由华侨城湿地公园、欢乐海岸购物中心、曲水湾、椰林沙滩、度假公寓五大区域构成。欢乐海岸购物中心依海而建,它是深圳唯一以环保、生态理念建造的现代亲水国际化购物中心,传承华侨城独特的“创想文化”。曲水湾以“找回深圳消失的渔村”为故事主线,采用独栋环水街区式布局及“现代都市商业+历史文化渔村”交融组合概念,用蜿蜒水系和7座景观桥串联起区域内的特色建筑群落,形成小桥流水、庭院步道、绿树簇拥、碧水环抱的现代岭南文化渔村建筑风格,集中展现深圳创新城市建筑艺术。作为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献礼项目,欢乐海岸将于2011年7月隆重试业。●文/刘琼雄 Shanghai 中国上海 《心境》第三届当代艺术馆文献展 最近正在MOCA当代艺术馆进行中的第三届当代艺术馆文献展带来27位年轻艺术家,他们来自中国各个城市,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设计、新媒体等,从不同角度切入,以新颖的表现手法,探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唐狄鑫在他的《垃圾桶的笑声里》做了光怪陆离的梦,卢佳炜的《暖水》则用一只鹿和薄冰来引发人类和环保的思考,程然的《野鸽》以暗房中乌禽为主题,模拟了一个社会体系的循环,一出戏剧化的鸟类行为表演,却是对周遭人际做出的一次戏剧的假设,超越了语汇本身。整个展览的作品来自于这个时代艺术家对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某种探索和质疑,有怪诞之味,也博得恍然大悟后的一笑,诚如策展人之的丁乙所言 “心境”乃是心之境遇,亦是境遇于心之所依。”●文/陈轶婷 图/当代艺术馆提供 Shanghai 中国上海 世博园里的智能垃圾箱 人们进入世博园都感觉到人流如织,或许很少有人注意垃圾的问题。在世博会期间一天几十万的人流会带来巨量的生活垃圾。在垃圾箱满时,及时处理垃圾就显得非常必要。可能许多游客都不曾注意到,世博园内的垃圾箱也是先进的电子智能设备。在垃圾桶的顶部和底部都装有两个传感器,随着垃圾投入,传感器会自动感应桶内垃圾与桶容量之间的关系,当桶内垃圾快要装满时,世博园的垃圾处理控制中心就会接到信号,清扫人员就会迅速出动。●文/冯岩 Pinghu 中国浙江平湖 瓜灯雕刻创意大赛 近日,2010.中国平湖西瓜灯文化节·瓜灯雕刻创意大赛吸引了100多名刻瓜人。利用西瓜青黑色(西瓜皮的颜色)的底色、刮去一层皮的淡绿色以及西瓜肉的水红色和西瓜子的黑色点缀,雕刻艺人们在球形的西瓜上各展创意,用不同构图和雕刻手法创造出许多精美作品。其中位大厨制作的西瓜宴组灯更是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雕刻技艺手法,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一个反腐倡廉的两瓜雕作品也创意十足,西瓜雕出的贪官被挂在渔网中寓意着贪官法网难逃。此届比赛还吸引了许多小学生来参与其中。在世博会的浙江活动周,平湖西瓜灯雕刻也曾登台展出。西瓜灯雕刻技艺在平湖民间已有数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雕刻方法,雕刻内容也非常全面。●文偶岩 Italy 意大利 悬挂在桥下的房子 意大利南部一段Salerno-Reggio Calabria的高速公路将于近期退役,当地居民正考虑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这段连接西西里岛和巴尼亚尼的高速公路进行再利用。其中一款大胆的创意《悬挂在桥下的房子》来自Jal作室。Ja想在原有桥梁下边建设居民社区,这就需要在桥下建设多个轻微倾斜的平台,交错连接并最终连向山谷底部。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商铺就在旧桥梁底下形成了 个新的城市生活区。Ja的Slow Uprising(慢起义)显然不符合政府的要求,因为他们并没有对方案中可再生能源的诉求作出呼应,但公司合伙人Behnaz Assadi表示Slow Uprising(惺起义)是对慢节奏生活的探讨,最终那些高速公路会给慢生活让路。不知道有恐高症的当地居民对于住进这样的房子有何感想。●文/冯岩 China 中国 “未来邮局”接受寄往10年后信件 中国邮政近日推出极具创意的“未来邮局”。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可以向10年后的自己、亲人、朋友等书写一封亲笔信,记录自己的梦想、愿望、祝福或约定。主办方专门限量订制了2020万套“未来信”邮资封,并特别开设了中国邮政“未来邮局”及专属的101010邮政编码和邮政信箱。普通公众可通过当地邮局或主办方指定的合作伙伴获取“未来信”邮资封。活动参与者可将“未来信”邮资封投递到中国境内任何一个邮政信筒,即向2020年发出了一封“未来信”。这些“未来信”将在中国邮政“未来邮局”统一封存10年。2020年,所有“未来信”将从封存处启封,并邮递到参与者指定的收信地址。如果收信地址有变化,还可以登录邮政网站,根据信件的编号登记更改。●文/冯岩 Kunming 中国昆明 iMART创意市集×虎牌跨艺界国际电音嘉年华 阔别年,创意市集再临昆明城下,这次更由2010 TigerTra nslate携手iMART,在昆明翠湖公园内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劲辣的电音派对,混搭新鲜好主意的创意市集,献给每一位对艺术、对音乐有追求的昆明青年。主办方更在现场展出来自不同国家的新锐设计作品,为公众开启一段重新审视亚洲社会、欣赏亚洲艺术的神奇之旅。 翠湖对这代昆明年轻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这里的人、服装、神态,10年来都没有变过。”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是个公共开放式的公园,亦是各阶层市民互相交流的绝佳平台:遛狗、玩乌、为儿女相亲……到了晚上,翠湖公园广场还会播放黑白电影,很多老百姓都搬着小板凳来观影。这次iMART选在翠湖公园举办,也是试图让这些创意品牌能接触到更多不同层面的公众,获得更有意义的反馈。很多大叔大妈只是纯粹路过,并不定会产生购买行为,但他们会好奇地观看、询问,这也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不少乐趣。主办方希望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创作者还是一般的民众,都可以用原创的态度来过自己的人生,生活也会由此变得不一样。创意市集只是一种形式,而创意却不是只宥一种方式。 在安逸、舒适的昆明从事独立创作,注定了是一条有如西西弗神话般的难行之路。好在这群年轻创作人并不气馁,仍旧认真摸索云南本土特色与现代创意的结合之处:用房项上的老瓦片做个iPad套、用废弃的材料自制陶笛吹奏乐章……iMART的老朋友、BCHouse品牌创始人大狗熊与朵朵,这次除了带来自制的烟盒与糖果
罗思容2008年叫我的歌是"客家蓝调"会好一些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描述: 【编者按】2010年回访继续,关注那些曾在画报出现过的人除了关注近况,还想关注他们不为人所熟知的另一面。这次我们回访一位很有才华的台湾音乐人罗思容。2008年4月,她曾和林生祥一起在广东南岭举办“每日·种树”说唱会会后,她和我们的记者窝在沙发里聊天,聊音乐,聊诗歌,2009年底,我们再次靠近罗思容,和她在一个安静的小茶馆里喝功夫茶,发现,原来她还会画画。 罗思容 2008年叫我的歌是“客家蓝调”会好一些 2010年画画是开展某一种可能性 画 “你的未来是什么?”2008年,在广东南岭的演出中,当年48岁的台湾歌手罗思容问听众。她自己的答案是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是她自己重新诞生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她是2002年之后才开始音乐创作的,是乐坛上一位“年轻的”歌咏者。 一年多后的冬日中午,罗思容坐在我的对面,谈她的创作。她一边从容地泡着茶,一边细说她的创作。罗思容的音乐,这两年逐渐为内地人知道,但是,她的画,却知者不多。 27岁,罗思容结婚后,放下杂志社的工作,搬到丈夫的老家,一个叫万华的地方,那是一个声色犬马的地方,灯红酒绿,样样俱全。丈夫的姐姐家的楼顶加盖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子,小小的,中间有一张大桌子,脚可以伸到底下,罗思容就在那里画画,睡觉的时候在另一个角落。虽然那时候她也去上过素描课程,可是觉得素描课程,描绘很具体的形体比例、明暗、光影,这种东西让她觉得又掉入到另外一个框架里,把自己框起来了。罗思容开始自己随意地涂鸦,在涂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涂鸦怎么都画得很黑很暗,后来有段时间甚至在纸板上画画,然后用刀子去割,割了之后去撕,撕了之后再去画。于是发现自己潜意识里有一种自残和自我压迫的负面能量。 创作就像一面镜子,投射了一个人心理、精神甚至身体上的所有形貌,在这个过程中,罗思容开始一种自我疗愈和自我观照,打开一道自我开展的出口。那个时候,罗思容已经开始做瑜珈,觉得自己整个身心开始转动起来了。 生完小孩之后,30岁的罗思容搬到湾潭(是一个有山有水,进出要搭人工摆渡船的小村落),开始了她的乡村生活,同时在创作上也有了一种自觉,觉得创作跟自己的生命之间有了一种连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了这种自觉之后,便有了深刻的醒思。结束涂鸦阶段,没有工作的她开始读一些画册,思考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生命跟自己比较贴近。画画对于罗思容,是一种省思,一种相处,一种接纳,一种对话,或者说开展某一种可能性。 那个时候,孩子两岁前,夫妻二人是全职父母,两个人轮班带孩子。所谓的工作,就是有一个独立的时间可以创作、可以阅读、可以思考、可以写作,过着很有规律的生活。孩子到了两三岁,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先生出去工作,罗思容的生活除了带孩子之外,就每天种菜,种花,养鸡,养鸭,画画,阅读写作。 罗思容画画完全不理技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画,工具和形式的选择也是随性的。有用蜡笔,也有用压克力等材质。她后来出版的《每日》专辑的封面,就是她画的第一张自画像,用剪贴和撕、割的方式创作的。罗思容喜欢用粉蜡笔作画,粉蜡笔不仅本身有厚度,还可以融合出油画那样的质地。住到湾潭之后,乡村生活的朴质与丰富的生态,让罗思容开始创作一系列的静物画。 同时,罗思容还把自己的家开放给邻居的孩子,孩子给了她生命很大的启发,一种更鲜活、更柔软的生命能量。与孩子一起接触植物,阅读与植物相关的书,她发现孩子会以自己的想像进入这个世界,而自己在成人的世界里,框限很多,不断用力去思考,去支配,去形塑自己,其实呢,大自然就是那么自然的,生命也就是那么自然。 音乐 住在湾潭的罗思容常常在有清风明月的晚上,身心很自然地舞动跟歌咏了,那样的歌咏是没有词的,也就是一种声音,一种直接的表达,或者说一种释放,或者跟宇宙的某一种接续、往来。就在生活里面,当身心的某个开关启动的时候,走在路上,就跳起舞来了。那时具体的生活就是养鸡养鸭,种菜种花种水果。罗思容家的植物很多很多,自己做桂花酿,做玫瑰花茶,甚至自己做金橘酱、金橘茶,还自己挖了一口池塘。一大早,小孩怎么不见了。原来他已经跑到外头金橘树上,摘金橘吃了。在那样一个充满爱与喜悦的环境中,来自于所谓的现实社会价值和金钱的压力,就放下很多了。 罗思容甚至拿起锄头挖地、亲手播种。看那个种子怎么发芽,成长成为菜,然后再让那些菜进入到身体里面。她觉得自己跟自然天地融合一体,形成一个循环。2002年,42岁的罗思容开始为父亲整理文集,音乐的创作就变得具体了。《每日》专辑的音乐创作过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突然的,她相信生命就像岩层一样,一层一层的,穿越时空,积淀下来。 在创作的一些状态里面,罗思容说她自己并不孤立,而是可以跟这个天地对话,然后邀请这个天地进来。今天这阵风,它进来了,她的内心,就去感受到那种风贴近皮肤的,从毛细孔穿越到里面的,那种交融和喜悦,或温柔。它到底什么时候会转换成为一个具体的形式。它透过声音,还是透过歌还是透过图像,还是透过文字,去表达,她不知道了。她只能够邀请它。 这两年,罗思容担任驻乡艺术家,有到客家社区带领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与她们对话,采集一些素材。从她们的生活里,结合她们个人的生命史,以及当地的传统文化,创作了些歌曲,邀请这些一辈子都没上过舞台的老阿婆一起来唱。另外也有到南台湾沿海乡镇社区,创作属于当地特色的河洛歌谣。
< 1 2 3 ... 25 26 27 ...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