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代陶瓷特征(一)
作者: 杨子初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永乐   特征   主题纹饰   弘治   明代   成化   民窑  
描述: 明代以青花瓷器生产为主流,后延至清代,历经四百余年盛烧不衰。明共经历十二世,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十七位皇帝,国祚共276年。由于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与风格,因此可作为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行业动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引擎   景德镇   新材料   研制成功   光致变色材料   金属陶瓷   耐久性   复合氧化物   节能环保   远红外陶瓷  
描述: 是从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方面来考虑,对氧化钨以及氧化钼氧化钛等材料进行了较多研究。可是,这些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光照射下颜色虽变,但不能长时间保持,最长半天左右就会褪色。另外,除了氧化钒,大部分无机
浅谈陶瓷综合装饰与发展
作者: 石文杰   余满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综合运用   景德镇   多元化   釉上彩   综合型   釉里红   釉下彩   陶瓷艺术   装饰艺术  
描述: 20世纪中叶以来,各学科突飞猛进地发展,日趋多元化、整体、综合。产生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冲破了各传统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和鸿沟,扩大了学科领域,形成了多种新的边缘学科。原有的学
诗画意境与水墨动画
作者: 李锋   王智鸿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   中国水墨画   审美情趣   水墨动画片   画面   中国画   绘画   动画制作   艺术修养  
描述: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奇葩,是千古流芳的艺术珍品,被人民群众千年传颂而经久不衰。古诗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艺术修养,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带给人们无尽美好的回味,从传统中得到力量,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国画自古便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些大艺
努力探索经典诵读的良好效果
作者: 程敏   周宝军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   经典   诵读  
描述: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的生活、教育现状,适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国学、儒学,孝道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国学经典习惯势在必行。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陈述句中的作用及在文化交际中的局限性
作者: 邓述文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情景   社会文化   语用   施为句  
描述: 本文从语意及语用的角度出发,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在陈述句中的作用和言语行为在社会文化交际情景中的局限性。
试论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教学改革
作者: 张丹丽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模式   教学改革   文化课   教学方法   教学主导  
描述: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因不受学生欢迎而岌岌可危,但其重要性是不容否定的,只有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教学内容、课堂模式、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并行改革,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文化课成为帮助学生成才成长的助力、推手。
浅论传统陶瓷文化内涵对现代陶艺的观念表达
作者: 赵芳   徐晓云   肖群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艺   陶瓷文化  
描述: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与金、木、水、土的联系非常紧密,泥土始终与人类生活相连.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最纯真、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从萌芽、发展到逐渐走向成熟,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的发展中起了
简论余秋雨现象
作者: 王艳华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散文   散文创作   价值   余秋雨散文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着《文化苦旅》的出版,余秋雨先生横空出世,一举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散文大家。同时,学术界对他为人为文的批判和非议也接踵而至,措辞之尖锐,火气之猛烈,已经形成了所谓的余秋雨现象。本文将从余文的优点、不足及其文学价值等三方面做一简单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的源动力结构分析
作者: 张树林   李桂林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动力   社会化   结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描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价值体系内生的源动力作用是基础性的,它包括价值体系建构和价值体系感召吸引系统,前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源动力的内在限制,即它必须是正确的、彻底的理论,是人们所接受和信奉的价值观念;后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社会化源动力的外在限制与张力。
< 1 2 3 ... 42 43 44 ... 251 252 2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