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殖崇拜——汉代画像石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作者: 张压西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伯雨师   生殖崇拜   “事死如事生”   现实生活   艺术题材   汉代画像石   野合   性行为   汉画像石   文化现象  
描述: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我们民族形成性格的时期,不仅有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还充满着各种怪诞的思想和学说。所以汉代艺术品中,尤其是画像石、砖除有大量真实的人物、动物之外,还有很多臆造的表意性内容。除了描绘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风伯雨师、山神海灵等神仙异灵,神农、黄帝、尧、舜、禹、文王、武王等人的历史故事外,车马骑射、宴饮歌舞等现实生活内容的增加,扩大了这个时代艺术表现的范围。当时,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支配下,源于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即五行符应的(?)纬
转型与流变——当代公共艺术的市民文化趋向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身生活   20世纪末   政治意识形态   景观雕塑   精英艺术   流变   市民社会   转型   公共艺术  
描述: 在2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中国,公共艺术的主动需求者和自觉接受者是公众社会,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以业正在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因此对这个阶层文化存在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阐述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是必要的。
在当代文化氛围中对公共艺术的思考
作者: 李秀勤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总统   深刺   当代文化   家味   雕像   安人   布莱克   己文化   公共艺术   历史展示  
描述: 在本期主题中,刊登了美国圣迪亚哥美术学院教授曼斯菲尔德的文章——《布莱克山的 圣像》和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一文的第三部分。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公共艺术 的属性和本质。
论装饰艺术创作多元化发展趋势
作者: 侯志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领域延伸   装饰设计   艺术思维   设计课程   多元化发展   装饰艺术   审美因素   装饰形式   逻辑化  
描述: 的欲望。由干人类地域分布的区别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装饰艺术出现异彩纷呈的多种表现形式,并与各自的文化背景相联系,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古往今来之装饰形式,都以其不同的造型、色彩、材料,形成固定的审美对
焕发的肌理——南阳汉画像石肌理说探索
作者: 周子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特征   人工肌   肌理变化   灵感思维   心灵交流   艺术创作   肌理说   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   人类精神  
描述: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他作者精神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铢的精神活动。从原始艺术开始到其后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缘于巫术、宗教,不是缘于劳动、游戏等,这种促成艺术创作的原动力,都离不开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已成为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重要渠道。作为艺术珍品的南阳汉画像石,在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渠道中,焕发着勃勃生机。由于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的不同,在其制约和影响下的创作过程也就不同。作为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说,有着灵感思维和构思原理的一面。在本文中,主要以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表现作为分析,阐述南阳汉画像石的肌理创造特征。
北京杜绝劣质城市雕塑
作者: 于化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朝阳区   建设管理   城市文化   视觉污染   雕塑家   建没   城市雕塑   形象艺术   北京城市  
描述: ,从而提升、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而劣质城市雕塑则会丑化城市环境,造成一种人们审美意识上的“视觉污染”。其实,这种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北京市
维护良好的雕塑制作空间 杜绝劣质雕塑的出现
作者: 徐晓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拙见   雕塑制作   肥城   文化包容性   城市建设空间   艺术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良性有序  
描述: 近悉北京将拆除一批劣质的户外城雕,以此维护北京健康有序的艺术创作空间。对当今北京迅速发展的户外雕塑的优与劣、高与低,以及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许多艺术家已对此论述的已极为透彻。如何界定作品的优与劣,哪些作品该不该拆,本人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本人曾在合肥城雕办工作了十多年,工作中常常遇到种种类似的问题,于是仅从维护良性有序的艺术创作空间,减少劣质雕塑的出现及产生劣质作品的某些因素,谈谈个人拙见。
拆除伪劣雕塑 繁荣城市文化
作者: 程允贤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人   伪劣作品   民间石雕   现代城市文化   艺术责任感   程允贤   雕塑家   城市雕塑   荣城市   公共艺术  
描述: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与城市居民共存共在的公共艺术,作为所在城市、所在社区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和作为现代城市文化的鲜明标识,堪称所在地的“眼睛”。城市雕塑,具有双重特性:作为公共艺术,与公众
论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地域性、时代性
作者: 蔺宝钢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才能   城市文化   经济速度   城市人居环境   休闲场所   现代城市发展   地域性   城市雕塑   景观   唯一性  
描述: 场所,以及环境艺术的大量涌入,城市街道的美化,旧城改造等等,都提出了城市文化景观、艺术作品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中应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律,应把文化景观的合理定位放在首要的位置,应确立文化景观艺术的时代性、地域性与唯一性的宏观设计理念。
共在、共享与雕塑艺术的当代性
作者: 皮道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方式   雕塑作品   环境雕塑   艺术家   当代性   共在关系   雕塑艺术   非审美化   展事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无论就对空间的改造利用以及对视觉与心灵的持久冲击震撼,还是就将一种创新的见解坚持不懈地传递给社会公众而言,雕塑艺术无疑都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 1 2 3 ... 36 37 38 ... 66 67 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