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做好雕塑,才对得起支持者--曹春生谈《中国雕塑精品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雕塑语言   20世纪   雕塑作品   公共雕塑   文化空间   雕塑家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纪念性雕塑  
描述: 做好雕塑,才对得起支持者--曹春生谈《中国雕塑精品展》
不仅是一次公共艺术活动
作者: 霍波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界区   放大制作   公共雕塑   开发区   本科生   艺术文化   城市雕塑   获奖作品   研究生班   公共艺术  
描述: 今年春季我系和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一起主办了沈阳CBD杯公共雕塑大奖赛。我们组织了本科三、四年级和两个研究生班的学生,根据位于市中心的金融商贸开发区的特定环境进行创作,由我系五名教师评选出十六件获奖作品,并放大制作永久陈列在沈阳金属商贸开发区的地界区,应该指出的是,开发区领导完全信任和尊重专家的评选,在我的城市雕塑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开发
再接再励 更上层楼
作者: 曹春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编辑部   国家期刊奖   信息介绍   新闻出版总署   文化艺术   宿愿   雕塑家   组织论   重点期刊   再接再励  
描述: 最近得知《雕塑》杂志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行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获奖,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雕塑》杂志在全国近万种期刊中脱颖而出,获得如此重要殊荣,实在是雕塑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做为一个雕塑工作者,我向你们表示由衷的祝贺!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厚德载物   自力   人类发展   新人   广大群众   不计报酬   雕塑家   重点期刊   中华文化   求生存  
描述: 了下来。他们深知道中华文化中不能没有这一阵地。广大群众的热切要求和众多雕塑家的热烈支持(包括一大批富有远见的企业家),这才使我们下了进一步克服困难的决心。
天津尾展,再造辉煌--在天津展上的讲话
作者: 刘大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展   热情接待   社会文化建设   再造辉煌   天津市   双年展   精品   展场   雕塑   中国美术  
描述: 今天,“中国雕塑精品展”来到天津,受到天津市政府及有关组织、部门的热情接待,受到天津市人民的普遍欢迎,我感到很高兴。在此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天津市政府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对承办、协办单位的通力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务之急是抓精品——本项展事总顾问、评委主任程允贤访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委   个展   总顾问   “精品”   主任   程允贤   雕塑家   城市雕塑   精品化   展事  
描述:精品化问题。20 世纪末中国开展的城市雕塑建设已做了很多铺垫和积累,接下来有必要推动城市雕塑精品化建设。程允贤认为,《中国雕塑精品展》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要在新时代的文化环境中去推动人们增强精品意
重塑“东方性”
作者: 黄专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本化   政治波普   现实主义   造型方式   艺术问题   东方性   身份认定   作品   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如“波普艺术”(POP Art)之于“政治波普”,“坏画”(Bad Painting)之于“玩世现实主义”;而从深层次看,这种压迫又往往体现为西方对东方艺术的某种强制性、猎奇性和标本的身份认定,如将中国当代艺术仅仅理解为“政治的艺术”。正是这种具体情境使中国当
从“阳光广场”到“后现代”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后现代”   希腊   第三条道路   启蒙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   18世纪   公共空间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阳光广场”是对古希腊城邦式公共性的描述:在阳光下、在广场上公开讨论和交流对于公共事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希腊式的前公共艺术。在艺术上,古希腊的公共空间是相对开放和自由的。著名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说过,希腊艺术之所以优越,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由。在雅典的民主政治时代,凡
解读巫文化创造艺术新语境
作者: 江碧波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巫者   创造艺术   环境雕塑   汉风   新语境   舞蹈   天地   祖先   远古巫文化   巫溪县  
描述: 着自己的艺术空间。十多年来,她集中致力于环境雕塑的创作,成功地完成了一批有力度的纪念性、历史性及观赏性的园林雕塑。 这些承载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有些“异类”的雕塑作品,是其在“巫文化”与雕塑结合的尝试。相信它们在体现远古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会给人们以不同程度的启迪。
走在文化的边缘
作者: 于俊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激   公民文化   文化品位   文化的边缘   环境雕塑   文化载体   认识程度   创作设计   环境与人   高环境  
描述: 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充分激活了环境雕塑的活力。作为文化现象,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雕塑已经被人们接受。公众对它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
< 1 2 3 ... 34 35 36 ... 66 67 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