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583 条
-
烈士陵园园林绿化的探讨
-
作者:
侯雄飞
来源:
南方园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层次
象征意义
合理设置
弹性空间
园林绿化
环境因素
绿化植物
烈士陵园
-
描述:
、永生”五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情景。整个纪念碑布局新颖,创意独特。小型园林与大型雕塑合理配置,集瞻仰性与游览性于一体。1园林绿化在烈士陵园中的作用1.1烘托主题烈士陵园因其特定的文化特点,在植...
-
主持人语 以开阔的眼光看待宗教的知识面
-
作者:
李良玉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面
社会
历史
人类生活
教学研究
宗教
复杂性
文化现象
-
描述:
今天,本刊第三次以专栏的形式发表宗教学研究的文章。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事物,宗教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现象、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和历史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现象的复杂性告诉我们,应当
-
意象江南:从沈行工江南风景看中国油画价值标准的确立
-
作者:
尚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文化情感
江南
价值标准
文学语言
意象
中国油画
翻译作品
-
描述:
虽然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非母语地区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情感,但很显然,能够表达是一回事,表达得贴切和亲近则是另一回事。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尽管翻译文学让我们知晓了作
-
花鸟画中的文人品格:论孔六庆博士工笔花鸟画作品
-
作者:
李倍雷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文人画家
境界
绘画作品
中国文化
中国绘画史
学者型
格调
工笔花鸟画
国画家
-
描述:
一个国画家,尤其是一个学者型的国画家,由于学养的修炼和理论的深度等诸方面因素,其绘画作品必然会主动追求艺术的内质和意蕴,这既能奠定他成为文人画家的基础,又能完备他文人的品质和审美趣味素养。这一点,苏轼曾做过一个与画工画对比的意会性阐释。他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
-
对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的思考
-
作者:
冯宏钊
来源:
内江科技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
教学思考
主观性
油画风景写生
-
描述:
油画风景写生是我国美术院校专业的必修课程。文章从油画风景写生课的特点、作用及教学现状出发,针对当前油画风景写生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元化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力图找出新的教学思路和合适的教学途径,以改进现有的油画风景写生课的教学模式。
-
五彩霓虹灯:装饰品还是危险品?
-
作者:
艾先立
来源:
探索与发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展示
-
描述:
五彩霓虹灯:装饰品还是危险品?
-
大雅瓷语
-
作者:
戴雨享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心
传统艺术
人生哲学
历史文化
孔子
陶瓷文化
心游
陶瓷艺术
旷放
古彩
-
描述:
孔子讲人生,常是直指人心而言,由人心显而为世道,是中国人传统的人生哲学。面对先行的智者,秉笔沉思,屏息静气,立定精神,目驰八极,心游万仞。然有深邃奇谲之思,博雅旷放之意,皓洁疏爽之情。在历史文化
-
新的思维、新的变革-艺术的多元化展示
-
作者:
扬新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线
多元化
陶瓷艺术
改革
艺术空间
油画
-
描述:
新的思维、新的建议、新的意见……促使我们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在变革中求生存,在改革中前进。本期新版块栏目艺术风景线的开辟,以油画作品作为开端无疑给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带来了新意,这是一种新的开拓,它从今开始将展示除陶瓷艺术方面以外的另一广阔的艺术空间,它的改变已超越了版面本身的改革,改变……
-
新的思维、新的变革:艺术的多元化展示
-
作者:
扬新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
艺术表现形式
多元化
人类社会
发展变革
陶瓷制品
陶瓷艺术
思维
改革
展示
-
描述:
新的思维、新的建议、新的意见……促使我们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在变革中求生存,在改革中前进。本期新版块栏目艺术风景线的开辟,以油画作品作为开端无疑给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带来了
-
浅议当代城市雕塑艺术
-
作者:
尹书倩
来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体规划
大众审美
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
-
描述:
通过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定位,结合我国城市雕塑现状,在城市雕塑与所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整体规划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只有积极探索城市雕塑的现代化,开拓和创造有自身特色的当代城市雕塑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乃至世界城市雕塑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