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古彩与粉彩作品的数字化分析
作者: 张瑛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方图   数字化分析   粉彩   古彩  
描述: 清代康熙古彩与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历史地位。粉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和发展,而古彩自雍正年间逐渐衰弱,至今未能重放异彩。本文以清代康熙古彩《博古图》和雍正粉彩《过枝桃图大盘》为例,介绍利用计算机Photoshop中的直方图功能来分析比较两者的色彩规律、构图比例关系,并对粉彩和古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青花综合装饰艺术的审美境界
作者: 陈卫贞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文化   审美   青花  
描述: 从大众审美的角度,来探究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刻划花及青花刻花加彩等青花综合装饰艺术在艺术上获得成功的审美体系形成机制,其独具特色的审美哲学与色彩搭配,是青花综合艺术区别于其他陶瓷艺术最根本的竞争力。
沉静与从容:对工笔画艺术精神的思考
作者: 林启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容   中国文化   工笔画   感悟生活   艺术精神   古代绘画   创作过程   沉静  
描述: 沉静与从容是中国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优秀品格。一般而言,沉静是指沉敛、宁静,从容是指悠闲、舒绥,所谓“从容于心,淡定于行”是也沉静与从容是古人住感受自然、感悟生活、体验生命和艺术创作
大美寻源 太湖雅集:丹墨青花瓷画精品展开笔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作者: 萧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兴   湖雅   副院长   丹墨   美术创作   王乃壮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交流   寻源   文化艺术发展  
描述: 2014年9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无锡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美术创作中心、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海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大美寻源太湖雅集——丹墨青花瓷画精品展
从人到猿:刘若望雕塑艺术的哲学意味
作者: 田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红   哲学意味   进化论   思想轨迹   表现形式   音乐艺术   雕塑家   人类认知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把雕塑艺术称为"凝固的音乐",把音乐艺术称为"流动的雕塑",似乎已经是老掉牙的比喻了。但我一直认为,无论是雕塑还是音乐,也无论是其他的任何艺术,假如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甚或有一点哲学的意味,这才称得上是艺术的至境。当然,艺术与哲学是人类认知世界、表述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智慧表现形式,哲学的高度抽象与理论性和艺术的直观与感性似乎截然不同。但也正因为其不同才使艺术与哲学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有了互为参照与超越自己的可能。在刘若望的雕塑作品里总有一丝哲学的意味。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在798那个小小的广场。那天,我应邀去参加另
大同和小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漆画、雕塑展区观察
作者: 子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立场   目标取向   小异   雕塑展   美术创作   国家性   中国改革   主流话语   中国美协   参展作品  
描述: 的路径做不遗余力的大量报道和宣传。本文就所见所闻谈有关的看法。一、整体观感和认知本届美展的漆画展和雕塑展先后于9月1日和25日分别在福州和太原举行,两个展区在一南一北两地分别用有所不同
真味是淡:读王少军教授《出纸三分》系列雕塑作品
作者: 李晓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当代雕塑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作品   出纸   王少军   真味   画中   不事雕琢  
描述: 远在新疆的王少军老师发来几张水彩画,有人物也有风景,饶有趣味,品之令人莞尔。远离家人独自在边疆生活工作,又杂务缠身,暂时放下雕刀之后,雕塑家是以怎么样的态度面对迥然不同的生活呢?这些作品很好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王少军老师的水彩画不求形似,往往在简单的勾勒后,敷上淡淡的水彩色,虽不事雕琢,却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从他的画中,看到的是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真诚态度。谈到雕塑家画水彩,大多数人会想到罗丹。同样是逸笔草草,勾勒形体轮廓之后再敷色,罗丹的水彩画,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激情,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与歌颂。而我们从王少军老师的水彩画中,更多的是看到一种平静自省、真诚乐观的人生态度。王少军老师的水彩画其实是其绘画日记的一种延伸。他以艺术家的眼睛观
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隆重举行
作者: 元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雕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克罗德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为山   心灵对话  
描述: 2014年6月5日,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兰西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美爵基金会协办的“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
当代陶瓷雕塑中被“异化”的身体符号
作者: 谢恒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陶瓷雕塑   高温烧成   印坯   刻瓷   陶瓷文化   粉彩瓷   文化景观   视觉艺术   系列作品  
描述: 身体艺术一直是视觉艺术的表达重心,因为在社会结构中,身体既是文化符号的存在物,又是人在现实环境中对自身存在的观照与反思。艺术家热衷于对身体的表现更是对“人”从文化以及现实存在层面的审视与思考。在当
雨辰文化专栏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文化专栏   博采众长   作品集   1948年   当代中国   中国美术学院   国画作品  
描述: 吴佰如 194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青年时跟随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学习素描,1993年移居美国。国画作品文史融合、博采众长、气韵生动。曾在香港大会堂底座展览大厅、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三藩市等地举办巡回展,出版有《潘鹤吴佰如师生作品集》、《吴佰如作品集》、《当代中国六大家》等多种。
< 1 2 3 ... 233 234 235 ... 271 272 27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