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381 条
-
造化在手——袁晓岑雕塑艺术散议
-
作者:
韩劲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素养
雕塑作品
造化
雕塑创作
民族特色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40年代
-
描述:
袁晓岑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和雕塑家,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事雕塑创作,一生矢志不渝,艰辛探索,在雕塑领域取得了与他在绘画领域同样卓著的成就,留下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富有传统文化素养和美
-
一种新现实主义: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进路与出路
-
作者:
陈晓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界
文化自觉
新现实主义
社会
参与式
艺术家
艺术思潮
-
描述:
无论是出于艺术家个体的文化自觉,还是被机制批判的艺术思潮吸引,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的社会现场和艺术界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参与式艺术(socially engaged art)个案。之所以将这类
-
雨辰文化专栏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设计学院
文化专栏
雕塑作品
广州亚运会
学会秘书长
广州大学
师范大学
-
描述:
程一峰,1979年生于湖南省岳阳市,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获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广东省美协会员,广州市雕塑学会秘书长。近年来参与雕塑群展、个展等22次,雕塑作品被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等多家学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
吴为山作品《孔子》像在巴西落虎
-
作者:
辛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巴西
拉斐尔
州政府
库里蒂巴市
作品
《孔子》
吴为山
-
描述:
2017年9月,应巴西库里蒂巴市市长拉斐尔·格雷卡(Rafael Greca)先生之邀,吴为山为巴西创作《孔子》雕塑,这是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恒印记。《孔子》雕塑立于库里蒂巴市政厅及州政府的前广场,
-
吴为山作品《孔子》像在巴西落成
-
作者:
辛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巴西
拉斐尔
州政府
库里蒂巴市
作品
《孔子》
吴为山
-
描述:
2017年9月,应巴西库里蒂巴市市长拉斐尔·格雷卡(Rafael Greca)先生之邀,吴为山为巴西创作《孔子》雕塑,这是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恒印记。《孔子》雕塑立于库里蒂巴
-
中西之间——司徒安的启示
-
作者:
袁宝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机构
中国文化
艺术教育事业
协会会员
中西艺术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在中国美术馆的后院园地,一座巨大的莎士比亚胸像(铸铜,860×300×500厘米,2008年)静静坐落在洒满阳光的梧桐树边。这是曾担任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的著名艺术家司徒安(Anthony Stones,1934—2016)的作品。他是西方古典雕塑的传承者,而从那似乎泥土尚未干透的颤动着的塑造手法中,我们即刻感到他实在是罗丹以来的印象主义和浪漫派的注重表现的艺术家——难怪他自己说,“我是为粘土而生。”这
-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
作者:
李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20世纪
变迁
文化艺术
战后
日本
50年代
公共艺术
-
描述: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以户外雕塑展为先导,对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的渴望拉开了都市重建的序幕。1945年9月,战败后仅仅一个月,日本文部省便提出了“建设和平的日本首先从振兴文化艺术开始”的理念。20世纪50年代
-
弗莱艺术批评中的中国映像
-
作者:
秦韵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浮世绘
20世纪
映像
弗莱
中西方文化
印象派画家
中国
艺术批评
-
描述:
方面的启发,这些欧洲现代美术发展的动向都循着内在发展的需要而去主动吸收"异质"文化作为营养。在这种跨文化的碰撞中,新的审美体验、新的思考层出
-
美术遗产数字化三题
-
作者:
段牛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保护理论
艺术作品
文物保护
数字化
不可移动文物
美术
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
美术遗产,包括石窟、壁画、雕塑、装饰等不可移动文物,馆藏造型艺术作品,以及相关文物和资料,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遗产保护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已经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古彩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及发展
-
作者:
张博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古彩
现代陶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
应用
-
描述:
陶瓷古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陶瓷古彩和现代陶艺的结合,为陶瓷古彩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推动陶瓷古彩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