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探索·期望与现实——关于《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的感想
作者: 张明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中国青年   油画艺术   新世纪   绘画语言   绘画技法   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表现形式   油画创作  
描述: ,推动21世纪中国油画艺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次青年展共收到从全国各地送选的作品2500件,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说明油画以其鲜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新的时期里迅猛发展。
中国画与中国化
作者: 邱浒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中国文化   古典形态   艺术世界   东西方艺术   艺术形态   中国画   时代精神   传统中国画   审美标准  
描述: 传统中国画和西洋画不论形式、内容,还是媒介材料都存在很大差异,但二者发展的轨迹却有许多相近之处。它们大都经历过有单一审美标准为参照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画家个性的发挥必须以公认的参照为前提,任何突出的流派和个人风格都只是统一时代精神的变体。可以说在现代以前(以西方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为标志),东西方艺术互为影响的较少,各自的艺术形态发展均很稳定。进入现代后,传统绘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呈现出一种被替代的趋势。即使是在西方,古典形态的油画已发展到极至,很难再有飞跃。所幸的是,西方人在对光与色进行科学地研究和分析时,一个新崛起的流派——印象主义率先获得了形式上的突破。这对于长期偏重题材和内容的西洋绘画而言,无疑找到并打开了一个有待拓展的绘画空间。当
德国美学家曼鲁斯教授来我院座谈中国当代艺术问题
作者: 成佩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国美学   道家美学   艺术问题   中西文化   中国绘画   文化加入   怀疑论美学   中国油画   学术交流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中国油画是与中国绘画传统一脉相承的,它与西方油画在用色用线的讲究上都有极大差别。同时他认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是一种文化加入另一种文化,而是两种文化互相
红军草鞋颂
作者: 姜辣   全瑜   来源: 湖南经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绿色产品   侗锦   红军   湖南通道   老年人   妇女们   红军精神   通道侗乡   幸福生活   软化处理  
描述: 通道百里侗乡,哪个村寨的姑娘们不会见门编织的手艺?你看,那五彩缤纷的侗帕、侗锦,不就是在她们那双双灵巧的手中织出来的吗?侗帕、侗锦手艺是姑娘们向年轻小伙子显示自己份量的筹码,是年轻妇女们对下一辈年轻小姑娘进行教育甚至训斥的资格证书。她们用一根根色彩绚丽的红丝线、绿丝线、黄丝线、蓝丝线交织在一起。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真情,织进了一幅幅的侗锦,一张张的侗帕。她们收藏着的侗帕、侗锦,简直是她们一生一世的骄傲。然而,更令她们骄傲不已的,是她们所珍藏的阿婆们传下来的一种极普通而又极不平常的编织品——红军草鞋。草鞋,在侗乡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它
慕名游通道
作者: 钟书桂   曾庆于   来源: 湖南经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霞地貌   侗文化   通道侗族自治县   万佛山   文化树   文化村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吊脚楼   旅游开发   风雨桥  
描述: 六县交界之处,怀化市最南端,素有“百越襟喉”“南楚极地”之称,区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四季林木苍翠,绿荫迷离,整个玲珑剔透的小城宛若浸润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纯净整洁
把石圪节精神带入新世纪
作者: 李晋平   王老迷   来源: 煤炭企业管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竞争   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世纪   成本管理   优化产品结构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非煤产业   内部经营机制   石圪节精神   快速培育  
描述: 纵观石圪节的历史,几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座资本家的小煤窑建成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和高产高效矿井,走出了一条靠艰苦奋斗建设现代化煤矿的路子。在这一艰苦卓绝的进程中,形成了“十个一”的石圪节矿风
灿烂的邓州福胜寺塔
作者: 肖华锟   来源: 协商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寺塔   梵塔   文化   宋代   老建筑   造型   浮雕   葬具   北宋  
描述: 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巍峨高大的古老建筑一福胜寺梵塔。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以其高大的雄姿,展现了该市古老灿烂的文化。1988年又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
“陪都”进步美术运动的旗帜——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运动探析
作者: 吕晓   来源: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艺术   木刻运动   现实主义   抗战时期   进步美术运动   重庆   大众化  
描述: 抗战时期的美术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特殊篇章,而以进步的木刻运动为主流的“陪都美术”又是抗战时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八年,重庆木刻运动蓬勃兴盛,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象。由于战时陪都特有的社会环境,使其木刻运动与解放区木刻运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代表着战时国统区木刻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战时重庆木刻运动兴盛的原因,分期及各阶段特点,理论建设和木刻运动特点的分析,从宏观上观照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这特殊的一页,进而肯定其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
陶艺用电动拉坯机
作者: 李连清   来源: 宇航材料工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化吸收   容易操作   陶艺   工艺设备   同类产品   无极调速   拉坯机   艺术创作   军工技术   使用安全  
描述: 该设备是一种采用军工技术研制的陶艺工艺设备。该设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制陶设备、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研制的,具有无极调速、结构简单、启动平稳、使用安全、容易操作、维护方便等特点。设备外观大方,质量优异
西洋油画中国化的创举:《秦忠明宣纸油画集》代序
作者: 唐全贤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创作题材   中国化   “海派”   敦煌艺术   中西文化   中国画   艺术形式   宣纸   油画  
描述: 秦忠明先生的宣纸油画声誉日隆。一石投去,水花四溅。它自1982年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著名画家颜文梁先生在秦忠明创制宣纸油画伊始,就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高度的评价。对敦煌艺术造诣颇深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叶栋看了秦先生的宣纸油画作品后,也赞曰:“师古出新”。而后香港的《良友画报》、《人民日报》海
< 1 2 3 ... 11 12 13 ...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