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8023 条
-
瓷艺珍品“锦绣中华万祥瓶”亮相京城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局
人民大会堂
景德镇市
珍品
瓷艺
文化遗产
基金会
-
描述:
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景德镇市文化局,景德镇市文物局主办的“锦绣中华万祥瓶”首发式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旨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
可以开花结果的书
-
作者:
暂无
来源:
深圳青年·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局
人民大会堂
景德镇市
珍品
瓷艺
文化遗产
基金会
-
描述:
文/林以昼 书,历来是文化的象征,是人类文明源远流长的载体。如果哪天有人送给你一本上面长满花果的书,你是否会为之精神一振宁事实上,这样的书并不只存在童话里,在日本各地商场和书店均有“瓜果书
-
2010年中国(成都)电子展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创业月刊·创富指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局
人民大会堂
景德镇市
珍品
瓷艺
文化遗产
基金会
-
描述:
电子设备、整厂设备及工程、自动化及设备、电力调度系统设备、工业用电设备、控制及测试电力设备及仪器、环保技术及设备等。 展览时间:2010-09-17至2010-09-21 展会
-
浅谈中国陶瓷绘画
-
作者:
杨冰
杨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化窑
工艺特性
宋瓷
新品迭出
陶瓷绘画
蓬勃发展时期
代时
瓷业
颜色釉
古彩
-
描述:
,形成自然的釉面裂纹线条,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此外,陶瓷绘画装饰往往用曲线形式的藤枝和缠绕的花枝交错于画面,在瓷器上形
-
创新中国文化符号——瓷林书法艺术欣赏(一)
-
作者:
敏之
来源:
上海质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景德镇
王羲之
新中国
《平复帖》
中国书法艺术
文化符号
《兰亭序》
-
描述:
这个国庆,颇有收获.参观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形式——瓷林墨宝,大为震撼!瓷板,是景德镇的.墨宝,则来自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在嘉定南翔一处由厂房改造的展厅中,记者见到包括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等在内的瓷林墨宝.
-
浅谈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
作者:
邵长宗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中国陶瓷文化
五大窑
发展
-
描述:
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对其进行研究必须要认识古代五大窑制陶特征与文化发展背景,因为它们对陶瓷的制作与艺术加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其能够得以广泛发展。另外,真正出名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和乐天陶瓷文化更是应当被描述的,从它们自身的艺术特征与传承效果来分析,为我们找到更好的观察、研究突破口。
-
江金英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江金英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中国陶瓷文化
五大窑
发展
-
描述:
江金英艺名:雨玲,青年陶艺家。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大赛金奖(国家级)。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国家级),同年中国江西红博会银奖(国家级)。作品广泛被国内外人士收藏。
-
地域文化下的景德镇城市街道塑造
-
作者:
俞梅芳
赵斌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城市特色
地域文化
街道
-
描述:
雅各布指出:"当人们想到一座城市,首先跃入脑海的将会是什么呢?如果城市的道路毫无趣味可言,那么整个城市也不会精彩。"中国的城市街区空间布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城市特色。
-
古城传统街区的复兴--景德镇博物馆区的保护与改造
-
作者:
马进
杨靖
来源:
新建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历史名城
瓷文化
明清民居
改造
保护
-
描述:
景德镇博物馆区是一个历史名城保护项目.在其保护规划上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与改造措施,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均较高的民居古巷及其他文物建筑进行就地保留、修缮,在保存地下文物的同时兴建市博物馆.旨在继承景德镇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并结合现代技术,建造代表21世纪景德镇新风貌的一流博物馆.
-
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
-
作者:
方李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性的现代化
资源
传统文化
手工技艺
-
描述: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方,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开始重新被人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