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前】搜索到相关结果 78 条
-
记忆、想象,而且“红色”——关于景柯文的油画艺术
-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红色经典”
想象
油画艺术
柯文
记忆
娱乐化倾向
90年代以来
-
描述:
1979年的“星星美展”是中国前卫艺术的标志性开端.“85美术思潮”则是在启蒙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对”文革”的控诉、揭露与否定。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后现代趋势的影响,中国前卫艺术逐渐转向
-
PSA、复合PSA及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
作者:
段秋林
梅炳勋
高岭
沈强
来源:
检验医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增生
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描述: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99例患者tPSA、cPSA及其相关指标
-
新加坡李光前文物馆所藏中国画谈略
-
作者:
张敬丽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大学校园
文物艺术品
展览馆
新加坡
中国画
书画作品
李光前
-
描述:
国大博物馆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的西北角,它含有三个展览馆。这里有雕塑家黄荣庭先生展览馆,收藏雕塑家先驱黄荣庭先生最完整的作品;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展览馆,发扬南亚及东南亚的艺术文化;以及李光前文物馆
-
餐桌上的粗陶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装置艺术
镜子
圆点
草间弥生
-
描述:
餐桌上的粗陶雕塑
-
软现实主义:对话
-
作者:
阿Ken
谭天
罗奇
赵峥嵘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中国文化
现实主义
艺术家
历史意义
东西
态度
反批判
思维模式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罗奇:艺术的实质是一种"建构"当我们去细细梳理当代艺术的词汇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当代艺术家都是杜尚的徒子徒孙。平面化、消除深度、主动肤浅、图像的图像、消解人文精神、零散、碎片、卡通一代、解构的解构等等。当代艺术家秉承怀疑与批判的精神对当下所有的文化、社会现象质疑,同时对于宏大叙事的彻底绝望,艺术家步步收缩,
-
媒婆跳回青春
-
作者:
张庆
来源:
当代工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奏曲
职业
玲珑
充分条件
介绍
神圣
婚姻
爱情
跳回
历史悠久
-
描述:
说媒和约会是婚姻的前奏曲。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原本与神圣婚姻同样神圣的爱情活动成了游戏。是我们的休闲包罗万象,还是我们的娱乐穷尽了创意?
-
寻找精神的空间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前卫艺术
法国
艺术中心
美人鱼
广场喷泉
绘画
建筑学
雕塑
争议
-
描述:
台湾雕塑家李真今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寻找精神的空间》。李真涉略佛学,道家等经典,以自己对佛教精神及教义的理解,融入艺术家的自我情感和个人审美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佛教造像美学。李真的作品结合现代思维,使其呈现出既古典又现代的面貌,让观者感
-
汉代神道石刻与墓葬形制
-
作者:
沈俐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前石刻
汉代
墓葬形制
-
描述:
汉代墓葬形制与墓前神道石兽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汉代丧葬礼俗的直接因素,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其地域、传承、及其相关背景的不同,各地石刻造型均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汉代丧葬礼俗的日益完备,墓葬形制、墓前石刻的确立,为我国陵墓形制及石刻的形成奠定了一个最基本的轮廓。
-
文物鉴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前
酒器
青铜
鉴赏
战国
湖北
曾侯乙墓
文物
先秦时期
出土
-
描述:
元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故名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
芬兰人的气量(下)
-
作者:
弓正
来源:
现代班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芬兰人
战争赔款
气量
俄罗斯
前苏联
殖民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
赫尔辛基
参议院
-
描述:
保留殖民统治雕像赫尔辛基市中心有两个游人必去的广场,一个是有赫尔辛基地标之称的参议院广场,另一个是风光诱人的芬兰湾南码头广场。两个广场各有一座青铜雕塑巍然耸立。令人震惊的是,这两尊雕像并不是芬兰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和象征,而是当年沙俄殖民统治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