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今天,如何审察这张“脸”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性   运动影像   艺术家   内在性   现代美术   文化背景   试验场   肖像画   架上绘画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脸 继去年民生现代美术馆对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影像部分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后,今年农历惊蛰雷鸣之际,它拿出了又一个全方位审视的大展——《开放的肖像》(3月10日至5月20日),这次展览展出7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推出的架上绘画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对肖像绘画的再认识。有意思的是,参展艺术家并非一贯从事架上创作,而是在影像、装置中游刃有余并笑傲江湖,此番重拾画笔,莫非是一次挑战? 肖像画在中国,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汉唐即已出现,但这只是历史学者的观点。艺术史学者并不承认,因为彼时的肖像画,多半属于帝王或神像为描摹对象的人物画,而人物画的地位并不高,远在山水画之下,这就在文化意识上制约了中国肖像画的自觉发展。直到照相术引入中国,中国肖像画开始借鉴擦笔画的技法来描绘对象的头部,而身体及配景则依然是中国写意画的基调,那种中西合璧的效果相当突兀,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体现。照相的真实性与绘画的趣味性彼此抵触,要到土山湾的油画和广东的通草画出现,才被调和。而欧洲,从15世纪开始,就形成了一个漫长的肖像画写实传统,它最重要的努力就是让审视者忘却这是对一幅肖像的绘制,让画面中的人物成为一个自主之人,一个“真实的”人,仿佛这人物不是被画出来的,而就是他本人在那里自我展示,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人文主义高扬的重大胜利。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面部表情
作者: 文明红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超现实   面部表情   表达情绪   绘画作品   内心活动   绘画者   内在性格   人物面部   人物形象  
描述: 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在性格,还能够直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及精神面貌。纵观国内外美术绘画作品,众多艺术家们非常重视人物画面部表情的表现,这一点在工笔人物绘画中也不例外,绘画者往往借助于人物面部表
跨世纪的匆匆步履──后现代精神与洛齐的“背景主义”绘画
作者: 徐恩存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征危机   跨世纪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内在性   文化景观   现代主义   后现代精神   后现代艺术   作品  
描述: 跨世纪的匆匆步履──后现代精神与洛齐的“背景主义”绘画文/徐恩存一、古老地平线上的新文化景观西方艺术家卡普罗在谈到后现代艺术特征时,以极精彩的比喻做了这样的概括:“洲际导弹比任何现代雕塑更新颖”。显然,他道出了后现代艺术不寻常的形式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巨...
开放的肖像
作者: 汪民安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放   画布   艺术家   写实绘画   内在性   自画像   现代美术   图像   肖像画   油画  
描述: 继梳理中国30年当代绘画史之后,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推出架上绘画系列。“开放的肖像”作为开篇之首,已正式展出。聚集了众多艺术家作品的展览,似乎却只讨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画一幅肖像画,如何让肖像画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中国的肖像画直至上世纪80年代,都是写实占据着主导地位,《父亲》的出现达到了一个巅峰。今天,肖像画由清晰到模糊,再到变形,直至消失。那么,我们还需再画肖像画吗?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肖像画,恰恰是针对着这个《父亲》的。“父亲”在此有双重意义:既是作为个体的父亲,也是写实肖像画这一艺术门类的“父亲”。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肖像画,就是要“杀”掉这个作为写实原则的“父亲”。起初,这种“杀戮”也是通过变形的方式来进行的,但这是轻微的变形:刘小东使身体发生褶皱从而将颜料凸显出来;方力钧将嘴和脸等器官进行夸张,从而让画布和人物的比例关系失调;张晓刚对人物进行几何线条般的冷漠处理,从而让人物变成一个机械般的濒死之人—他们都放弃了逼真的原则,并且将绘画行为表达在画布上。这些毫不掩饰自己绘画性的轻度变形的肖像,这些兼具夸张和收敛、爆发和压抑、热情和冷漠的肖像画,就同罗中立那个试图照相般地绘制出的客观《父亲》区分开来。
电影《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中的油画艺术风格探讨
作者: 张大庆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相关方法   个性化特征   内在性格   内在感受   规律特征   绘画造型   艺术表现手法   娱乐形式   感知力  
描述: 从中外的一些电影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经意或者不经意之间都在将有些绘画造型艺术的规律特征和内在要求运用在电影制作当中,这种现象在现代电影制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规律。这种方式在电影当中的成功运用还主要体现在其制作导演在绘画运用的相关方法上。从电影《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导演对色彩的高度敏感度和感知力,其自身的细腻的内在感受和独特的个性化特征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在电影当中
向京 艺术使命的AB面
作者: 陈珂   来源: 时尚北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奏   艺术家   内在性   作品  
描述: 知名艺术家向京深受时尚圈喜爱。在向京作品“镜像”、“保持沉默”、“全裸”、“这个世界会好吗?”、“S”这五个系列里,向京一直在身份、心理情境、身体这些线索上进行思考,“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
张莉娜设计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元素   美术系   雕塑语言   建筑学院   湘南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内在性   硕士研究生   平面设计   湖南  
描述: 张莉娜(1974-),湖南耒阳人,湖南师大美术系毕业,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研究生。曾任教于湘南学院艺术系,2005年调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工作,《衡量》为其创新作品系列招贴作品,它以雕塑支架为构成元素,通过其内在性及在整个雕塑语言中所起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