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具】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 条
-
纺织品绘画的修复与保养
-
作者:
陈杨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修复
原始艺术
工具材料
保养
艺术表现
中国画
纺织品
-
描述:
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其中,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及水粉画等使用的画面为有机材质,即:纺织品材质和纸本材质。按照绘画风格的不
-
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谈我国陶瓷餐具的文化设计
-
作者:
金文伟
万斐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设计
陶瓷餐具
饮食文化
生理需要
工具书
生活水平
精神
-
描述:
饮食文化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是:生活文化中有关饮食的各种文化形式的总称。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具特点的饮食文化,而组成饮食文化的有许多饮食文化形式。如烹调文化、宴席文化都是饮食文化的具体文化形式。随
-
对"创意家居产品"概念的探讨
-
作者:
丘天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居
家具
家居产品
家居设计
-
描述:
创意家居产品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风靡全球,但是时于创意家居产品的概念却尚有很多模糊与混淆.本文通过对创意家居产品设计相关历史、相近词条的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创意家居产品的概念和设计目标,有利于创意家居产品设计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
论清代与现代饮具装饰的变化
-
作者:
刘首含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饮具
装饰
现代饮具
-
描述:
对清代与现代饮具装饰部位、装饰纹样以及装饰色彩变化进行分析论述,指出了清代饮具与现代饮具装饰上的变化及原因.
-
毛泽东“茶缸子”里的养生之道
-
作者:
江雅文
来源:
老同志之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图案
茶具
景德镇
研讨会
营养
养生之道
工作人员
毛泽东
饮食文化
-
描述:
在毛泽东主席看来,茶叶就像青菜一样,也有营养,全吃下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在他批阅文件的办公桌上、接待客人的茶几上、外出视察的专列上,时常能看到一个白色瓷杯,杯体印有兰花图案。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那是茶缸子。毛泽东喜欢喝茶,甚至吃茶,总是离不开茶缸子。
-
读图时代的审美情趣对当代工笔画肌理制作的影响
-
作者:
卞小燕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平面化
形式感
视觉快感
工具材料
笔墨语言
当代工笔画
聊以自娱
骨法用笔
制作性
-
描述:
纵观近年的国画作品展,从官方举办的全国美展到名目繁多的各种非官方展览,工笔及工笔趋向的作品开始占据绝对数量。在作品中制作肌理效果的画作更是日益增多,种类也丰富多样,日趋成为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一个积极的现象。人们对于这种非笔绘肌理语言的态度也从起初的保守谨慎甚至排斥变成了包容接纳直至鼓励和提倡。
-
明清家具图集 2 第2版
-
作者:
康海飞主编
来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集
明清时代
中国
家具
-
描述: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辉煌的艺术文化,家具也是其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风格的造型艺术。明清更是我国古代家具最灿烂的时期,将中国家具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一直备受世人推崇和珍赏,业已
-
意象的图式:读鸥洋的画有感
-
作者:
易英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生命
结构抽象
形式
水墨画
色彩
图式
与空间
意象
油画
-
描述:
鸥洋的绘画有大形和小形之分,从大形上看,有些近乎抽象,但这种抽象既非结构的抽象也非表现的抽象,而是由形象发展而来的意象。小形既是具体的形象,也是构成大形的元素。大形有一种气势、律动与回想,小形则是具体的生命支撑,像追寻阳光的花草,像风中舞动的枝叶,在自然的交
-
东方的新具象:试论何肇衢的绘画艺术
-
作者:
焦士太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
凡·高
具象与抽象
绘画艺术
造型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自然
作品
写生
意象
-
描述:
何肇衢是中国台湾美术第二代中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为何说他重要,是因为他以半个世纪的心力勤奋耕耘,找到个人艺术风格。建立了东方的新具象,为中国台湾美术史展现新猷。我所说的新具象与具象完全不同。具象绘画
-
辽远的江天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
凡·高
具象与抽象
绘画艺术
造型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自然
作品
写生
意象
-
描述: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口。江海相连,陆地便显得辽远苍茫。生长在这里的画家对于江海的感受是深刻而独到的,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能从艺海里浮游而出。在基层从事创作的画家,往往要付出比城市专业画家多得多的艰辛,这不仅因为信息闭塞,眼界难以舒展,而且基层繁杂的事务也常常花费了他们很多的精力,真正留给创作的也多半只剩下琐碎的光阴。故而,能够在基层坚持创作并从底层浮出的画家,也是少之又少。
<
1
2
3
...
7
8
9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