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具】搜索到相关结果 715 条
-
明式坐具的产品语义研究
-
作者:
江文凤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
明式坐具
语义
传统文化
-
描述:
坐具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寄托风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产品语义学的角度,运用产品语义学理论来研究分析明式坐具设计,从而更好地理解明式坐具的功能、风格的成因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希冀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当代陶瓷绘画的发展现状分析
-
作者:
刘瑞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山八友
材质特性
时代审美
官窑瓷器
木家具
陶瓷绘画
日用瓷
工艺手法
装饰材料
装饰手法
-
描述:
陶瓷作为绘画最早的媒介伴随的人类从原始时期走到今天,以其自身的材质特性和工艺手法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而以纹饰装饰陶瓷器具的形式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时代审美的规律。时至今日,从陶瓷绘画艺术的早已不再拘泥于文人瓷画的范围内,在装饰材料、瓷木家具、日用瓷定制等方面大放异彩。
-
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景德镇陶瓷路灯的设计探析
-
作者:
齐皓
龙飞贵
王学燕
来源:
现代技术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用
设计
景德镇
陶瓷灯具
审美
-
描述:
以陶瓷路灯为对象,特别是对景德镇陶瓷路灯设计分析,从其造型、装饰和意义几方面展开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产品,陶瓷路灯相对于其他材质灯具而言的优点与不足,但必然承载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审美需求的双重功能,另外文章提出通过设计如何来提高陶瓷制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双重性,以满足现代人全方位的需求。
-
解读景德镇与代尔夫特四百年际遇
-
作者:
张凌云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景瓷
绘制技术
荷兰人
交流关系
制瓷工艺
古窑
生活用具
瓷业
代尔夫特
-
描述:
在16世纪,从欧洲到亚洲是遥远的距离,然而却有两个城市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景德镇与荷兰代尔夫特。因为陶瓷,这两个城市已经有了四百年的际遇,景德镇与代尔夫特的关系更像是技术和审美的交流关系。代尔夫特是欧洲的"景德镇",因为它完全传承了中国明朝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绘
-
江西景德镇市:为残疾老年人撑起保护伞
-
作者:
杨东
来源:
社会福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施改造
景德镇市
老年人
江西
辅助器具
残疾
保护伞
生活自理能力
-
描述:
帮助残疾老年人恢复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一是积极向残疾老年人赠送代步轮椅。近两年来,景德镇市残联先后向行动不便的残疾老年人赠送代步轮椅92台;二是向残疾老年人赠送辅助器具。先后向老年盲人赠送盲杖20支
-
15—18世纪景德镇陶瓷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
-
作者:
詹嘉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饮食器具
饮食文化
景德镇瓷器
欧洲饮食
-
描述:
15—18世纪,景德镇生产了大量精美的餐具、茶具、啤酒具、咖啡具、陈设具、卫生具等。它们不仅具有视觉的美、触觉的美、听觉的美、味觉的美,而且景德镇陶瓷通过海上陶瓷之路销售到欧洲后,由沿海到内地、由王宫到市井,进化了欧洲人的饮食卫生、饮食方式,提高了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品质。
-
浅析景德镇公共设施人文化设计的实现
-
作者:
赵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形式
文化设计
城市家具
城市文化
城市空间
公共设施设计
精神生活方面
公共环境
身心愉悦
形式美感
-
描述:
一、现代城市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公共设施是以满足人们进行户外交往、运动需求为目的的公共用具,为城市生活提供便利,常常被认为是"城市家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希望生存的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对公共设施提出
-
景德镇陶瓷亮相“9.3”纪念大会
-
作者:
瓷都晚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咖啡具
政府首脑
大阅兵
日用陶瓷
瓷都
釉中彩
国际机构
器型
日用瓷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9月7日,记者从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在刚刚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景德镇的不只是威风凛凛的直升机群,还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品陶瓷,由该公司研制生产的“青韵”日用陶瓷作为指定专用瓷,出现在出席当天纪念大会和大阅兵活动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机构和观礼台各界嘉宾面前,红叶陶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江西,中国
-
作者:
朱锫
来源:
世界建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咖啡具
政府首脑
大阅兵
日用陶瓷
瓷都
釉中彩
国际机构
器型
日用瓷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这几张草图是设计最初构思阶段朦胧想法的记录,是几度在景德镇游历感悟兴奋时的随笔,试图捕捉在大脑中快速闪现的想法,思考御窑遗址、历史遗存、城市肌理与博物馆的关系。古瓷窑原型反复出现在最初的草图中,一方面,瓷窑的原型可以让御窑博物馆根植于景德镇的历史、传统和气候的泥土之中,重塑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另一方面,瓷窑原型的原始、朴素、简单、无柱空间所蕴含的当代性,又为当地人塑造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与传统不同的新经验。草图的快速、含糊、不明确性,恰好可以启发我们手随
<
1
2
3
...
19
20
21
...
70
71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