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
作者: 袁源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画论   西方文艺复兴   透视法   原因初探   观看方式   西洋绘画   色彩观念   文人士大夫   画中  
描述: 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人首次把油画介绍到中国来。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人在民国以前一直无法接受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油画。其原因是,首先外国人很难获得政府允许在中国居住。其次,中国传统的观念和画论使士大夫、文人鄙视西洋绘画。其三,中国人一直保持着不具备在二维平面上观察出三维空间的"纯真之眼"。
《最后的审判》(1535年—1541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基督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罗马   审判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上帝   雕塑家   惩罚  
描述: 壁画1370×1220厘米梵蒂冈西斯庭教堂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他13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
感受巴黎艺术
作者: 熊晋   来源: 世界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维也纳大学   文化协会   感受   佛罗伦萨   艺术作品   法国巴黎   文化交流活动  
描述: 活动.同时顺访了欧洲文艺复兴之母佛罗伦萨、永恒之城罗马、海上水城威尼斯等欧洲名城。近距离接触了倾慕已久的名胜古迹,观赏了众多精美绝伦的雕塑和美伦美奂的绘画,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其中最使我感动的还是巴黎——是巴黎魅力四射的古典艺术、沁人心脾的艺术氛围和无与伦比的生活艺术。
一个瓷器拾荒者的快乐
作者: 张静   来源: 中国信用卡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趣爱好   拾荒者   私人收藏   瓷器  
描述: 几天前,一个收藏界的朋友来北京拍卖自己的几件藏品,顺便送给我一对光绪年间的粉彩小碗.虽然我更喜欢青花,但还是很感谢他的好意.于是,我便想着找个地方摆放这对粉彩小碗.但我突然发现,家中已经是处处充斥着淘来的瓷器,竟很难给这对小碗找一安身之处了.
吴俊达花鸟画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展   江苏省   艺术馆   艺术家   工作室   宜兴市   画院   吴俊  
描述: 2007年5月26日,由江苏省宜兴市书画院、宜兴市美协主办的吴俊达花鸟画展在宜兴天逸艺术馆开幕展出,并首发《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吴俊达卷》画册。吴俊达,号大朋。1953年生于江苏宜兴,1974年毕业
激光手段鉴定文艺复兴时期油画
作者: 朝阳 编译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研究   鉴定   激光拉曼   文艺复兴时期   分子特性   黄色素   拉曼光谱仪   油画  
描述: 分析。这是油画分析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拉曼光谱仪对材料的鉴别,包括分析1700年前所用的黄色素黄丹,以及胶水中的植物衍生媒。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使用的典型材料。[第一段]
雕塑中的时代精神——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比较分析
作者: 刘伟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雕塑语言   理性和谐   古希腊   时代精神  
描述: 通过实例探讨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语言和造型特征,比较分析两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思想,阐述两个时代及其雕塑艺术的联系和区别,概括出雕塑艺术与其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必然联系。倡导从理性和谐的人文精神方面去思考现代人的生活和艺术。
史蒂文·海恩门自述
作者: 史蒂文·海恩门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几何造型   兴趣   自述   形体   陶土   探索   陶艺创作   作品   器皿  
描述: 我这些年来的大部分作品都源于早年对陶器的兴趣,尤其是对"陶器空间"的兴趣:内在、独立、激励想象。这种对陶器持续的关注以多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开始对钵的造型进行长期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我放弃了为人们所承认的器皿造型,希望在我的作品中创作出更强烈的雕塑特
无法割舍的衷爱——兴秋的绘画之途
作者: 李宝峰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活   兴趣   中央美术学院   激情   中国画   绘画  
描述:秋先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绘画十分挚著、而又多才多艺的青年画家——严格地说他是业余画家。秋自幼喜爱绘画,十岁时画什么都有模有样,颇受左邻右舍大人们的夸奖。成年之后,1976年考入了甘肃酒泉
无法割舍的衷爱
作者: 李宝峰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活   酒泉地区   兴趣   中央美术学院   激情   中国画   绘画   精神   国画作品  
描述:秋先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绘画十分挚著、而又多才多艺的青年画家——严格地说他是业余画家。秋自幼喜爱绘画,十岁时画什么都有模有样,颇受左邻右舍大人们的夸奖。成年之后,1976年考入了甘肃酒泉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