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的香港当代艺术展火力全开
作者: 易隶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文艺复兴   西方艺术   爱好者   罗马帝国   艺术空间   中世纪   公共艺术  
描述: 始于2010年的亚洲当代艺术展作为香港艺术周首个开幕的大型艺术展,与香港巴塞尔、Art Central Hong Kong并称香港三大艺术展览,是亚洲地区备受瞩目的艺术展览之一。展出的作品汇集了世界各地知名、新晋艺术家,主要的作品类型包括了原创画作、限量版艺术品、雕塑以及摄影作品等类型,深受拍卖行和艺术爱好者的垂青。
司徒连山:由藏而享,唤醒集体失忆的法门
作者: 雨葭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文艺复兴   西方艺术   爱好者   罗马帝国   艺术空间   中世纪   公共艺术  
描述: 司徒氏是广东开平的望族,在中国近代史中曾涌现过一批出自于这个侨乡之地的司徒姓氏名人,其中有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中国著名纪实记者沙飞(司徒传)等。司徒家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上亦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被鲁迅称为“人民的艺术家”的司徒乔,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司徒杰,岭南画派“春睡三老”之一的司徒奇,以及成名于海外的岭南画派第三代艺术家的司徒乃钟。本文通过家族第三代传人对其家族的回顾和讲述,使我们重新思考优秀艺术文化如何传承的重要命题,为21世纪中国家族收藏向前发展带来启示。
广州嘉德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骆根兴   成交额   广州   帷幕   有限公司   成交价   国际拍卖   版画   冬季   中国油画  
描述: 上升了近一千万元。拍卖会于上午九点开始,首先是中国油画版画专场。拍品总数是去年冬季拍卖会的一半,只有140件,成交额却达到了1390多万元。位踞专场成交额前三位的分别是骆根
误读林徽因
作者: 王肖潇   田亮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绍兴   福清   辞官   小人物   慈禧太后  
描述: 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北看,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庄严肃穆,照耀着国家的未来;向南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底座伫立在广场中心,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历史。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车辆在它们的注视下川流而过。 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影视作品热衷于把林徽因演绎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描述为“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干得好的‘五好女性’”,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好像她不曾经历国难家愁。
唐诗传播趣闻
作者: 雷源轼   来源: 国学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居易   传播   写诗   诗作   浙江绍兴   自我欣赏   趣闻   唐诗  
描述: ,公余节假时与当地文人饮酒赋诗寄。诗人元稹时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自居易常派歌伎高玲珑、谢好好用瓷筒传递双方诗作,自居易为此还写诗记胜:"为向两州邮诗作,高谢来去递诗筒。"
激活隐形国资
作者: 王倩倩   原诗萌   段久惠   来源: 国资报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在价值   资源价值   新兴产业   废气处理   工业废水   盈利增长点   有色行业   页岩气   著名雕塑家   未来产业  
描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的,对于这些"隐形国资"来说,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囿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不仅缺少发现它们的眼力,也缺少唤醒它们的动力。
勿谓东湖小
作者: 王兰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桥   郭沫若先生   鲁迅小说   浙江绍兴   陶公洞   置身其中   陶社   离港   小景   篑山  
描述: 浙江绍兴的东湖,以"一盆山水幽"见长。绍兴东湖就是一个山水大盆景:一池湖水,箬篑山坐落其中,石、木、草、寺观、林落、古桥等盆景元素一样都不少,特别是一只只乌篷船穿梭往来,更使盆景成了"动态盆景"。湖心小岛、桂岭、假山群等山石小景,也颇领古越风姿和盆景气韵,精巧玲珑,惹人喜爱。
古今结合 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高水旺
作者: 马玲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盛时期   釉彩   艺术瑰宝   陶瓷器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东都洛阳   彩陶艺术   烧制过程   黑釉   制陶业  
描述: 唐三彩起源于汉代制陶业兴盛时期,当时东都洛阳艺人用当地山岭的岩土制泥做胎,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和器物,施以彩釉入窑烧造,烧制过程中釉面浸润流淌,各色釉彩互相交融,形成斑驳绚丽的色彩。这些融汇
罗马的不朽(散文)
作者: 王嵬   来源: 海燕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罗马人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艺术家   罗马帝国   大理石   人文主义思想   大教堂   城市  
描述: 王嵬 1960年生于大连。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油画研修班。民革党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油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大连市甘井子区文联副主席,甘井子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大连画院画家。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罗马,既是一座城市,又是一个时代,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象征。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会像罗马那样,历经数千年而久盛不衰,更没有哪座城市会像罗马这样,宛如一座巨型的露天博物馆,两千年前的建筑、遗迹比比皆是,与今天现代化的罗马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是一座不朽的城市,这是一座永恒的城市。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地中海孕育的古希腊文明在走向辉煌的巅峰之后,将欧洲文明的接力棒传递给了古罗马人。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8年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为罗马帝国时期。五百年的共和国与五百年的帝国,共同创造了古罗马的强盛和伟大,使之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广,军事实力最强,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可以与之相对抗的只有遥远东方的大汉帝国。
< 1 2 3 ... 293 294 295 296 29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