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兴】搜索到相关结果 2963 条
-
江西宜丰-德兴叠覆造山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
作者:
吴富江
余江
刘春根
邓金火
来源:
地质通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对冲叠覆
德兴
隐伏型造山带
宜丰
-
描述:
宜丰—德兴一带存在新的一种造山带类型,称之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宜丰-德兴叠覆型造山带,总体呈半月形舌状展布,是经北南双向多期碰撞叠覆的隐伏-半隐伏型造山带。经对多个出露于造山带内的构造岩片进行时态、位
-
夏义升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三条
茶文化旅游
产业化规模
旅游产品
旅游节庆活动
新兴农业
瓷都
乐平
旅游农业
-
描述:
夏义升 字晖,笔名逆生,号逸尘居士,别号艺僧,中国高级技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一级书画师,景德镇美协、书协会员,景德镇当代陶瓷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景德镇珠山书画院理事。 1974年生于江西省鄱阳县,自幼酷爱书画,199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1996年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本科进修,后跟随堂兄国家级技能大师夏瑛先生学习陶瓷创作,1997年获全国书画等级考核资格证书,2001年自创景德镇逸尘陶轩工作室,专攻青花及高温颜色釉创作,在2006年拜全国著名“四美书法”大家徐明文先生门下后,老师的悉心教诲,让作品更具鲜明特色。
-
刘 丽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三条
茶文化旅游
产业化规模
旅游产品
旅游节庆活动
新兴农业
瓷都
乐平
旅游农业
-
描述: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陶瓷书画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江西分会副会长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黄山学院客座教授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 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自幼喜爱书画,十二岁便从师留学欧洲的著名画家钟炳芳老先生,中国画、西洋画均有扎实的基础。
-
中国工笔花鸟画与陶瓷花鸟画的探讨
-
作者:
李军红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活力
笔墨技巧
人格理想
陶艺家
怡情
于明
艺术成就
欣赏活动
寓兴
工笔花鸟画
-
描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兴起于北宋,鼎盛于明清,繁荣于近现代。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景德镇的陶瓷工笔花鸟画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当代中国中一支独特的奇葩。工笔花鸟画需要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吴国兴
-
作者:
吴国兴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国兴
-
描述:
吴国兴
-
艺无止境
-
作者:
秦大虎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透视
文艺复兴
民族特点
平面化
时代特点
油画艺术
古典油画
现代艺术观念
个人风格
艺术个性
-
描述:
中国油画艺术,形式千变万化,风格多姿多彩,发展至今,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如要使其能迈出国门,堂而皇之地立身于艺术之林,就我而论,务必处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即:时代特点,民族特点和个人风格。
-
早逝的星——女油画教授蔡威廉
-
作者:
郑朝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油画家
西安美术学院
张玉良
中国画家
蔡威廉
一八艺社
委拉斯贵支
后期印象派
浙江绍兴人
-
描述:
才华非凡的油画家能活到今天,那能默默无闻于艺坛呢? 出身名门的蔡威廉,和曾为青楼的张玉良,是三十年代中国高等美术学府讲坛上出现的两颗星星。蔡威廉,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九○四年,父亲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
-
技术问题
-
作者:
耿建翌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人
川西北
就这样
体验生活
格列柯
一幅画
面对自己
塞尚
意大利文艺复兴
令人
-
描述:
我画这几幅画,从开始到完成碰到的几乎都是技术问题。回想起来,当初并不知道主题是什么,也没有去想这个问题。最先进入想象的是结构。象《西部》组画是在去川西北的路上(那是我要去体验生活的地方),这种哑铃式的结构就出现在我脑海里了,很突然。那时我还不知它有何意义,回到学校我没忘记这个结构。等把它勾成了稿子,我才意识到除了它再没有其它能表达我对那一地区的整个感受的东西了。还有《灯光下的两个人》是抄自己的两张静物画的结构。我觉得那结构挺不错,就把它搬出来,差不多一样,只
-
张怀江教授的版画创作
-
作者:
李以泰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版画创作
人物创作
六十年代
游击队
黑白木刻
艺术风格
方志敏
作品
新兴版画
-
描述:
记得我在读附中的时候,见到张怀江先生的木刻《加勒比海的雄鹰》,是何等的惊异,何等的欣喜。因为在这之前,我对木刻是不屑一顾的,我心目中的大师是油画家和国画家。尔后,我便开始留意木刻,逐渐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最后走上了版画创作的道路。作为张先生的学生,我有幸在六十年代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