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兴】搜索到相关结果 2486 条
-
张玉贵:苦涩的隔壁住着增补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身
亲戚
安徽农村
绍兴人
徒弟
浙江地区
利润
味道
包子铺
肉馅
-
描述:
文/寥争 “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已不记得这到底是谁说的,但它却被张玉贵奉为至理名言。 当年一脚跨出太行山闯世界的张玉贵,靠着不懈打拼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河南卫辉颇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苦难的幸与不幸 梳理一下张玉贵的过往,对于当年所遭遇的苦厄,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如果说是幸运,这种滋味太过苦涩;如果说是不幸,正是这种磨砺,炼就了他倔强的性格。 1964年,张玉贵出生于河南卫辉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山村。10年的动荡,加上从小就不安分的性格,让他没读完初中就早早归入土里刨食一族。而这也成为张玉贵至今无法忘却的痛楚。 15岁那年,父亲的去世,使张玉贵近乎绝望。原本就困难的家境从此更显窘迫。兄弟5个,未来的日子该怎样过活,如同千斤重担压在张玉贵的心头。 为了生计,张玉贵下过煤窑,在县城的化工厂里拉过煤、烧过锅炉,在乡兽医站做过几个月的二把刀兽医。20岁时,他到省城学习修表。一个同学顺手牵走他一整套修表工具的事情,在那个时候也能让他刻骨铭心,因为对一个学徒工来说,买这套工具真是不容易。 张玉贵吃尽了苦头。 新乡一家建筑公司招工。肚里没多少墨水的张玉贵,虽然心里没底,但为了改变命运,还是出钱请客,靠一顿饭打动招工人员后,他顺利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在那里,木工、油漆工、钢筋工、泥工……所有的工种他几乎干了个遍。 两年后,折腾上瘾的张玉贵跳槽到新乡一家装饰公司做工程。 有一次,张玉贵受公司指派负责一项任务,他准备大展拳脚。就在此时,他却发现公司所进的壁纸属于劣质产品。“要让我负责,就重进壁纸;要用老壁纸,我就走人。”生性倔强的他犯起了轴劲。 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张玉贵哭笑不得。公司决定,让他放下手头活计,牵头销售这批壁纸。“结果可想而知。”张玉贵说。 挡不住的商机 后来,公司在邢台成立分公司,销售劣质壁纸无果的张玉贵,被公司派到那里“戍边”,条件则是每年上交10万元。 10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邢台的打拼,让张玉贵吃尽苦头,也吃透了装饰行业,看到了无限商机。于是,他决定自立山头:“挣的钱全给了他们,我就拿那么点工资,不值!不如自己干!” 1980年,回到卫辉的张玉贵成立了自己的装饰公司。囿于体制所限,当时他挂靠在邮政系统。其实,在当时,对于贴一张画就能过年的普通民众而言,装潢装饰绝对属于极其前卫的词汇。所以,起初的生意也就是干些零敲碎打的活儿,但独门生意也让张玉贵积累了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为日后的井喷式发展蓄积了能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劲吹神州,全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这极大刺激了装饰行业的社会需求,张玉贵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1988年,卫辉由县升格为县级市。这就意味着,将有一大批破旧立新的工程项目上马。原本生意就相当红火的张玉贵,一时间更显得炙手可热——他的手头永远有做不完的工程,他甚至发愁到底先做哪一家。那些急着装修的客户,常常提前预约,隔三差五地宴请张玉贵。不经意间,张玉贵成了众多工矿企业的座上宾。用张玉贵的话说,那时的生意就如同秋天扫树叶。 张玉贵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就是那个时期积累下的。 成功没有法宝 “其实,搞装饰公司我也没什么成功的经验,就是敢干。别人不敢接的工程,我敢接,我边学边干。以前积累的经验可真帮了我大忙,结果一个个工程都干下来了。更主要的是我能吃苦。”盘点过往,张玉贵说。 一次,为揽下某邮局大楼的工程,张玉贵需新添一台设备,而这种设备只有天津一家企业生产。为此,张玉贵只身跑到天津,结果按照地址在天津足足跑了一个星期,也没找到那家企业。难道是信息有误?就在张玉贵进退两难之际,他惊奇地发现,所要找的企业就在自己住的旅社后面。这让张玉贵领悟到人生至理:很多事情,有了积累,成功就在蓦然回首间。 为了省钱,当然更为赶工期,张玉贵决定将这台重达一二百斤的设备扛回家。怕被铁路上的人罚款,他先是把这台设备精心打扮了一番,接着装作一脸轻松地抱着它上了火车,然后搂着那块铁疙瘩坐了一路。这让邮政局的领导相当感动,工程顺利拿下。“喏,那东西就在那儿。别看你年轻,你试试能扛起来不能?”张玉贵向窗外的院子指了指,对记者说。自豪写在他的脸上。 1998年,装潢行业有了迅猛发展,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相继成立,竞争无序,市场混乱。在当地业界早已是“泰山北斗”的张玉贵,在政府授权下负责起当地装饰行业的管理工作。因为出色的组织能力,他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嘉奖。张玉贵的事业迎来一个高峰期。 2005年,张玉贵开始操盘“卫辉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涉足地产业。2005年,他引资2600多万元的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健康花园”房地产项目顺利竣工。2006年,张玉贵又自筹资金建设“和谐花园”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40万元。2010年位于卫州路与翟阳线的“祥和园”投资3000多万元,即将开盘。 2006年年初,张玉贵成立了“玉贵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经营该市主要街道的灯饰广告业务。 自此,张玉贵完成了一个山里娃到成功商人的华丽转身。 “老早的时候,我家那个地方产的苹果,被当成贡品进京。解放后,周总理还专门给我们那里的老书记发过奖状。这也算是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采访结束时张玉贵说,他要为家乡做点事,首先是把那里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整好,然后漫山遍野栽上果树,建成优质水果基地,同时建立果品加工厂,做成品牌,最后把家乡建设成生态观光旅游基地。(编辑/张本科)
-
无声的弦音:黄鸣的油画创作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赞助人
艺术技巧
文艺复兴时期
绘画表现
艺术创作
艺术史
重大变革
作品
静物画
-
描述:
如果按传统绘画的分类方式,黄鸣的油画作品显然要归入静物画的范畴之列。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与宗教和历史主题的绘画创作相比,静物画一直不太受画家的重视。静物画是绘画的小门类,它所表现的形象及内容有限
-
如愿以偿希腊行
-
作者:
征鸿
来源:
建筑与环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罗马
古希腊
柏拉图
《荷马史诗》
建筑史
文化艺术
古典建筑
-
描述:
“文艺复兴”,就是要结束中世纪教会对欧洲的黑暗专制,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哲学、文学、美术等思想文化艺术。
-
跨学科视野下审视中国城市雕塑发展
-
作者:
陈洪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视野
环境雕塑
跨文化比较
公共雕塑
规划学
雕塑技法
交叉跨越
城市雕塑
中国城市
文化复兴
-
描述:
近年来,城市雕塑的崛起与繁荣日渐成为中国城市中的新景观,有喝彩,有争议,有从无到有的自豪,更有在跨文化比较中的不足。如何超越单纯雕塑技法和艺术观念的语境,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和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把脉
-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
作者:
李倩倩
常乐
李兵
贾毅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
建筑
-
描述:
在西方,建筑、雕刻和绘画一起被视为艺术的学科,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知名的建筑师同时都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画家或是雕塑家,他们眼中的建筑和艺术,是相互融合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同时,都是伟大的艺术品,富有那个时代特有的象征。
-
告别长官意志的中国城市雕塑——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龙翔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趣爱好
教授
历史文化
意志
美术学院
主任
中国
城市雕塑
-
描述:
、复制现象。很多城市雕塑只是一个"概念"或"泊来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没有任何联系。甚至有些城市雕塑纯粹是掌权者的兴趣爱好,代表了他们的意志。
-
追溯与再造
-
作者:
王青云
柯萍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具象
董希文
形式语言
达维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
西方当代艺术
冥冥之中
艺术语言
后印象派
-
描述:
抽象与具象,水墨与彩色,毛笔、宣纸与油画、亚麻布,所有这些在袁运生这里都不存在"对立",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的胸怀与气度,他的作品呈现出如此多样、不拘一格的面貌。冥冥之中,画家笔下扭曲、质朴的动物与小人仿佛就是在彩陶、泥塑抑或是青铜器中似曾谋面,面对如此"汗牛充栋"般的
-
冲突与活力
-
作者:
Iris Hou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慕尼黑
文艺复兴时期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
大都市
文化中心
活力
-
描述:
的大都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城市中各种雕塑比比皆是,栩栩如生。
-
重聚
-
作者:
刘馨浓
Jesus Torres Garcia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慕尼黑
文艺复兴时期
哥特式建筑
巴洛克
大都市
文化中心
活力
-
描述:
这是一座墓园里的微型建筑,一面木板,三侧钢墙,四四方方的形体简洁至极,正立面的木材纹路与镂空线条就是建筑上唯一的装饰。说它是天主教徒的祈祷室,却看不到十字架和玛利亚的圣像画,说它是纪念雕塑,又与周围清一色的石板墓碑格格不入。它孤零零地站在墓园深处,落寞又骄傲的神情,像一位长途跋涉后归乡的旅人,带着满腹的惆怅和毕生的荣光,终于安息在他日思夜想的地方。
-
中华世纪坛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兴路
中华世纪坛
署名者
全国人大常委
整体视觉效果
政协副主席
启功
水幕
纪念意义
绿色空间
-
描述:
中华世纪坛缘于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教授在1994年提出的一个“中华世纪墙”的创意。后改名为“中华世纪坛”,英文为CHINA CENTURY MONUMENT。 为了确保中华世纪坛建成一流精品,组委会先后听取了历史、哲学、美学、文化、艺术和建筑、园林、机械、照明、雕塑、壁画等各领域,共200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现部分摘录如下: 启功(历史学家、书画家)说:坛本身就是一个纪念物,有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