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海洋之巅:众人眼中的宋洋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生活方式,它使精英艺术和大众文化的界限变得模糊,保留着一种在其他艺术领域不可能存在的真诚。 Jocelyn Adele Gonz d(德) 艺术评论家 此前你获得成功一直是因为时尚元素,不过在以后的作品
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世纪遗痕——应天齐上海美术馆个展》学术研讨会纪要(节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时间:2011年12月15日下午 地点:上海美术馆四楼会议室 王林:在中国美术馆做应天齐作品展之后,间隔时间比较长。主要是有个想法,艺术家做了个展以后,自己应该有一段反省、思考,整理思路的时间。正好从去年到今年,我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主题是“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应天齐也参加了。这个展览之后,应天齐又创作了一些新的作品。当时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时,我就觉得应天齐有一些新的迹象,希望能借上海展呈现出来。应天齐创作上的变化,有三个阶段:一个是西递村版画,一个是告别西递村后的舞美、行为、装置、影像及公共艺术等,再一个就是《世纪遗痕》油画创作。应天齐的作品非常有特点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很理性的一面,也有很冲动的一面。这两个东西在应天齐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经历中是怎么结合在一起并协调于作品的,这一点很有意思。 下面请贾方舟先生开个头。 贾方舟:我对应天齐的艺术一直比较关注,曾经参加过他《徽州女人》的展览及戏剧活动。他从最初起步到现在,艺术推进的步伐特别大,尤其是到了深圳以后做的作品,西递村成名以后告别西递,砸碎黑色,在建立了基本绘画面貌以后重新寻找自己。
让大地粗糙地发出光亮:有关井士剑的江湖·人体作品系列
作者: 孙周兴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一 井士剑最近的创作煞费苦心,这次为我们端出名为《江湖》、《石榴》和《人体》三大系列的油画作品。现场堆满了多半已完成、少数仍在进行中的作品。一个天气阴沉的冬天的下午,我在那里逗留个把小时,重点观看了其中的《江湖》和《人体》系列。我感觉到,老井正在执着地、沉潜地做一件大事,心无旁骛,也无所依傍。 老井自己说,我只是这样画着,没猴急着要求什么。这是良好的艺术创作状态,似乎日益难得了。 老井的《江湖》系列尺幅巨大,而《人体》系列则一概是不足一米的小画。两相比较,江湖之大与人体之小,形成特别显赫的反差。——显然这是有意而为的。 《江湖》作品系列画的是杭州西湖的风景,却并没有被冠名为“西湖”。大概在画家眼里,西湖太小,太过柔媚,不免轻佻了。江湖浩大深远。江湖阴沉莫测,险象环生,无可名状。江湖是大地幽暗之处。江湖是山水一体、星月辉映、天地相交的所在。而江湖中人,在老井画作里往往是小小的人影,隐隐约约地,仿佛行将消隐,隐遁于江湖大地。 说的是江湖,想的是大地。江湖即大地,大地即江湖。 而艺术家,当是江湖大地上的行者,行走于浩荡山水之间。 二 如何让大地发出光亮?如何通过创作使江湖大地的幽暗迸发亮丽的光彩?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姜晓春的铅笔世界:访艺术家姜晓春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受访者:艺术家 姜晓春 采访者:世界艺术杂志 秦德宝(简称WorldArt) 采访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采访时间:2012年6月9日 World Art:即将在韵画廊开幕的展览命名为“7”这个名字
第九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回眸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在五天的展会中,60逾家精选参展画廊、艺术机构,17个亚洲年轻艺术家个展单元,百余家媒体与超过5000名嘉宾、45000名观众共同欣赏了今春这一当代艺术盛世,包括商政界人士、艺术评论家、艺术家
南来北往东寻西找:韩金宝的艺术历程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2012年2月17日(周五)下午,“花之梦——韩金宝抽象绘画展”即将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由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和思班艺术机构共同主办。思班艺术基金会由马清运和陈展辉发起成立,是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旗下
媒介作为精神体验的修辞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时间:2012年5月4日 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城张羽工作室 对话:张羽、杭春晓 整理:魏祥奇 058杭春晓:您年轻的时候在媒介的运用上是多元化的,这与人的经历有关,碰触了很多的东西,然而最终您却是选择
文人的瓷艺:读左正尧的“釉下彩”近作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我尝试用“文人瓷”这样的说法来描述我读左正尧近期瓷艺作品的感受。显然,左正尧的“文人瓷”和传统的“文人画”是不同类别的概念,“文人画”是古代文人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文人瓷”则是当代文人在传统瓷艺基础上新的创造。 左正尧近期所创作的“釉下彩”体现了“文人瓷”的基本特点,它异常古老,又异常新颖。 它的古老是因为它传承了古代瓷器复杂的烧制过程,它的制作难度很大,工艺复杂,甚至堪称繁琐;只有具备了较丰厚的传统瓷器修养和工艺技能,才敢涉足这个领域。所以,一个当代文人深入这个领域本身,应当视作面向传统的一种致敬和献礼。我们知道,历史上留传下来精美瓷器,令人一唱三叹,涵咏无尽,这是我们不能放弃和忽略它们的原因。 它的新颖是因为对于传统,我们不能泥古不化,故步自封,还必须有新的创造,才能让它生生不息。只能被模仿和沿袭的传统是死传统,而通过创新,把传统带向未来的,是活的传统。所以,“文人瓷”不再是古代工匠的制作,它把当代绘画的观念和图式引入到古老的瓷器工艺中,让它有了一种跨越古今的升华,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欣喜地看到,“文人瓷”的出现使古老的瓷器有了一种新的面貌和样式,让古老的瓷器工艺在当代社会发扬光大,一旦它和当代艺术结合在一起,便具备了一种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桑珠唐卡画的新气象
作者: 徐亮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译,是藏民族广泛流行的主要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是西藏绘画艺术的奇葩。最早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题材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画面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内容,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堪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悠久的传世珍宝。 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作品,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价值倍增。时光荏苒,在明末清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即是这种管理的具体实施和体现。这些措施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关于《造像》的事
作者: 戴耘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1、我小时候去爷爷家老院子的后院,我爷告诉我“咱家有个鎏金的小菩萨像丢到渗井里了”, “为什么?”我问。——“为躲红卫兵”。 2、上小学三年级父亲带我去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石刻馆看到六匹马的浮雕,父亲
< 1 2 3 ... 40 41 42 ... 47 48 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