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油画雕塑苦心经营成绩斐然 佛像拍场继续升温 北京翰海2007春季拍卖会拍后综述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交额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拍卖公司
成交价
中国书画
佛像
估价
油画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拍卖时间:2007年6月23日—25日拍卖地点:北京总成交额:45056.625万元成交率:共2042件拍品成交1429件总成交率为70%翰海春拍此次总成交率70%的成绩还算不错。油画雕塑分为经典美术和亚洲当代两个专场,表现非常抢眼。经典美术专拍里,罗中立的作品重新回到了聚
-
2011年05月份全球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前10名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丝网印刷
霍尔
帆布
纽约
自画像
月份
成交价
艺术品
拍卖场
油画
-
描述:
2011年05月份全球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前10名
-
2011年02月份全球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前10名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拍卖
帆布
肖像
毕加索
伦敦
月份
成交价
艺术品
板面
油画
-
描述:
2011年02月份全球拍卖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前10名
-
精神的蜗居:王淑平的画
-
作者:
易英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装表演
个人经验
形象
形式
感觉
时尚
现代主义
创作
图像
精神
-
描述:
王淑平广东人,时尚艺术作品经常在广交会与五星级酒店展出,而艺术家本人则被广州电视台、香港电视台采访。目前生活与创作于北京。学历广东美院附中天津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进修班、高级创作班、研究生班
-
毛焰:“意义”的边缘与“边缘”的意义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黑玫瑰
意义
记忆
古典主义者
新生代
写实主义
肖像画
边缘
油画
-
描述:
曾经的毛焰,既是笃诚的古典主义者,又是敏感的现代主义者;他既处于潮流或门派的边缘,也不在学术或市场的中心。然而,继2007年春拍《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在北京保利拍得1001万元后,《青年小卡的肖像》又在北京保利11月30日的夜场,拍到985.6万元。
-
马诺罗·瓦尔代斯艺术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作品
艺术生涯
港口城市
艺术家
艺术中心
西班牙
反讽
创作
雕塑
油画
-
描述:
出生于西班牙港口城市瓦伦西亚的马诺罗·瓦尔代斯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在艺术的多个领域有着很强的驾驭能力,是西班牙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之一。瓦尔代斯生于1942年,其艺术生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
董文胜:悬疑的湖石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时代背景
后花园
影像
摄影创作
太湖石
茅山
作品
油画创作
传统文化
-
描述:
影中园林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的苏南常州,北携江水、南衔太湖、西枕茅山,多年沉浸于斯的董文胜,与这片灵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生于1970年的董文胜,早在读大学之前,就对油画创作有所涉猎。1995年,他参加第三
-
靳尚谊:“新古典”画风面对新市场风潮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吉克
劳动者
艺术市场
新古典主义
新中国
历史画
风格
肖像画
社会现实主义
中国油画
-
描述:
靳尚谊很低调:因为"没有愿望、也没有兴趣",在画了50多年油画、当了14年中央美院院长后,才在2005年举办首次大型个展;靳尚谊很谦逊:被认为开启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大门的《塔吉克新娘》,他只看作是一个解
-
中国佛像拍卖主打 特色专场效应彰显 匡时国际2007春拍依然坚守自身特色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艺术市场
成交额
拍卖
现代绘画
平均价格
工艺品
作品
佛像
书法篆刻
-
描述:
篆刻领域,"大匠之门——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聚集了齐白石如此之多的精品,让人不禁佩服匡时在此项领域的号召力,100%的成交率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佛像拍卖作为匡时纵横拍场的独门绝技,成绩让人欣慰。从去年秋
-
素描:一个“非理性”市场的自画像
-
作者:
韩冬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艺术市场
蓝筹股
自画像
艺术品
作品
行为经济学
成交价格
油画
拍卖市场
-
描述:
"不知为什么,素描成为这季春天的风信子。"这是台湾艺术家汤皇珍在其书《线条的对话》中的第一句话。这本书写于两年前,旨在说明当时台湾艺术界对素描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