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专注
作者: 柯少华   来源: 红领巾(3-6年级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好朋友   作家   全神贯注   工作室   斯蒂芬·茨威格   雕像   雕塑家   小时   罗丹   女性  
描述: 一天,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去乡下探望好朋友——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 在简朴的工作室里,罗丹兴高采烈地向朋友介绍自己的新作——一座女性半身像。他一边仔细地审视着这件作品,一边对旁边的茨威格说
潘玉良的感情传奇
作者: 林汐   来源: 人民文摘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画展   最高纪录   拍卖   青楼女子   自画像   法国政府   作品   雕塑   传奇  
描述: 从青楼女子到举世闻名的画家,潘玉良的经历堪称传奇。她的油画《自画像》在香港嘉士德艺术拍卖会上拍出1021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国内女画家到目前为止画作拍卖金额的最高纪录,而她离开中国后的40年风雨沧桑
公众看建筑的心眼
作者: 叶雷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悉尼歌剧院   公众   中国东海   建筑师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   吉隆坡   胡夫金字塔   海外旅游   狮身人面像  
描述: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东海大桥、马来西亚吉隆坡黑风洞巨型雕塑、加拿大多伦多国家电视塔、埃及吉萨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新德里莲花寺、法国埃菲尔铁塔、阿联酋迪拜阿拉伯塔和意大
关于欲望与矛盾
作者: 王青云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意摄影   安格尔   摄影术   影像作品   数字技术   纪实摄影   历史事件   摆拍   超现实主义   写实性  
描述: 摄影术的成像原理决定了它的语言是以"写实"为基础的。随着"咔嚓"一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如同安格尔一样的油画大师,所以19世纪出现的摄影术给以"再现"为原则的油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无论后期
时光掠影 影随心动
作者: 钱宇   Michael Yeung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omcat   设计材料   核心设计   雕塑专业   艺术风格   造像艺术   打破常规   颇负盛名   建筑学硕士   金属结构  
描述: 活动的核心要素,对打破常规的设计材料的探索和运用使他颇负盛名。大块金属结构和皮革的完美结合、对材质光感和形体光影的精雕细琢,使Michael的家具作品有着造像艺术般动人的视觉效果,并给人以梦幻般的遐想!
青海出土的对鸟纹画像砖再释
作者: 卢宗义   来源: 中国土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海地区   画像砖   朱雀   中原地区   魏晋时期   中国古代   凤凰   青海省   主要表现   出土  
描述: 青海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画像砖墓共有两处。1982年清理发掘的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断代为东汉时期,下限可至魏晋时期,《青海古城考辨》的作者李智信就持有这种观点。平安县东村画像砖墓为砖室结构,墓壁部分
彭卫青佛像瓷艺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温   电话   江西省   罗汉   佛像   工艺美术   颜色釉  
描述: 彭卫青佛像瓷艺
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趋势的探讨
作者: 冯泗荣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字信息的传输   图像通信   无线通信网络   多路复用通信   移动通信  
描述: 本文从1989年至2010年的关于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利信息入手,及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专利的国、省分布状况,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涉及领域分布,对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趋势走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 吕瑞春   周战梅   来源: 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诊断   比较   MSCT   成像   CAG   冠心病  
描述: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多排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影像学资料,探讨CAG与MSCT在冠动脉病变、斑块显示、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差异,评价MSCT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
佛教对我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影响
作者: 范世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意识形态   陶瓷造型   陶瓷史   风俗习惯   社会秩序   陶瓷文化   藏传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造像  
描述: 佛教虽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我国历史长河之中,但它是一种渗透到了人类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中的意识形态。在一个政局动荡、战乱连年的局势下,佛教作为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工具,也同时为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无形的准则。其渗透性不可避免地与陶瓷文化产生着深刻交集。从我国陶瓷史看,佛教对我国陶瓷的影响不仅在装饰上,在器型上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一些用于祭祀的器皿更是在我
< 1 2 3 ... 51 52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