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基于选择最优滤光片的多光谱成像系统的研究
作者: 张晓晓   方玉萍   李蒙   吕宪魁   王远方舟   董明   张洋   朱嘉玮   杨卫平   罗艳琳   来源: 光学仪器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项式模型   基向量法   多光谱成像   最优滤光片   数码相机  
描述: 典型光源模拟器D65和A光源下油画的光谱反射率,并以光谱均方误差和色差综合误差评价成像质量。对两种光源下重建结果分析可得,最优滤光片的选取与光照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光照环境不同采用选取出的最优滤光片可得到最好光谱成像图,并且能在光谱和色度上都达到较高精度。
注入传统文化基因 公益广告更富生命力
作者: 贾新宇   来源: 广电时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位角记录   记录密度   铁氧体磁头   高质量   录像磁头   数字技术   磁带格式   磁带录像机   行视频信号   视频磁迹  
描述: 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公益广告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
当代公共艺术及景观雕塑管窥
作者: 黄丹麾   代公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文化   当代雕塑   雕塑作品   传播模式   景观雕塑   媒介文化   现代绘画   文化传播方式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描述: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现代科学的变革、现代绘画和现代艺术的革命、摄影术的出现、现代传媒从技术到创意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从电影、电视、数码、网络到商业广告的影像文化向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媒介文化
雕塑家在公共艺术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 静香   孙婷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文化   当代雕塑   雕塑作品   传播模式   景观雕塑   媒介文化   现代绘画   文化传播方式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描述: 静香:您曾经写过《应该以公共艺术替换城市雕塑》的文章,可否就此谈谈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区别? 朱尚熹:先从城市雕塑谈起吧,“城市雕塑”的概念是我们中国人提出来的,是以刘开渠为首的雕塑前辈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他们的倡议和推动之下,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后来更名为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
雕塑的界限(二)
作者: 沙伟臣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艺术媒介   影像艺术   人物造型   舞蹈艺术   极少主义艺术   装置艺术   建筑艺术   运动画面   现成品  
描述: 大雕塑概念现成品,影像,装置,建筑,行为艺术等都可以理解为雕塑概念的外延,雕塑是依托于物的空间艺术,现成品,影像,装置也都是物的不同体现,雕塑到底的外延有多大,这些门类再加上雕塑的因素就会产生不同
雕塑的界限(一)
作者: 沙伟臣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自由女神像   艺术感受   “物质”   物质材料   现代美术   物派   艺术语言   外空间   封闭形  
描述: 尝试破解这个命题,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把这些散碎的点联系起来,另外那个时候什么是绘画,什么是雕塑,什么是装置,什么是影像……一股脑的思考,后来觉得这么想下去没什么用,
当代新疆油画
作者: 刘建新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心象   绘画技法   创作题材   地域文化   艺术现象   图像语言   十年   人文学科   创作思想  
描述: 衔接起来,这是因为艺术史也并不单纯就是人文学科的历史,更不是观念的历史,它有着真实的风格来源与价值判断。在新疆地域文化语境下产生的油画作品的当代性因素确立了新疆油画的图像语言、绘画技法、创作题材图式的真实特点,
自在观水月 行深般若时——馆藏元代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研究
作者: 武俊玲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水月观音   下垂式   宝冠   景德镇窑   青白瓷   艺术精品   佛像艺术   首都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展厅内,展出有一件"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图一)。此尊菩萨像于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通高65厘米,头戴宝冠,宝冠上有一尊已残的小化佛
王国俊:稍纵即逝的结构
作者: R.A.苏里   刘惠芳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创作   英文写作   王国俊   创作活动   客体对象   艺术作品   持续性   油画颜料   insist   悬置  
描述: 该文是加拿大评论家R.A.Suri,在观察了王国俊一系列由影像和画作构成的观念艺术作品之后,英文写作翻译而来。作者认为王国俊的创作理念在于坚持对结构性的理解——其本质乃稍纵即逝——的潜力与持续性作
王临乙王合内雕塑展“至爱之塑”策划志
作者: 曹庆晖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中国现代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人生   雕塑展   常书鸿   王临乙   中央美院   中国美术馆   动物雕塑  
描述: 曹庆晖教授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史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多参与策展工作,将严肃的研究转化为普通人可以了解的美术展览,让那些被人们遗忘的现代艺术家被重新认识,例如:2014年的展览“含泪画下去——司徒乔艺术世界的爱与恨”就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他的策展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善于挖掘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仿佛将艺术家还原到展览现场,深深打动观众。这次“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的成功也在于这种“情”的表达,正如本文所流露的人的内心的柔软。
< 1 2 3 4 5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