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343 条
-
拉稍寺石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
作者:
宋元
来源:
跨世纪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文化内涵
拉梢寺
造像
-
描述:
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又叫大佛崖,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它的主体开凿于莲苞峰南壁一处高宽约60米的弧形崖面上。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周围是众多的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比较罕见。
-
生命幻像的自由空间:浅议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创新性
-
作者:
刘新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生命
自由空间
视觉经验
艺术作品
精神生活
创作
幻像
-
描述:
艺术家作品对视觉经验的构成,不仅是自然外化的再现,还是其对精神生活、情感、意志所做出的充分表现。这种心理过程所建立起的艺术框架,使艺术作品在不断的审美经验积累中,唤醒了艺术的个性,使其在相对应的情绪中得到释放。
-
用智慧和学术打造品牌
-
作者:
春昭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打造品牌
白瓷
中国哲学史
哲学家
浮雕
壁挂
作品
造像
工艺美术
-
描述:
当我得知林建全先生所创作的世界名人建白瓷浮雕壁挂作品,是以美国著名作家麦克·哈特博士的著作《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一书为创作蓝本时,不禁为之一震。麦克·哈特先生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深刻地描述了100多位历史人物的事业与贡献,在这百位名人中有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而我国现存最大的石
-
秦汉“仙话”与汉代画像中的升仙题材
-
作者:
黄剑华
来源:
长江文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画像
西王母
蓬莱仙境
方士
仙话
-
描述: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神话传说和对仙人世界的想象。它虚构的是一个神人之间的魔幻世界,幻想人可以通过修炼而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或幻想死后仍可以通过升仙的方式而进入仙界得以永生,因而升仙也就成了人们向往的目标,这就产生了与神话相类的"仙话"。秦汉时期仙话的盛行,不仅与统治者的喜好与倡导有关,也与方士们的推波助澜大有关系。汉代是仙话泛滥的时代,对民俗民风和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着意宣扬和表现的主题。仙话在汉代丧葬中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地的墓主无不通过仙话来寄托死后升仙的愿望与向往,其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类,堪称丰富多样。
-
北宋 卢舍那佛会造像题记
-
作者:
方爱龙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题记
飞来峰
佛龛
北宋
-
描述:
卢舍那佛会造像位于杭州飞来峰青林洞南口东侧,佛龛为壶门花头式,高146c m,宽150c m,浮雕,共有大小造像17尊。卢舍那佛居中,头戴宝冠,身着圆领袈裟,双手上举作说法状,结跏趺坐于高束腰莲座上
-
关于飞来峰高僧取经浮雕几个问题的思考
-
作者:
赖天兵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飞来峰
唐僧取经
元代
浮雕
取经故事
题记
高僧
人物形象
造像
-
描述:
杭州飞来峰龙泓洞外壁的三龛高浮雕以表现佛教史迹故事而著称于佛教艺术界。建国初期,浙江省文管会对杭州西湖周边的石窟造像作了普查,飞来峰龙泓洞浮雕受到关注,题材内容被定为"白马驮经"与"玄奘取经"故事
-
水之梦
-
作者:
李勋
来源:
航空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淡泊名利
选择
反射光
影像
科学家
水景
生命之源
低角度
快门速度
风光摄影
-
描述:
水景在风光摄影中是一种常见的题材,把水拍成如梦如幻的境界,一般来讲要选择有较强光影的水面,选择逆光或反射光,低角度拍摄,利用不同的快门速度产生不同的动感效果,变换大小光圈,以获得不同的景深,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对比影像。可以透过清沏的流水,将水底的五彩
-
回眸,“小美人鱼”在清澈的海水边
-
作者:
潞儿
来源:
航空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水
自我牺牲
安徒生
芭蕾舞剧
雕像
美人鱼
花岗石
大海
海滨
哥本哈根
-
描述:
哥本哈根市东北部的长堤海滨上,青铜雕塑的小美人鱼形同真人,娴雅地坐在浸入蔚蓝色海水中的巨大花岗石上,长发披肩,优郁地凝视着大海,浑身散发着为爱情而自我牺牲的高贵气质……
-
冯国瑞与炳灵寺石窟
-
作者:
罗玉珍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十六国时期
窟龛
东晋
丝绸之路
炳灵寺石窟
冯国瑞
佛像
-
描述:
位于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必经之地、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甘肃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216个,石雕、泥雕佛像800余身,壁画约1000平方米,浮雕佛塔56座,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
敦煌莫高窟中唐代佛教塑像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
作者:
张萌萌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塑像
唐代
敦煌莫高窟
-
描述:
阶段——宗教雕塑发展阶段。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主要以佛像、菩萨、供养天、罗汉、天王、力士等造像为主,在形象和塑造风格上,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在前代塑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艺术样式,逐渐创造了中国佛教塑像的独特风格。
<
1
2
3
...
30
31
32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