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548 条
-
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的发现与初考
-
作者:
王璜生
李垚辰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裸女像
李叔同
考证
油画
-
描述:
本文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发现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并且初步考证了20世纪中国油画史上这一重要作品的流传与收藏过程。
-
罗工柳作品
-
作者:
罗工柳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夜
杜尔
肖像
克赛
院士
作品
油画
-
描述:
罗工柳作品
-
川北地区唐代石窟浮雕造像的空间关系处理
-
作者:
吴新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北
石窟
浅浮雕
空间处理
唐代
空间关系
关系处理
平面性
造像
透视变化
-
描述:
按照现在规范化的定义,浮雕是指被压缩在平面上的一种雕塑形式,它是以底板为依托,在有限的塑造空间里对自然物象进行体积上的合理压缩。并通过透视和错觉等方法,向人们展示较抽象的空间效果。因为它兼有平面性和立体性,因此也可以说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浮雕根据空间起伏程度的不同,以及局部的透视处理,又分为高浮雕
-
杰出的佛像雕塑艺术家扎纳巴扎尔:记蒙古国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
作者:
吴苏荣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度母造像
藏传佛教造像
扎纳巴扎尔
五方佛造像
-
描述:
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既是活佛,又是佛造像雕塑艺术家。他为漠北喀尔喀蒙古的国事、宗教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同时,又给后人留下了美轮美奂的传世造像杰作。
-
读图时代中国雕塑的审美价值取向
-
作者:
于俊峰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视觉主体
读图时代
图像化
消费社会
图像语言
受众
雕塑家
传统雕塑
审美价值取向
-
描述:
上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预言,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1]"影像与形象共同组成了包围我们的图像
-
捕捉肖像雕塑神态最打动人的一幕
-
作者:
江毅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捕捉
神态
-
描述:
"神形兼备"是肖像雕塑的最高境界,雕塑家靠扎实的基本功从各个角度塑造出对象"形"的特征;而对人物"神"的塑造,则需要雕塑家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对象瞬间的表情,感受对象最打动人的一幕。
-
信仰、家族与权力:试析绵阳碧水寺唐代雕塑的开凿目的
-
作者:
杜松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令狐元轨
政绩
碧水寺唐代造像
社会作用
家族地位
-
描述:
位于绵阳市的碧水寺,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唐代摩崖造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不断对其加以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考证该造像的赞助人以及从造像风格上对其断代,或者针对某一龛研究其阐释的内容和同一
-
蓝田水陆庵二十四尊彩绘塑像身份考
-
作者:
陈晓春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大明王
彩色塑像
蓝田水陆庵
-
描述:
蓝田水陆庵二十四尊彩绘塑像是在我国现存的佛像雕塑遗迹中无他例可援的孤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学术价值。笔者通过对比《佛说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中十大明王的特点,考证其身份是"十大明王"和两名神将的两次出现。
-
五台山唐代寺院彩塑造像探析
-
作者:
周洋
来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塑
唐代
佛像
雕塑
-
描述:
唐代佛教发展迅速,宗教艺术空前繁荣,其中彩塑的发展也达至鼎盛。该时期寺院彩塑造像精美写实、端庄亲切,展现了佛教无尽的庄严世界。
-
试析徐州汉画像石的形式美
-
作者:
王佳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造型
运动感
基本组成单位
车马出行图
形式美
乐舞图
西方美学史
繁化
汉画像石
画格
-
描述:
"形式"是西方美学史和艺术史中的基本概念。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们的"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画像石的魅力多半来自于它的基本组成单位——形象。与雕塑和中国传统绘画相比,画像石的形象有两个特点:1
<
1
2
3
...
19
20
21
...
53
54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