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视觉图像时代下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元素运用浅析
作者: 罗潇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平面化   视觉图像   中国当代油画   当代中国油画   图像时代   文化特征   生产条件   元素运用   社会人  
描述: 一、关于视觉图像时代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论文《视觉图像时代》中提出的"世界图像时代"著名表述,指出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的预言。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波则大胆宣布
当代影像:距离收藏市场有多远?
作者: 部婕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艺术   收藏市场   艺术中心   当代   雕塑   距离  
描述: 对于当代影像艺术,有人钟爱有嘉,有人嗤之以鼻,但它的快速发展,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如:今年2月刘韚以雕塑和影像为主的个展“颜色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展。
地域视野下的山东佛教造像艺术
作者: 李怀杰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佛教   地域   造像  
描述: 山东现存佛教造像遍布全省各地,有摩崖造像、佛塔造像、单体佛造像等。其在儒家审美文化影响下,具有内柔外刚的造像特点,外形塑造上常以彩绘、贴金作外部装饰。艺术形态饱满丰腴,造像样式种类齐全,而以背屏造像、单体圆雕佛像、单体圆雕菩萨像、白石造像为主,细节处理庄严、肃穆。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解析
作者: 孙晓昕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家形象   “精工巧艺”   自画像   社会地位  
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反映了画家、雕塑家社会地位的转变。该形象由"圣路加画圣母"题材演变而来。伴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用自画像替代了原有题材中的圣路加。这种形象的产生
从雕塑电影迈向论文电影:论动态影像艺术的叙事倾向
作者: 江凌青   来源: 艺术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电影   艺术与电影   论文电影   移动的观者   叙事   动态影像艺术  
描述: 本文的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從「藝術與電影的交會」這個論述脈絡出發,探討動態影像藝術這個自60、70年代開始就建立起明確的「反敘事」、「反幻象」之傳統的藝術形式,如何處理「敘事」的概念;第二是要以
造型艺术新途径:谈雕塑艺术的数字化技术介入
作者: 郑淼   邓威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雕塑作品   现代美术馆   公共雕塑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摄影摄像   现代雕塑   今日美术馆   科技发展  
描述: 技术革命促进了摄影摄像的成熟和发展,险些颠覆了历史悠久的绘画,技术革命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和崛起,几乎将技术和艺术全部数字化。技术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给艺术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时至今日,数字化
河南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
作者: 黄文智   来源: 石窟寺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刻佛像造型   北魏晚期至东魏   河南北部  
描述: 以新乡为中心的河南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皆着条带式阶梯状双领下垂式袈裟,呈现一体化面貌。6世纪初至20年代,这些佛像在吸收故都平城造像因素基础上,形成躯体修长、头与颈部细高,且敷搭在立像左肘部
苍茫中见清明:读夏天的雕塑
作者: 汪瑞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意表达   金属铸造   影像创作   一夫当关   中国诗歌   赋比兴   中国传统诗歌   古代诗词   历史场景   系列作品  
描述: 看夏天的雕塑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因为它们往往有种视觉的沉重。这种沉重来自金属的粗砺与阴影的合成,也来自那一个个场面所带给观者的心灵撼动。但在这些具体的主题性雕塑之名下,雕塑家又用了一种简洁甚至是抽象的表现手法,异常简略地勾勒出这些历史场景。无论是在击鼓提醒进攻的士兵,还是凯旋归来的英雄,无论是将做战争祭品的无名士卒,还是一夫当关万夫奠开的壮士,他们全都没有面目。有的只是武器、盔甲、战马以及融合在整个雕塑构成之中的站立的姿势。"站立",既是人作为视觉形象最雄壮威武的战斗姿势,同时它也是尊严的象征。
雕形赋绘 雕塑合一——山西大同观音堂辽代造像艺术浅析
作者: 王小凤   杨宝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赏析   彩塑   辽代造像   观音堂  
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的观音堂保存有精美的辽代石造像(后期进行过包泥彩绘)。实地调查后,对观音堂的历史沿革和寺院布局进行了梳理,具体分析了每尊造像的特征,最后总结了其艺术价值。
古代骑像俑的文化价值研究
作者: 朝鸿   陆春莉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乘骑文化   陶俑   骑像俑  
描述: 骑像俑是指把人物骑马、骑骆驼的景象做成泥胎,烧制成陶俑。目前,关于研究陶俑的论述很多,但是把陶俑中的骑像俑单独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文章却很少。文章通过对骑像俑研究表明,这种文化形态开始于战国,兴盛于唐代,直至元代以后逐渐衰落。古代骑像俑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对于骑像俑的研究,探讨了这类文化背后的社会习俗与风貌,为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1 2 3 ... 13 14 15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