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俄罗】搜索到相关结果 1281 条
-
追光人——莫奈
-
作者:
雷庚
来源:
科幻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说起来绘画是一种视觉,它离不开光的作用。”油画的主要艺术语言之一便是光影,对光影用恰当和微妙的方式处理,可以向欣赏者传达艺术作品中作者透露的细腻微妙的情感,让观众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理和情绪。光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因素,光可以通过刺激我们的眼睛为我们呈现出世界万物的时空变化,使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有了可视性。说到光就会想起印象派的代表莫奈,他是对光尤其的喜爱,以至于在绘画的时候对光的专注超过了物体的形象
-
极地夜空中的璀璨光芒——极光
-
作者:
木樨
来源:
科幻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高空中,晴朗的夜空时常会出现一种神奇而美丽的现象:一条条闪烁着灿烂美丽光辉的光带,变幻着形状和颜色横贯天际。这些光带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若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中辉映几个小时。它轻盈地飘荡在辽阔无垠的苍穹中,忽明忽暗,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仿佛是天女优美绝伦的霓裳上飘舞的彩带,绮丽无比;有的却仅呈银白色,仿若天边一缕淡淡的烟霭,久久不动;还
-
鹭岛的海
-
作者:
陈泓燕
来源:
科幻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今年春节,天气睛好,我们全家来到鹭岛――厦门度假。每天早上,迎着海平面上的第一缕曙光,我和爸爸骑着双人自行车从宾馆出发,沿着举世闻名的、风光秀丽的海滨大道悠闲地骑行。清凉的海风吹在脸上,让人神清气爽。东方的海平面上,一轮红日从海里缓缓升起,映红了整个海面。稍倾,彩霞满天,海面上闪烁着一串一串五彩缤纷的光圈。我们沐浴在绚丽的霞光里,身旁的景色也仿佛披上了多彩的外衣,美仑美奂。下午,晴空万里,阳光和熙。我们来到厦门最负盛名的黄金
-
诊所故事
-
作者:
东易
韦人方
来源:
科幻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一 这里其实并不像一个诊所。 房间很大。涂成浅黄色的四面墙壁上,挂着几幅色彩艳丽的油画。两个依墙而立的青瓷插瓶中,缀满五色芬芳的花束。巨大而明亮的落地窗旁,竖立着满架图书的立柜。而在书柜之前,一张古朴的木质写字台后面,刘医师面带微笑,看着自己面前的顾客。 “那么,你们想要做这种测试?”刘医师轻声问道。
-
黑色石碑的诞生之路
-
作者:
西蒙
奥丁
来源:
科幻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早期设计:类人外星人 1964年4月,库布里克和《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第一次会面。同年年末,导演成立制作团队,埋头于茫茫数百张图纸,摸索外星人的形态。1965年年末,安东尼·弗雷温加入团队,他主要通过研究德国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的现代雕塑、油画,以及各种现代艺术,来寻找设计外星人的灵感。
-
在巴伯尔斯贝格
-
作者: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炙妍
来源:
科幻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去海登天文馆演讲前的下午,我站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毫无疑问,这是一幅众所周知的名画。是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期间,根据病房窗户外的夜空创作的。作品完成后不到一年,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看过不少关于夜月星空的油画,认为自己对人类艺术颇有研究。但这是我第一次从一幅画里真正领悟到某种重要的东西。
-
待我迟暮之年
-
作者:
凌晨
来源:
科幻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科学家
俄罗斯
探险家
图像
古埃及
飞机
直升机
-
描述:
葬 礼 唢呐刺耳干燥的声音突然停住,小锣砰砰敲响,一旁的黑衣道人面无表情地高喊:“孝子贤孙,拜!” 周围的亲戚哗啦啦跪下了一片。舅舅和舅妈在我前面,恭恭敬敬两膝着地,头咚咚碰在水泥地上。我却需要使劲儿才能跪下去,腹部的肥肉压住大腿,头好不容易弯到能接触地面的程度,脖子却几乎要断掉了。时间瞬息凝滞,大脑一片空白,我忘记了为什么会在这里,只看见舅舅和舅妈白布孝衣上的汗渍不断扩发,渐渐形成了一幅印象派立体油画。
-
《写作中的托尔斯泰》
-
作者:
列宾
蒋淑均
来源:
科技文萃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巡回画派
充满生气
80年代
俄罗斯
托尔斯泰
伊凡·伊里奇之死
历史意义
大文学
19世纪
列宾
-
描述:
俄罗斯巡回画派的杰出画家列宾(1844—1930)是托尔斯泰的亲密朋友,他敬佩这位大文学家的创作,19世纪80年代末期,列宾曾为托尔斯泰的作品,如《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暗的势力》等画过插图
-
追逐地心引力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年博览(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铁站
建筑师
莫斯科
照明灯具
俄罗斯
大理石
地心引力
建筑造型
-
描述: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地铁站,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站。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风格迥异,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而成。各种浮雕、壁画装饰、照明灯具也十分别致,仿佛富丽堂皇的宫殿,是名副其实的“地下艺术殿堂”。
-
“智能”地雷——现代战争新杀手
-
作者:
蒋落成
田武
来源:
少年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斗部
俄罗斯
多管火箭炮
有效手段
地雷
武装直升机
现代战争
武器
伊拉克战争
智能
-
描述:
地雷在现代兵器的排行榜上,言不压众、貌不惊人,是地地道道的“矮将军”。但今日的“矮将军”已非昔比,经高新科技打造,它们可谓“玲珑内秀,身怀绝技”,一旦爆发,“动于九天之上”,令人难避其锋芒。“智能”地雷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优越的战术、技术性能活跃在血火交融的战场上,为历次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兵家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