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黑白大理石在诉说什么
作者: 陈昌本   来源: 中国政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   俄罗斯   历史功绩   赫鲁晓夫  
描述: 有关莫斯科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墓边的纪念雕塑,我已经断断续续听到了不少传闻,但都不如俄罗斯政府的老文化顾问讲得详细、深刻,而且颇有新意。
中国油画家谈21世纪中国油画——《美苑》杂志访谈詹建俊 朱乃正
作者: 席田鹿   詹建俊   朱乃正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性   主题性   21世纪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学派   俄罗斯   现代艺术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具象绘画   中国油画  
描述: 采访詹建俊先生 问:5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深受俄罗斯现实主义学派的影响,从未来的发展看,这种绘画传统在中国前景如何? 詹:首先,苏联时期的绘画与俄罗斯的传统同是现实主义,但有些不同。我国五六十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作品选 油画·版画
作者: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来源: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术(学科:   油画(地点:   版画(地点:   地点:   年代:   俄罗斯   作品   版画   现代)   美术   油画  
描述: 本书选收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油画、版画中的《别里雅科娃 着衣女模特》、《萨拉霍夫 女人像》等78幅作品。
永恒的美——俄罗斯环境雕塑艺术
作者: 张昌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俄罗斯   艺术审美  
描述: 俄罗斯是美丽的,它的美不仅有浩翰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更蕴涵悠久、丰厚、多样的历史文化景观,在这块沃土上,俄罗斯民族虽然经历了种种内忧外患的磨难,但赋予民族精神的俄罗斯,以其智慧和豪迈
为了永恒的纪念——访问俄罗斯纪事
作者: 王文杰   来源: 环球军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无名   二战   列宁格勒   莫斯科   俄罗斯   苏军   卫国战争   圣彼得堡   德军  
描述: 到过俄罗斯的人,大概会带回不同的印象—— 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有人说,相间在红松和白桦林中的莫斯科,生态环境是一流的。 雕塑,凿下一首首凝固的诗;芭蕾,弹动一首首流动的诗。有人说,圣彼得堡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美不胜收。 金发碧眼,身材修长。有人说,俄罗斯姑娘是无与伦比的。
俄罗斯的百年油画艺术
作者: 小昀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博物馆   油画艺术   艺术发展   俄罗斯油画   艺术世界   馆藏   苏联时期   优秀作品   巡回展览画派  
描述: 创建刚逾百年的俄罗斯博物馆,馆藏有在俄罗斯油画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的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以及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时期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巡回展览画派名家以及艺术世界、
张仁强:天命求索
作者: 云马   来源: 重庆与世界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司董事长   知天命   现实主义   艺术   俄罗斯   激情   强国   重庆   油画创作   辛亥革命  
描述: 重庆北部新城开发区的嘉陵江畔,矗立着一幢象牙色的新时代大厦,投资近二百亿元的渝怀铁路工程,将指挥部设在了大厦五楼。在指挥部何明新总指挥长办公室,陈列着一幅巨大的油画《强国梦》;画中那些上个世纪的革命先行者们,每天与今天的开路先锋们默默地对话、会心地交流……《强国梦》的作者,就是重庆国际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油画家张仁强。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库巴索夫简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斯特洛夫斯基   毕业证书   纪念碑   谢尔   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科学   雅库特   城市雕塑  
描述: 谢尔盖·阿纳多利耶维奇·库巴索夫,男,1945年生于俄罗斯雅库特。1969年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是肖像大师阿尼库申的弟子,获优秀毕业证书,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列宾美术学院教授、主任
被剥夺过署名权的雕塑家王炳照
作者: 刘传功   来源: 名人传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尔   苏联   科学家   工作室   间谍   克格勃   爱因斯坦   原子弹   俄罗斯政治   艺术修养  
描述: 被剥夺过署名权的雕塑家王炳照
永远的列维坦
作者: 石少岩   来源: 乡音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俄罗斯   白桦林   家具设计   居住条件   列维坦   装饰艺术   五斗橱   油画   写字台  
描述: 我小时候具体点说是七八岁以前,家里住房十分简陋局促,在一片灰头土脑又大又破的宿舍中,仅一间十余平米的小平房基本上能够保证夏不阻热冬不挡寒,你或许可以把我的故居想像成比现在常见的临时工棚略强有限。这样的居住条件自然免谈什么家具设计装饰艺术,一切都从最低的起码的生活实用出发。宽大的铁床应了那句俗话:一间屋子半间炕,立柜五斗橱简易沙发写字台还有冬日必不可少的挑最小号买的铁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