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体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24 条
-
油画诞生时的样子
-
作者:
柴琳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用
职场
生活
生存
台资企业
销售
世界格局
身体语言
小说
商场
-
描述:
尽管史学家尚不能定论,但是关于油画的发明者,是十四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 ·艾克兄弟(扬·凡·艾克及其兄胡伯特·凡·艾克)的传说却是不绝如缕。也许我们尚不能一口咬定这一关于技术革新的事实,但是凡·爱克兄弟的作品毫无疑问地为我们展现出了油画诞生时的形态。 兄弟二人的开拓 对于出生于1370年的兄长胡伯特·凡·艾克的生平记载并不多,然而生于1385作为弟弟扬·凡·艾克的生平记载却十分详尽,包括他与少女玛格丽特的婚姻,以及他神秘的突然猝死。
-
解惑与分享——出版前言
-
作者:
唐华伟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油画艺术
当代油画
艺术规律
本体语言
文化基因
油画界
艺术品格
中国油画
-
描述:
当前,中国油画界逐渐从前些年的浮躁状态中沉静下来,大家从关心“画什么”“怎么画”转到普遍关心“画得怎样”。这个过程不能不说是油画界一个阶段性的进步。近几年,许多油画创作者不断深化油画本体语言,并持之以恒地在艺术规律上下功夫,力图赋予作品更为深厚的精神内涵与更为鲜明的时代气息。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些油画家在艺术上已经颇有斩获,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式样,艺术品格也日趋独立,中国油画家的个性特征与文化基因也日益在作品中凸显出来,这是令人激赏的进步。
-
语言与手法 ——雕塑造型理论研究
-
作者:
张向玉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构成要素
抽象
形体
本体语言
意象
-
描述:
立体之形体为雕塑的本体语言,大自然万物之形态是雕塑语言之源.雕塑的立体构成形式,又汇聚了诸多的造型语言之要素.同时,如何将这些难以累计又极为丰富的雕塑作品进行区分或分门别类,当下可根据作者对现实物象的审美倾向和艺术手法,归纳划分为具象、抽象、意象三种.
-
当编剧遇上形体戏剧——观形体戏剧《吾爱至斯》有感
-
作者:
李茂云
来源:
影剧新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人院
三人舞
北京人艺
性格类型
语言表现
孤独症
艺术形象
甲子园
复体
身体语言
-
描述:
形体戏剧自上世纪50年代在欧洲形成并发展以来,便在欧美及世界各地流传。运用人类最直接最纯粹的表达方式——身体语言、外在的情绪加上面具与戏剧形式进行有机融合,以动作为主体替代语言表现局限的形体戏剧
-
《羊群》
-
作者:
刘绍栋
陈科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工
三年
铸铁材质
八年
四年
本体语言
陈科
室内摆放
-
描述:
这次的创作共有62只羊,每只形态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只都需要去单独制作,而不是复制。之所以选择羊作为雕塑对象,首先是因为我觉得在雕塑史上,以羊为题材的并不多,或者大家习惯把它当成一种动物雕塑去做,把它当成作品的很少,我想这是一个现象。此外,我创作的地方在郊区,在京郊可以观察到很多羊,我就觉得这种动物挺有意思。另外就是,像马或人物雕塑,具有一种典型的含义,比如贵族或英雄气质,而当平民化的羊以群出现时
-
《围红头巾的老太太》油画
-
作者:
曹新林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欧洲油画
语言研究
不同阶段
现状与问题
本体语言
中国画
发展
美术馆
中国油画
-
描述:
《围红头巾的老太太》油画
-
《明代书画艺术家雅集图》油画
-
作者:
封治国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欧洲油画
语言研究
不同阶段
现状与问题
本体语言
中国画
发展
美术馆
中国油画
-
描述:
《明代书画艺术家雅集图》油画
-
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日记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众现象
造型特点
滑田友
布朗库
卡普尔
钱绍武
曾竹韶
本体语言
布德尔
加莱义民
-
描述:
去年正值罗丹大展在国博的尾声。应《雕塑》杂志之约,需要一篇关于雕塑本体语言的文章,我选编了去年在国博临摹罗丹作品期间所写的体会,将议论雕塑语言的短文集中于此,供广大读者阅读。目前,我国雕塑界呈现出多元的状态,多元的价值观并存,少了许多以往的从众现象,多了许多理性思考。雕塑本体的研究开始受到部分人的关注,这对于我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
-
诗性·介域——2016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诗性
艺术展
解剖结构
抽象
本体语言
雕塑家
中国当代
-
描述:
从本质上讲抽象雕塑是关于雕塑本体语言的话题。在具象雕塑上探讨雕塑的本体语言总是受到对象解剖结构的干扰,语言的锤炼总是进行得不那么纯粹。而抽象雕塑的极致性形态无非是几何形、有机形、点、线、面、体、块等,雕塑家可以在其间直接思考诸如空间与形体、能量与重力、生命与架构、物质与精神等关于雕塑的终极命题。
-
心灵的漫步——读翟庆喜的雕塑
-
作者:
李晓林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大
精神指向
形体语言
创造自己
艺术道路
当代语境
当代精神
布德尔
霍去病墓
程曼
-
描述:
雕塑家翟庆喜的创作明确地呈现出两种面貌:一方面,是对具象雕塑语言的锤炼与推进;另一方面,是对后现代主义雕塑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外界对翟庆喜最早的印象来自他的作品《炉子和它的煤饼》。这件作品由石膏制成的原大的蜂窝煤炉和一堆蜂窝煤饼构成,貌似随意地堆码在展厅的一角,白色的蜂窝煤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随后翟庆喜又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后现代主义形式的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井字结构系列》《铁筐系列》和后来的《生存与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