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自序
作者: 李浩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生存   形与色   艺术作品   活着   于斯   哲学问题   传世佳作   这一代人   不准确性   视觉转换  
描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思维也随之变化,人们的情绪“饱满”而复杂,各种欲望!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是否真的弱肉强食?生命的价值在哪里?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这一代人到底在寻找什么?我们需要信仰吗?我本不想反映这种哲学问题,但诸如此类的思考一直困扰着我,使我没法绕开。它没完没了地不停在我脑中出现,
《腾空而起》:生命的宽度与尊严
作者: 吴佳燕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得青山在   梁祝   个体生存   一遍遍   中国的传统   活着   化蝶   梁山好汉   乐感文化   腾空而起  
描述: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向来是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的,这一方面来源于人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一种生命态度:活着就是一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中国人是很能扛的,再深重的苦难,再磨人的病痛,再艰危的岁月,保存下来就是胜利,哪怕是苟延残喘,哪怕生不如死。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很少有悲剧,从梁祝死后的化蝶成双,梁山好汉的下山被招安,就可以一窥这种乐感文化和对待死亡的美好幻想。而到了消
文明转型中的身份肖像:评李克难的油画
作者: 查常平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底线   现代文明   李克   文明转型   存在者   仰望星空   如梦令   弱势人群   肉体生命   城市边缘  
描述: 一些农民工熟睡在梦中,或者合衣而眠,或者侧手为枕,或者抄手屈腿,或者抿嘴微笑……,从衣着到肉身,仿佛已经沉入大地,灰蒙蒙中飘逸着泥土的芳香。这就是画家李克难的《如梦令——众生》(2011-13)最初给我的印象。他们实际上是一群精疲力竭后在采石场席地入睡的弱势人群,满身泥土、满脸沧桑,无可奈何地躺在荒地上,有安然快乐的满足、有忿忿不平的抗议、有憨痴张口的期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