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0 条
-
朴载林:“钻石记忆.结构3057”
-
作者:
李雪钦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将宇宙作为艺术表现对象,并使用钻石、五彩渐变的细线等物品架构其上,把画面组合为富有秩序感的几何图像,使作品获得高度的整体性和广阔深邃的宇宙感。 朴载林,亚洲著名珠宝艺术家,他将珠宝视为“最富创造性的纯粹艺术”,并融珠宝的时尚性与艺术性于其作品之中。 朴载林在“钻石记忆·结构3057”系列装置作品里将宇宙作为艺术表现对象,并使用钻石、五彩渐变的细线等物品架构其上,把画面组合为富有秩序感的几何图像,使作品获得高度的整体性和广阔深邃的宇宙感。此外,朴载林在作品上签署的时间为“3057”,这属于未来的时间也颇耐人寻味。 朴载林1955年生于韩国首尔,成年后长期旅居日本东京。他在27岁时便荣获韩国技术从业者最高荣誉“长官奖”,其建立的Gemlink品牌如今已是拥有40余年历史的顶级珠宝名牌。2007年,带着对古老文化的向往,朴载林来到中国并创立了Thalia宝石品牌。其设计的珠宝被誉为是“物质、结构、心灵三位一体”的艺术品。
-
生命的强者:聋哑雕塑家曹瑞强
-
作者:
赵倩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生命之墙”是聋人曹瑞强夫妇的呕心之作,受挪威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最著名的“生命之柱”的启发,通过遍访书店、图书馆,对“生命之柱”原作进行研讨分析,把“生命之柱”改变为“生命之墙”,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生命阳光馆”正需要这一讴歌人类的永恒主题——阳光与生命。 走进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扑面而来的就是聋人雕塑家曹瑞强创作的仿汉白玉巨型浮雕“生命之墙”,这座长11.8米,高3.5米的浮雕呈现了男女老少,或单或双,通过各自的神情和肢体动作,表露着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人生百态让人一目了然。作为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镇馆之宝,充分体现残疾人士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人与生命的永恒主题。参观了“生命之墙”,人们记住了曹瑞强这个名字,为浮雕的内涵和艺术所倾倒,也为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震撼。 “生命之墙”是聋人曹瑞强夫妇的呕心之作,受挪威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最著名的“生命之柱”的启发,通过遍访书店、图书馆,对“生命之柱”原作进行研讨分析,把“生命之柱”改变为“生命之墙”,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生命阳光馆”正需要这一讴歌人类的永恒主题——阳光与生命。
-
王凤祚与乐清黄杨木雕
-
作者:
王笃芳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王凤祚是把朱子常黄杨木雕传到乐清的第二位传承人,对推动乐清黄杨木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朱子常黄杨木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我的父亲王凤祚是把朱子常黄杨木雕传到乐清的第二位传承人,对推动乐清
-
《阳光口哨》:青年雕塑家的“阳光手印”
-
作者:
秦燕春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太阳底下进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生生不已,但富有伟大意义的“创造”始终没有我们自以为是的那样多,尤其在艺术领域,因此古典精神值得后世我人一读再读。《审美教育书简》中年轻的席勒(Schiller)曾将艺术的功能界定为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与真正人性的教师——美将引领人类走向自由,只有在自由中人之为人才是完全的而非分裂的。 艺术创作是发自内心纯正的理想性格,高尚的艺术不沾染任何时代的腐败,它超越时代。政治立法者可以封闭科学与艺术的领域,但不能在其中实行统治。他可以放逐爱好真理的人,但真理仍然存在;他可以凌辱艺术家,但不能伪造艺术。艺术家藐视时代的判断。他是向上仰望他的尊严和法则,而不是向下瞧着幸福和需要。 这话至今听来犹不过时,值得每一个认真的艺术执业者涵泳反观,每日三省吾身。陈金庆该算我第一个“八零后”小朋友。和这区区“小屁孩”成为朋友,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选择朋友我看重人精神的“清洁度”。对此我有着自觉的皮肤的感受力。尤其所谓“艺术圈”朋友,我坚持“人格先于艺格”的标准,即使这是我之“成见”也在所不辞。 陈金庆是个干净的好孩子,清清爽爽站在阳光底下的时候,他很像一缕阳光,不灼热,但温暖。
-
陈文令的新浪漫主义世界
-
作者:
苄霁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在“消费社会”这个主题上,他(陈文令)的全部努力都落实在如何塑造“欲望的形象”这个具体的命题上,使一种社会现实的特征得到形象的表述。可以说,陈文令的艺术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新现实主义的特征。他敏感于在一个极速膨胀的消费时代里社会滋生的享乐主义,一直在寻找表达、揭露并批判这种世俗现实的语言,其结果是在人与动物的“生物性”上找到了表达的契机。 陈文令已经不是在雕塑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运用雕塑的语言形成一种充满生活与生命气息的场景。
-
潘柏林陶塑精品展举办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佛山市政府等协办的潘柏林陶塑精品展7月24日至31日在北京承露轩艺术馆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同时首发。 潘柏林的陶塑艺术扎根于生活,综合运用传统雕塑艺术
-
吴光让与大吴泥塑
-
作者:
王连海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得以恢复,吴光让凭借优秀的泥塑资质,先后参与了十余座寺院的大型神佛造像的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吴光让参加了潮州工艺彩瓷厂的研发设计
-
别让艺术输给情色:从芝加哥玛丽莲·梦露雕像被拆说起
-
作者:
乔燕冰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雨天不记得带伞的部分美国芝加哥市民也许日后会有些怀恋,因为他们再也没法在曾经屹立街头的那尊巨型梦露雕像的裙摆下避雨了;一些梦露的粉丝也许有些气愤,因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玛丽莲”如今却要被“拦腰截断”,“打包”带走;一直瞅着这尊“春光”大现的雕塑不顺眼的人也许有点郁闷,因为终于被拆除挪走的雕像据说还要在异地重新展出;而表情陶醉的雕像主人公也许有点无辜,因为她可能想不到辞世50年依然受宠的自己,竟在人们的宠爱中遭受如此“肢解”,并沦为另类谈资……近日位于芝加哥广场上的一尊玛丽莲·梦露争议雕像被拆除事件,戏剧性地再次证明了这位“性感女神”的惑人魅力,甚至引发业内人士提出社会需要设立第三方公共艺术委员会来协调民众与艺术交流……难道魅力也能祸人? 争议雕像名为“永远的玛丽莲·梦露”,是艺术家苏厄德·约翰逊基于已故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在电影《七年之痒》中的“梦露式性感”经典形象设计的。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对油画创作的意义
-
作者:
张文博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
油画
-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中,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融合中国特色文化素养、审美观念、哲学观念的艺术体系。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就在于"意象"二字,它主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
域外传真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历山大
传真
艺术家
英寸
展览
西蒙
作品
创作素材
域外
油画
-
描述:
艺术家:琼.西蒙作品:转变,2011,布面油画,60英寸×48英寸展馆:亚历山大.格雷画廊d琼.西蒙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素材,其新作品基于她本人的电子照片。20世纪70年代西蒙的经典作品中不乏对情欲场景的描绘,但是那些作品捕获的不仅仅是肉欲,还有灵魂的喷张。她现在所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