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再读丹纳《艺术哲学》
-
作者:
姚佩伶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传统绘画
西方文化
发展轨迹
历史文化
艺术特点
艺术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
表现形式
雕塑艺术
-
描述:
他将各时期的历史文化重新归纳,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艺术特点的形成进行了深度概括,为这一时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轨迹甚至西方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脚。《艺术哲学》是讲述西方艺术流派及文化历史的巨著,作者丹纳对欧洲文化所涉及的艺术种类和与之相关的民俗地域风情,进行了系统阐述,将西方的绘画、雕塑艺术,和西方人特有的思想进行联系,从事实出发,
-
试论中国乡土油画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
吴梅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油画
传承
人文精神
发展
-
描述:
中国的乡土油画是国内所特有的一种美术现象,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传承,历经了从乡土政治油画到乡土风情油画再到新乡土油画的蜕变,表现手法上也由先前单一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发展成为全面、多样性的绘画样式,在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主流绘画.
-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艺术审美分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史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好奇心
传播
华盛顿
林肯
故意
杂志社
霓虹灯
-
描述: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艺术审美分析
-
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意境之美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史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好奇心
传播
华盛顿
林肯
故意
杂志社
霓虹灯
-
描述:
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意境之美
-
中国工笔花卉题材中的色彩发展与演变概述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史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好奇心
传播
华盛顿
林肯
故意
杂志社
霓虹灯
-
描述:
中国工笔花卉题材中的色彩发展与演变概述
-
为《全宋诗》补饶鲁诗歌七首
-
作者:
王彬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琵琶洲
再传弟子
饶鲁
南宋理学
大训
伯舆
丛书集成续编
《全宋诗》
棹歌
曾燠
-
描述:
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
-
处处对比 层层深入
-
作者:
闻新
来源:
课外语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琵琶洲
再传弟子
饶鲁
南宋理学
大训
伯舆
丛书集成续编
《全宋诗》
棹歌
曾燠
-
描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县名)人。
-
周伯琦书法鉴赏
-
作者:
谷鸿
来源:
秘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琵琶洲
再传弟子
饶鲁
南宋理学
大训
伯舆
丛书集成续编
《全宋诗》
棹歌
曾燠
-
描述:
周伯琦(1298-1369),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江西饶州人。元末官至翰林修撰,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当时。《宫学国史二箴卷》纸本,篆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后有张雨、方鼎录题跋。周伯琦篆书当时有"今世无过之"之誉(康里巙巙语)。王达善称其:"古篆得赵文敏公遗意,字颇肥而
-
论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
-
作者:
韩路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
油画民族化
写意精神
绘画艺术
中国画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写意性
-
描述:
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内容,早在17世纪就由传教士传人中国,20世纪初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如今油画已成为中国现代绘画的重要形式。在传人中国之后,西方油画艺术曾与本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
-
论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对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
作者:
刘洋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绘画精神
虚实结合
艺术发展
表现主题
中国当代
油画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一、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国画的书写工具为毛笔、墨、宣纸、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以人的精神意识为主体,以画的题材为形式,主张对题材做人性化、性灵化的处理,就山水花鸟画而言,要使山川木石皆成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