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青铜巨雕《钱江龙》铸成——钱塘江畔标志
作者: 胡春良   来源: 铸造设备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钱塘江   神话传说   创意设计   青铜   艺术大师   组成部分   钱江   设计者  
描述: 韩美林先生创意设计。据韩美林先生介绍,《钱王射潮》群雕总的创意源自历史神话传说”钱王射潮”,雕塑总高为48米,总宽度为13米,上部主龙和下部四条小龙为青铜铸造,中部圆球,云浪与水波纹线采用锻造铜工艺,[第一段]
补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五彩石   传说  
描述: 曾经有一个传说。 天曾经破碎,幸亏女娲寻到了五彩石补天。当还差一块五彩石的时候,这位人类始祖毅然将自己投向了天空中的那片裂痕……人类文明因此得以延续,天依然是那么蓝、那么高,多的是雨,传说那是女娲的泪水……[第一段]
烧砖隧道窑的节能途径
作者: 赵镇魁   来源: 砖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心砖   轮窑   节能途径   热耗   冷却带   预热带   孔洞率   窑车   原料性能   不稳定传热  
描述: 隧道窑是稳定传热的热工设备,而轮窑是不稳定传热的热工设备。按理讲,隧道窑比轮窑节省热能,但事实并非全如此,有些砖厂的隧道窑热耗高于轮窑,出现不正常现象。与发达国家隧道窑相比,我国隧道窑热耗明显偏高。现就隧道窑的节能途径谈些个人看法。
隧道窑设计与操作中应重视的问题(二)
作者: 湛轩业   杜保平   来源: 砖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冷却带   预热带   零压   传热面积   生砖   烧成带   孔洞率   窑车   烧结砖   强制对流  
描述: 文章对目前我国砖瓦行业使用的隧道窑存在的某些缺陷从设计与操作方面进行了阐述。着重强调了隧道窑设计思想上需要转变的概念和应重视的八个问题;提出了环流焙烧和穿流焙烧概念上的区别以及隧道窑操作中“最小边隙”的概念与数据;合理坯垛形式对烧成过程的重要性;零压位的正确控制和根据实际情况的调节等。
烧砖隧道窑的节能途径
作者: 赵镇魁   杜国军   来源: 砖瓦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心砖   轮窑   节能途径   热耗   冷却带   隔热保温材料   孔洞率   窑车   原料性能   不稳定传热  
描述: 隧道窑是稳定传热的热工设备,而轮窑是不稳定传热的热工设备。理论上,隧道窑比轮窑节省热能,但事实并非全都如此,有些砖厂的隧道窑热耗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走向及教学应对
作者: 王莲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任伯年   意象造型   西方绘画   传统技法   中国画艺术   高等美术院校   艺术形式   表现技法   人物画家  
描述: 本文对目前高等美术院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探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教学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灌输现代理念和新的理论思想,让学生们多接触当代艺术形式以适应艺术的发展。
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油画教育中的美学影响
作者: 尹名军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国传统审美   美学观   油画家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   意韵   艺术审美   油画教学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产生于西方文明,其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审美理想形成对立的体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油画艺术教育的理念。应立足于基础教育阶段,将油画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相融合,在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一种新的符合东方意韵的中国油画美学观念。
解读中国当代具象油画蕴涵的时尚性
作者: 施鹏程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具象   视觉审美   油画艺术   装置艺术   写实绘画   日常化   时尚性   传统写实   介入方式  
描述: 当代中国具象油画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在创作介入方式、主题表达、视觉呈现等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时尚特征,给观者以新的视觉审美体验。这种时尚性特征表现为"流行"与"经典"的嫁接:"流行"意味着符合当代审美文化的特质(即审美的日常化),"经典"则是价值上的独一无二。
画花鸟及走兽的一点题意观念
作者: 陈其松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题意   制作技艺   传统形式   陶艺创作   理论认识   陶瓷美术   装饰形式  
描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更是瓷都的故乡,历史悠久,从无釉到彩瓷,经历了数千年瓷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了许许多多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形式和制作技艺,至今还
黄云鹏创制郑和瓷像,瓷盘画成收藏新宠
作者: 郑自海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品   郑和下西洋   文化传播   收藏   工业公司   郑和研究   公司联合   黄云  
描述: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期间,全国各地制作了大量以郑和为题材的纪念品.其中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监制,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南京天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郑和瓷雕像,郑和宝船瓷盘画已成为众多纪念品中的收藏新宠.[第一段]
< 1 2 3 ... 36 37 38 ... 49 50 5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