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2 条
-
汝窑青瓷臻品
-
作者:
刘毅
来源:
华人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收藏家
流传
宋代
五大名窑
青瓷
汝窑
有序
民间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瓷器首推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青瓷流传有序、有案可查,收藏在全球各大博物馆的不过百件。民间也会有一些收藏,虽件数无法统计,但也是寥若晨星,极为稀少。“纵有家产
-
门缝中的顺溪
-
作者:
陈革新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收藏家
流传
宋代
五大名窑
青瓷
汝窑
有序
民间
中国瓷器
-
描述:
兴学”的名人叫陈少文,他所做的三件事,流传至今。他捐资重修了陈经正、陈经邦的读书处——南雁会文书院;他被推举负责南港疏江,减轻水患;他请瓷匠指教,把顺溪瓷泥封寄日本,请日本人验之,又亲自到江西景德镇
-
藏传佛教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收藏家
流传
宋代
五大名窑
青瓷
汝窑
有序
民间
中国瓷器
-
描述:
威德神王像为蓝本,明王蓝发怒扬,作三面大忿势。身饰璎珞,下着彩裙,八龙缠八臂,以为庄严。右脚踏宝轮阎浮界,左脚腾空翘立,姿态神武异常,工艺精美绝伦。 粉彩藏传菩提像 此菩提像身呈黄色,头戴宝冠,宽额颐
-
明洪武瓷杂谈
-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传统与现代
景德镇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艺术家
陶瓷容器
艺术领域
中国当代
获得者
-
描述:
的,也见文献记载,是大家的共识。 龙泉窑青瓷的传世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洪武时期的洪武年款器物,是一件刻字“洪武元年”兽纽印章,还有无款有刻花的梅瓶,不见有永乐年款器。早年我在新加坡曾见有刻“宣德七年
-
“他者”和“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
作者:
周思中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
传统
诗意
房产广告
-
描述:
真正好的设计应该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它的异己分子,更不是与自然对抗的产物。今天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应该谨防人类"自我中心论",要关注人类、自然与万物及世界的和谐,要有"他者"意识。好的设计必须浸透着对"他者"关爱的精神。
-
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
作者:
黄庭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传统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艺术家
抽象艺术
陶瓷艺术
现代人
装饰艺术
构成艺术
-
描述: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却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
-
通过最寻常的景物表达深邃的情感:读江重焱粉彩山水作品所想
-
作者:
刘新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景物
情感
艺术家
陶瓷艺术
瓷画
艺术创作
作品
传统文化
粉彩
-
描述:
一种亲切的、淳朴的传统文化气息和乡土情趣扑面而来。他笔下的粉彩山水,山苍石秀,水活天阔,但见群山苍郁,林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笔墨自由而潇洒,意
-
浅述中国传统粉彩艺术的发展
-
作者:
李松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
釉上彩
浅述
康熙年间
绘画艺术
制瓷业
发展变化
粉彩
-
描述:
粉彩由五彩和珐琅彩发展变化而来,是清代康熙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绘画艺术。粉彩艺术的特点粉润柔和、工法细腻,具有任何艺术都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粉彩艺术的产生及发展作出浅述。
-
浅谈陶瓷釉上花鸟的发展及审美价值
-
作者:
程正喜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继承
釉上工笔
花鸟
-
描述:
一幅好的工笔花鸟作品应该是感悟和技法结合得比较完美,使欣赏者赏心悦目,从赏心悦目到哲理思辩,在花鸟画的成熟过程中也不断赋予哲学内涵,上升为花鸟的绘画之"道",花鸟画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独具东方特色的大道,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成果浩如烟海,可谓中华一绝.
-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伉俪艺术家绘画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示空间
长安街
研究院
中国艺术
绘画艺术
开幕式
作品
鼓励
油画
宣传力
-
描述:
首先我以参展画家的身份衷心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领导对我们的重视与鼓励。在长安街上,这样高规格的展示空间与宣传力度,使我们大有压力。每人拿多幅作品参展,五对夫妇、十个人,等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