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康巴画派:雪域艺坛的瑰丽奇葩
作者: 康·格桑益希   来源: 西藏旅游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岭·格萨尔王   唐卡画   民间绘画   藏族地区   康巴   雪域   格达活佛   现代美术   噶玛噶举派  
描述: 历经500多个春秋的康巴画派,不仅对藏族地区东部的文化建设和美术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的美术繁荣昌盛也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还以其继往开来的大手笔钦誉整个雪域高原、藏文化圈和世界艺坛。康巴人用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藏族美术发展史、中国美求发展史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闲话几出春节开锣戏
作者: 林岷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节   京剧   中国传统节日   王瑶卿   观众   演员   梅兰芳   谭鑫培   演出   法门寺  
描述: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受重视的民俗节庆。新春期间,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其中在梨园界,各种象征吉祥纳福的剧目,也在新春期间陆续地演出,形成五彩缤纷的年戏文
豆腐加菜汁 好看又好卖
作者: 周伟   来源: 农家科技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豆腐产量   立体像   技术介绍   大豆   新技术   菜汁   安宁市   色泽   传统方法   新产品  
描述: 。五彩豆腐色彩的形成是在豆浆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各色天然菜汁,所以它清香四溢,不但口感独特,而且更富营养。云南安宁市连然镇文化路村25号残疾农民林江靠加工五彩豆腐致富,他用自创的“三段冷冲法”新技术使每千克大豆的豆腐产量高达8千克,加工收入比用传统方法加工提高4倍。现根据他的口授,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传统雕塑艺术
作者: 汤兆基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遗产   传统工艺   雕塑作品   中国   雕塑艺术  
描述: 雕塑,归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延伸,通常称之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触觉艺术”。它是最古老的文化遗产。劳动创造人类,人类劳动的标志是会使用工具,将树枝、石块制成木棒、
酥油花——讲述藏传佛教美丽故事的神秘花朵
作者: 那剑卿   来源: 中国西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酥油花   民族文化   藏传佛教   塔尔寺   雕塑艺术  
描述: 盛名久负的酥油花发源于西藏而独秀于青海塔尔寺,是藏民族独有的雕塑艺术,用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造型精妙,丽彩柔嫩,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充满吉祥喜庆的视效。藏族的同胞深信,凡诚心欢喜
普通人(一)
作者: 白颖   徐耀中   来源: 中国新包装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装宣传   广角镜   新闻宣传  
描述: 打开新闻宣传广角镜,瞬间,已经十年了。十年,记载着3650天五彩缤纷和艰难的历史。今天只想介绍伟人中的“普通人”重视宣传的片断。
寺庙艺术与蒙古族美术教育的传承——蒙古族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溯源
作者: 徐英   王荣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美术教育   寺庙   文化传承   蒙古族   雕塑  
描述:  自清以降,宗教文化一直是蒙古地区得以弘扬、传播的文化之一。借助寺庙教育的形式,蒙古民族绘画雕塑艺术的传承在寺庙教育中才显得系统起来。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说,这种寺庙艺术属于使用技能的教育。广大的蒙古族牧民通过一代代出家为僧的方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延续蒙古族古老文化的途径之一。
鸡年吉祥
作者: 尤吉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准像   《韩诗外传》   传统工艺美术   功名富贵   中国吉祥图案   鸡冠花   鸡冠壶   芦花鸡   长尾鸡   珍珠鸡  
描述: 鸡,谐音与"吉"同,所以鸡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乙酉鸡年来临之际,"鸡年吉祥"便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鸡是一种普通的家禽,翼短,不能高飞,头部有肉冠及肉瓣,雄者特大,脚健壮,跗及趾皆被鳞板,四趾,后趾高而短小,尾部发达,羽色艳美,天晓则啼。鸡的种类很多,羽毛似芦花的称"芦花鸡",羽毛有珍珠般白点的称"珍珠鸡",尾部羽毛很长的称"长尾鸡",等等。通常是以五彩缤纷的大红公鸡为鸡的"标准像"。
构建传统与现代接轨的平台——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现代性思考
作者: 王锦琪   董红普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绘画技法   现代性   中国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传统文化  
描述: 鼎盛时期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了20世纪中期,工笔重彩人物画几乎濒临绝境。因此,如何拯救、继承、发展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建立和时代同步发展的、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新体系,是21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传统与现代的衔接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平台,构建
当代工笔画陷阱之一:概念化的形式
作者: 刘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中国工笔画   形式感   发展历程   陷阱   现代性   概念化   中国画   东方与西方   画种  
描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笔一脉在当下画坛最有条件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绘画样式、技巧与材料的交叉点上自由地择取、吸收,乃至于融会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性图式。确实,20世纪中国画史中工笔画的异军突起,不可争辩地显现了这种空间的存在与价值。工笔画在20世纪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逐渐回归主流的倾向。
< 1 2 3 ... 19 20 21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