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 条
-
闲读偶记
-
作者:
周同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人们感觉到
《梵高传》
成长过程
希望人
后期印象画派
社会最底层
绘画艺术
再创造
主观感受
-
描述:
欧文·斯通:《梵高传》温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是欧洲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印象画派”,并非指凭印象作画,而是由该派画于1874年举办画展时,莫奈的《日出印象》被批评家
-
新闻人物肖像描写十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与写作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艺术表现
工笔细描
简笔勾勒
以形传神
外形特征
性格特征
由表及里
个性特征
新闻人物
肖像描写
-
描述:
一、工笔细描法。就是精雕细刻地描写和刻划新闻人物的肖像,将新闻人物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二、简笔勾勒法。作者只用粗疏的几笔就勾勒出新闻人物的形象。 三、由表及里法。就是捕捉新闻人物的外形特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尤其写出新闻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肖像变化。
-
PHD—顶燃式平流燃烧器的研制
-
作者:
孙全生
来源:
工业炉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续式加热炉
平流
对流传热
技术特点
理论空气量
燃烧技术
预燃式
燃烧器
辐射加热场
预燃室
-
描述:
PHD—预燃式平流燃烧器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获得洁净的火焰,适合于要求温差小,避免直接烧伤产品的辐射加热场合.如隧道窑、连续式加热炉、均热炉、室式锻造炉、热处理炉等,特别是对烟气污染有严格要求的陶瓷、催化剂等生产窑炉或加热炉,非常适用.
-
溢彩腾辉万古娇:介绍花鸟画家张其翼
-
作者:
常奂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工笔画
艺术
民族传统
传统技艺
技法
创作
中国画
作品
中国美术
-
描述:
工笔花鸟作为中国画的一种传统技艺,在古代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至现代能取得杰出成就者不过数人。张其翼的创作,就其格调与功力而言,似可推为翘楚。故在工笔画界流传有南陈(陈之佛)北张(张其翼)的说法。张其翼,号君振。祖籍福建省闽侯县,1915年生于北京。从十一岁开始学画。青年时代已
-
为了这方热土:访全省首届“十佳”编辑记者刘水金
-
作者:
王蓉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舆论监督
广播发射机
广播电视系统
广播电视事业
景德镇
广播站
都昌县
广播电视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
电视宣传工作
-
描述:
在任何一块土地上挖掘,你都会找到珍宝,不过你必须以农民的信心去挖掘。 ——[黎巴嫩]纪伯伦
-
归来兮,我们!──燕之《求索集》序
-
作者:
朱光烈
来源: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改造
现代社会
人的灵魂
经济宣传
经济新闻报道
景德镇陶瓷艺术
走直线
现代人
人的命运
生命力
-
描述:
归来兮,我们!──燕之《求索集》序朱光烈“我发现人类的各种性格都可以从动物身上找到生动的写照。动物其实可爱之极,世界有了它们,才变得如此多彩。其实动物对人的贡献很大。”在燕之笔下,陶瓷艺术家周国桢教授如是说。燕之继续写道,但是现时代的瓷都景德镇陶瓷艺...
-
福州脱胎漆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检验检疫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用品
装饰纹样
仿唐三彩
传统技法
制作方法
艺术品
脱胎漆
民族风格
传统工艺品
国际博览会
-
描述:
福州脱胎漆器慧泉福州脱胎漆器,以其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它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三宝”。福州漆器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漆器的生产。而脱胎漆器的兴起则在清朝乾隆年间,福州髹漆名匠沈绍安把我国传统的髹漆技术同脱...
-
国内信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发电设备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监测系统
扭振响应
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温度传感器
旋转机械
自动盘车装置
锅炉材料
非金属膨胀节
弹性推力轴承
-
描述:
国内信息125MW汽轮机全自动盘车装置问世[本刊讯]上海汽轮机厂与上海光辉自动化仪表厂共同研制的125MW汽轮机全自动盘车装置首套装置日前装在江西省景德镇电厂3号机125MW汽轮机(上汽厂第94台产品)上一次投运成功。125MW汽轮机的盘车装置过去一...
-
力求再现与超越再现——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画发展断想
-
作者:
洪再新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视觉信息
形式语言
工笔画
教学与创作
工笔重彩画
题材
中国画
年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
描述:
作如是观。 从历史上看,正是工笔重彩这一传统绘画体裁开启了中国古典绘画再现进程的序幕,西汉马王堆的“魂幡”曾使多少人为之怦然心动。这个肇端于人物题材的进程,随着其描绘范围向山水、花鸟诸多方面的拓展,并在两宋达到完满
-
“残缺美”之我见
-
作者:
武凤珍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
特殊形态
审美活动
美学形态
美学范畴
传统观
维纳斯
残缺美
-
描述:
被人们理解为完整、和谐、均衡、对称、鲜明及其满足等,然而,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却有许多与传统观念相悖的现象,从而构成了当代美学范畴中一些特殊形态的美。“残缺美”就是其中之一。